赵荣珦 著
(洛阳市第一高中高级教师,洛阳老庄研究院院务委员)
佛教的出家修行者有比丘、比丘尼、沙弥尼和式叉摩那。统称出家“五众”。
比丘,梵文译音,意为乞士、乞士男、除士、熏士、破烦恼、除馑、怖魔等,俗称和尚,是依法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比丘片,是梵文的译音,意为乞士女,除女,熏女等,俗称尼姑,是依法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
沙弥,是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男子。
沙弥尼,是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女子。
式叉摩那,梵文译音,意为学戒女,学法女,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前二年修学“六法戒”的沙弥尼。
佛教传入中国后,历经东汉,三国的二百多年间,没有女性出家的,直到西晋,洛阳出现了第一个女性出家者,她就是净检。
一 名门淑女 出家为尼
净检,俗姓仲,名令仪,西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其父仲诞,曾任武威太守。出身书香之家,受过儒学教育。出家前,常为贵族子女教授琴书。居家洛阳。
沙门法始在洛阳宫城西门立寺,弘佛传法,名闻洛阳。有一次,净检前去寺中听法始说法,立即“大悟”,表示愿从法始出家为比丘尼。
净检对法始说:“经中说:比丘,比丘尼,愿见济度。”
法始回答说:“西域有男女二众,中国洛阳此法尚不具备。”
净检说:“既然说比丘,比丘尼,为何有不同法?”
法始说:“外国人说,尼有五百戒就应是不同了,应当是问和尚。和尚说:尼受戒大同小异,不得其法,一定不能授戒。尼有十戒,得从高僧受,但如果没有和尚,那尼就无法受戒了。”
当时,僧尼所受戒法尚未系统的传到洛阳。尽管僧尼受戒,但总有不明白的地方这样就只有请教外来的高僧了。
净检,出家后仍好学不倦,遇有疑难问题即向外僧请教,这位外籍僧人名叫智山,西域人,他精通佛典和戒律,在洛阳弘法很有名。佛图澄来洛阳后,曾会见过他,并知道他的德行和佛学根底。智山后来又回到西域去了。
净检,从智山听讲禅诵 和戒法,开悟异常,施即剃发从智山受十戒,此事轰动洛阳城,随净检出家的女子有二十四人,可见影响之大。
净检率领一班比丘尼,在洛阳宫城西创建竹林寺,作为修行之所,弘法传道,后来成为一名弘法经师。
东晋咸康年间(公元335——342年),沙门僧建在西域月支国得到一部经典《僧祗尼羯磨》和戒本。后于东晋升平元年(公元357年)二月八日于洛阳译出,并同时请外籍沙门昙摩羯多建立戒坛,净检等四人登坛受具足戒,正式成为比丘尼。
二 首戒洛阳 尼满天下
净检受戒,震动中原佛学界,各阶层女性络绎不绝到洛阳要拜净检为师,都想出家修行。
净检在洛阳发展比丘尼正兴旺的时候,西域高僧佛图澄到洛阳,他准备在洛阳建寺弘教,可意外地发生了“永嘉之乱”。佛图澄不能在洛阳弘教,为拯救生灵,普济众生,他决定说服杀人狂徒石勒,宣传佛性稳定天下。后来他在北方羯族建立的后赵国,成了国师,佛教大盛。
佛图澄在后赵国弘教时,带去了洛阳女性出家的信息,所以,后赵国有相当多的比丘尼。最有名的比丘尼,要数安令首。
安令首,俗姓徐,东莞(今山东沂水)人,其父徐忡为后赵国外兵郎。她信奉佛法,不求婚聘。其父告诉她:“你打算独善一身,怎么能兼顾父母?”安令首回答说:“立身行道,才能摆脱一切,更何况二亲呢!”
后来,安令首的父亲请教佛图澄,佛图澄劝说:“你若能顺从她的意志,正可以光荣地提拔六亲,使你富贵。生死是大苦海,应当驶向那边。”经这一劝说,徐忡便顺从了女儿的意见,允许女儿出家。不久,安令首便从佛图澄和净检尼受戒出家,建立建贤寺,弘传佛法。
佛图澄还把后赵皇帝石勒所赠的剪花纳七条衣(袈裟)及象鼻澡灌转赠给安令首。安令首受到国师这种殊荣,在后赵国影响极大。此后,从安令首出家的多达二百余人。安令首率领比丘尼又创立了一些寺院尼舍,对弘扬佛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安令首为北方一代名尼,弘扬佛法,对隐定上层减少杀罚,其功很大,因此,安令首又受到后赵第二代皇帝石虎的尊敬,特提拔安令首之父徐忡为黄门侍郎,清河太守。
安令首培养了不少名尼,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智贤。
智贤俗姓赵,常山人,其父赵珍任扶柳县令。智贤执意出家,父从女意。智贤出家受戒,品行完备。当时,太守杜霸崇信黄老,憎恶佛教,曾下令地方各寺,进行淘汰。出试时,仪表端庄,清丽典雅,慷慨陈辞,辩难有度,为佛教争得了荣誉和立身传教之地。后来,因为抗拒黄霸辱身,遭刀砍伤二十余处。苏醒后,修行倍加精进,坚守菜斋苦节,闻名遐迩,当时,收门徒一百多人。
智贤经过残酷的佛道之争,和社会的恶势力的摧残,深知立身处世、宣教养法必须恪守佛理,坚持正义,以身作则,毫不动摇的重要性。因此,广大比丘尼能团结在她的周围,继续弘教的事业。
智贤的德行受到前秦王荷坚的敬重,他特意给智贤制织绣袈裟,三年方成,选材之精,做工之细构思之巧,图文之妙,时物无法比拟,总价值超过百万之巨。
智贤后来为了弘教的需要,迁居洛阳(当时叫做司州)西寺。在这个佛教东传的策源地,接读着她们认为天地间唯一伟大的事业。
东晋太和(公元366——371年)年间,智贤圆寂于洛阳,终年七十余岁。
智贤之后中原动乱,不少中原比丘尼,为寻求一个较为安定和平的环境去传教,逃奔到了江南。最著名的比丘尼,有康明感、道义、僧基、妙音等。
康明感,俗称朱,高平(今山东巨野)人。家世奉佛法,在战乱中,曾被胡族俘虏,被迫牧羊十余年。后来,遇到一位沙门,从其为师,受五戒及《观世音经》。逃回家后,苦修三年,专心禅法,立戒无过,偶有小犯,就接连不断在晨间忏悔。大江以北的比丘尼皆师奉如归。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春,与慧湛等十人过江,投奔司空何充,受到敬重。当时,建康(今南京)还没有尼寺,何充特为建立福寺,让康明感住寺传法。后来,任城的比丘尼慧湛又过江,何充大加崇敬,也让她住建福寺。
何充为什么倾国库之资,来支持比丘尼僧团的建设和发展呢?这当然是有其个中原因了。
何充(公元292——346年),字次道国,庐江(今安徽省霍山)人,东晋城帝、康帝(公元326——344年)时,与大臣庾冰共同辅政。并辅佐二岁的穆帝即位,庾冰死后,由何充专辅幼主。何充“性好佛典,崇修佛寺”。平时,供给沙门以百数,耗费巨亿而从不吝啬。何充的亲友们再贪乏,他也从不赠予,因此,曾遭到世人的讥讽。当时,金紫光禄大夫,领琅邪王晋元帝师的阮裕(字思旷,名士阮籍的族弟)同何充开玩笑说:“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何充不解其意,阮裕解释说:“我图数千户郡尚未能得,卿图作佛,不亦大乎!”何充之弟何准,是穆章皇后的父亲,不原作官,闲居在家,一天到晚诵咏佛经,并且捐款营修塔寺。由此可见,何充信佛崇佛,在当时的影响是深远的。
著名的南方比丘尼还有道义。道义,俗姓贾,雁门郡娄烦县人,为高僧慧远之姑。其丈夫,名叫解直,曾任浔阳县令。夫死后出家,常诵《法华经》、《维摩经》、《注小品般若经》等。这些佛经中的精妙义理,通过诵吟,独能领悟,她的守戒行为高尚峻雅,精神气质清新旷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末年,从北方到建康,住何后寺,为信徒所推重。
僧基(公元330——397年),俗姓明,济南人,誓不应聘,出家为尼。清净不二,守持戒范,精进习经,名重京师。她曾参与政事,善言事议,康皇帝最为器重,平时,以礼相待。建元二年(公元344年)褚皇后为她特立延兴寺,徒众数百人。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卒,年六十八岁。
妙音,自幼出家,后住景师,博学各家,善为文章。曾受到孝武帝和太傅、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崇信,常与皇帝、太傅和朝廷学士一起谈论文章,盛名传闻朝野上下。司马道子于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建简静寺,尊妙音为寺主,有徒众百余人,朝中公卿百官,竟相奉承结承。京师施舍无数,其富有程度盖压都城。京城贵贱人等。有要事相托妙音办理的车马,每天都有百余辆之多。
在东晋的比丘尼中,权倾朝廷的还有一个昙备(公元324——396年)。昙备俗姓陶,建康(南京)人,出家后,晋穆帝对她以礼相待,十分敬厚,常对人说:“久看更佳”,曾对穆章何皇后说:“京都里的比丘尼,很少有和昙备相类的。”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何皇后为她在定阴里建寺,名永字寺(后称何后寺),远近投奔到昙备门下的就有三百人之多。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卒,享年七十三岁。
其弟子昙罗,受其衣钵,博览经律,受皇帝命为续师住。
中国佛教的比丘尼,滥觞于西晋的洛阳,继续于河北的邺城,大发展于东晋的建康。两面晋完成了比丘尼僧团的建设。比丘尼僧团的建立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佛教深入的标志。西晋的比丘尼,还是接近西域化的,不具政治色彩;东晋的比丘尼,纯中国化的,具浓厚的政治色彩。这就是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的必然经过和结果。任何个人和强权在一定的时期内,都无能为力予以干涉和阻止,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佛教。
(洛阳市第一高中高级教师,洛阳老庄研究院院务委员)
佛教的出家修行者有比丘、比丘尼、沙弥尼和式叉摩那。统称出家“五众”。
比丘,梵文译音,意为乞士、乞士男、除士、熏士、破烦恼、除馑、怖魔等,俗称和尚,是依法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比丘片,是梵文的译音,意为乞士女,除女,熏女等,俗称尼姑,是依法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
沙弥,是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男子。
沙弥尼,是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女子。
式叉摩那,梵文译音,意为学戒女,学法女,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前二年修学“六法戒”的沙弥尼。
佛教传入中国后,历经东汉,三国的二百多年间,没有女性出家的,直到西晋,洛阳出现了第一个女性出家者,她就是净检。
一 名门淑女 出家为尼
净检,俗姓仲,名令仪,西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其父仲诞,曾任武威太守。出身书香之家,受过儒学教育。出家前,常为贵族子女教授琴书。居家洛阳。
沙门法始在洛阳宫城西门立寺,弘佛传法,名闻洛阳。有一次,净检前去寺中听法始说法,立即“大悟”,表示愿从法始出家为比丘尼。
净检对法始说:“经中说:比丘,比丘尼,愿见济度。”
法始回答说:“西域有男女二众,中国洛阳此法尚不具备。”
净检说:“既然说比丘,比丘尼,为何有不同法?”
法始说:“外国人说,尼有五百戒就应是不同了,应当是问和尚。和尚说:尼受戒大同小异,不得其法,一定不能授戒。尼有十戒,得从高僧受,但如果没有和尚,那尼就无法受戒了。”
当时,僧尼所受戒法尚未系统的传到洛阳。尽管僧尼受戒,但总有不明白的地方这样就只有请教外来的高僧了。
净检,出家后仍好学不倦,遇有疑难问题即向外僧请教,这位外籍僧人名叫智山,西域人,他精通佛典和戒律,在洛阳弘法很有名。佛图澄来洛阳后,曾会见过他,并知道他的德行和佛学根底。智山后来又回到西域去了。
净检,从智山听讲禅诵 和戒法,开悟异常,施即剃发从智山受十戒,此事轰动洛阳城,随净检出家的女子有二十四人,可见影响之大。
净检率领一班比丘尼,在洛阳宫城西创建竹林寺,作为修行之所,弘法传道,后来成为一名弘法经师。
东晋咸康年间(公元335——342年),沙门僧建在西域月支国得到一部经典《僧祗尼羯磨》和戒本。后于东晋升平元年(公元357年)二月八日于洛阳译出,并同时请外籍沙门昙摩羯多建立戒坛,净检等四人登坛受具足戒,正式成为比丘尼。
二 首戒洛阳 尼满天下
净检受戒,震动中原佛学界,各阶层女性络绎不绝到洛阳要拜净检为师,都想出家修行。
净检在洛阳发展比丘尼正兴旺的时候,西域高僧佛图澄到洛阳,他准备在洛阳建寺弘教,可意外地发生了“永嘉之乱”。佛图澄不能在洛阳弘教,为拯救生灵,普济众生,他决定说服杀人狂徒石勒,宣传佛性稳定天下。后来他在北方羯族建立的后赵国,成了国师,佛教大盛。
佛图澄在后赵国弘教时,带去了洛阳女性出家的信息,所以,后赵国有相当多的比丘尼。最有名的比丘尼,要数安令首。
安令首,俗姓徐,东莞(今山东沂水)人,其父徐忡为后赵国外兵郎。她信奉佛法,不求婚聘。其父告诉她:“你打算独善一身,怎么能兼顾父母?”安令首回答说:“立身行道,才能摆脱一切,更何况二亲呢!”
后来,安令首的父亲请教佛图澄,佛图澄劝说:“你若能顺从她的意志,正可以光荣地提拔六亲,使你富贵。生死是大苦海,应当驶向那边。”经这一劝说,徐忡便顺从了女儿的意见,允许女儿出家。不久,安令首便从佛图澄和净检尼受戒出家,建立建贤寺,弘传佛法。
佛图澄还把后赵皇帝石勒所赠的剪花纳七条衣(袈裟)及象鼻澡灌转赠给安令首。安令首受到国师这种殊荣,在后赵国影响极大。此后,从安令首出家的多达二百余人。安令首率领比丘尼又创立了一些寺院尼舍,对弘扬佛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安令首为北方一代名尼,弘扬佛法,对隐定上层减少杀罚,其功很大,因此,安令首又受到后赵第二代皇帝石虎的尊敬,特提拔安令首之父徐忡为黄门侍郎,清河太守。
安令首培养了不少名尼,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智贤。
智贤俗姓赵,常山人,其父赵珍任扶柳县令。智贤执意出家,父从女意。智贤出家受戒,品行完备。当时,太守杜霸崇信黄老,憎恶佛教,曾下令地方各寺,进行淘汰。出试时,仪表端庄,清丽典雅,慷慨陈辞,辩难有度,为佛教争得了荣誉和立身传教之地。后来,因为抗拒黄霸辱身,遭刀砍伤二十余处。苏醒后,修行倍加精进,坚守菜斋苦节,闻名遐迩,当时,收门徒一百多人。
智贤经过残酷的佛道之争,和社会的恶势力的摧残,深知立身处世、宣教养法必须恪守佛理,坚持正义,以身作则,毫不动摇的重要性。因此,广大比丘尼能团结在她的周围,继续弘教的事业。
智贤的德行受到前秦王荷坚的敬重,他特意给智贤制织绣袈裟,三年方成,选材之精,做工之细构思之巧,图文之妙,时物无法比拟,总价值超过百万之巨。
智贤后来为了弘教的需要,迁居洛阳(当时叫做司州)西寺。在这个佛教东传的策源地,接读着她们认为天地间唯一伟大的事业。
东晋太和(公元366——371年)年间,智贤圆寂于洛阳,终年七十余岁。
智贤之后中原动乱,不少中原比丘尼,为寻求一个较为安定和平的环境去传教,逃奔到了江南。最著名的比丘尼,有康明感、道义、僧基、妙音等。
康明感,俗称朱,高平(今山东巨野)人。家世奉佛法,在战乱中,曾被胡族俘虏,被迫牧羊十余年。后来,遇到一位沙门,从其为师,受五戒及《观世音经》。逃回家后,苦修三年,专心禅法,立戒无过,偶有小犯,就接连不断在晨间忏悔。大江以北的比丘尼皆师奉如归。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春,与慧湛等十人过江,投奔司空何充,受到敬重。当时,建康(今南京)还没有尼寺,何充特为建立福寺,让康明感住寺传法。后来,任城的比丘尼慧湛又过江,何充大加崇敬,也让她住建福寺。
何充为什么倾国库之资,来支持比丘尼僧团的建设和发展呢?这当然是有其个中原因了。
何充(公元292——346年),字次道国,庐江(今安徽省霍山)人,东晋城帝、康帝(公元326——344年)时,与大臣庾冰共同辅政。并辅佐二岁的穆帝即位,庾冰死后,由何充专辅幼主。何充“性好佛典,崇修佛寺”。平时,供给沙门以百数,耗费巨亿而从不吝啬。何充的亲友们再贪乏,他也从不赠予,因此,曾遭到世人的讥讽。当时,金紫光禄大夫,领琅邪王晋元帝师的阮裕(字思旷,名士阮籍的族弟)同何充开玩笑说:“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何充不解其意,阮裕解释说:“我图数千户郡尚未能得,卿图作佛,不亦大乎!”何充之弟何准,是穆章皇后的父亲,不原作官,闲居在家,一天到晚诵咏佛经,并且捐款营修塔寺。由此可见,何充信佛崇佛,在当时的影响是深远的。
著名的南方比丘尼还有道义。道义,俗姓贾,雁门郡娄烦县人,为高僧慧远之姑。其丈夫,名叫解直,曾任浔阳县令。夫死后出家,常诵《法华经》、《维摩经》、《注小品般若经》等。这些佛经中的精妙义理,通过诵吟,独能领悟,她的守戒行为高尚峻雅,精神气质清新旷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末年,从北方到建康,住何后寺,为信徒所推重。
僧基(公元330——397年),俗姓明,济南人,誓不应聘,出家为尼。清净不二,守持戒范,精进习经,名重京师。她曾参与政事,善言事议,康皇帝最为器重,平时,以礼相待。建元二年(公元344年)褚皇后为她特立延兴寺,徒众数百人。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卒,年六十八岁。
妙音,自幼出家,后住景师,博学各家,善为文章。曾受到孝武帝和太傅、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崇信,常与皇帝、太傅和朝廷学士一起谈论文章,盛名传闻朝野上下。司马道子于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建简静寺,尊妙音为寺主,有徒众百余人,朝中公卿百官,竟相奉承结承。京师施舍无数,其富有程度盖压都城。京城贵贱人等。有要事相托妙音办理的车马,每天都有百余辆之多。
在东晋的比丘尼中,权倾朝廷的还有一个昙备(公元324——396年)。昙备俗姓陶,建康(南京)人,出家后,晋穆帝对她以礼相待,十分敬厚,常对人说:“久看更佳”,曾对穆章何皇后说:“京都里的比丘尼,很少有和昙备相类的。”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何皇后为她在定阴里建寺,名永字寺(后称何后寺),远近投奔到昙备门下的就有三百人之多。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卒,享年七十三岁。
其弟子昙罗,受其衣钵,博览经律,受皇帝命为续师住。
中国佛教的比丘尼,滥觞于西晋的洛阳,继续于河北的邺城,大发展于东晋的建康。两面晋完成了比丘尼僧团的建设。比丘尼僧团的建立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佛教深入的标志。西晋的比丘尼,还是接近西域化的,不具政治色彩;东晋的比丘尼,纯中国化的,具浓厚的政治色彩。这就是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的必然经过和结果。任何个人和强权在一定的时期内,都无能为力予以干涉和阻止,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佛教。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责任编辑:Xiaohe
关键词阅读:
- (明)憨山大师 2014-09-28
- 释迦牟尼佛 2014-06-15
- 《竞报》: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教育 2014-06-07
- 灵山风景区:开发初见成效 2012-03-13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