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主的僧人——释慧义

     2009-07-06 17:00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三教祖庭 > 正文
    在中国佛教史上,以神奇异算闻名于世的僧人不少,但能够保持善终的僧人不多。在南北朝初年,就有一位专以神异祥瑞顺应时主的僧人,受到最高的礼遇,住僧弘法,他就是慧义。

一 探宝嵩山 身价百倍

  释慧义,俗姓梁,前秦苻坚建元元年(公元371年),生于北地(今甘肃吴忠)。少年就出家为僧。他作风正派,落落大方,立志修业,强劲向上。开始游学于彭(今江苏徐州)宋(今河南商丘)一带,能够完备的通达经典要义。

  后来有一天,慧义离开京都(今南京)时,才听到有人说:“冀州有个叫法称的僧人,临终告诉弟子普严说:‘河南嵩山有神灵传言,江东有一位刘将军,将要接受天命,我将有三十三块玉璧和镇金一饼作为信物。’”

  慧义立即把这件事禀报宋王刘裕,刘裕对慧义说:“这不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祥瑞兆头,也一定不是平常人才能得到的。如果不是法师自己前去恐怕是无法获得的。”慧义便遵命前往。

  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七月,慧义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到了河南嵩山,寻觅了一阵子,没有任何迹象。于是就以至诚之心焚香于登山之道上,到第七昼夜之头上,睡梦中,看见一位老者,长长的须髯,拄着拐杖引导着慧义向有璧处指点着说:“就在这块石头下。”第二天一早,慧义就顺路绕山走寻,忽见一处明明确确如梦中所见的那样,就在一座庙宇处的一个石坛下,果然得到大大小小的石璧共三十二枚,还有黄金一饼。这件祥瑞的事迹,后来还记载在《宋史》中。

  慧义带着从嵩山得来的宝物,回到京师建康。宋王对慧义举行了特别的迎接大礼,十分推重他的德行。不久,宋王称帝,对慧义的礼遇更加优厚了。

二 平释灾难 施舍果园

  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车骑将军范泰崇信佛教,在京都建立一座祗洹寺,因慧义僧品高尚,为佛界所尊重,请住该寺。慧义因范泰信佛至诚,因而就接受了这一邀请。当时的僧俗界都以慧义比作名僧身子,以范泰比作名士须达。所以,用天竺释迦牟尼祗洹圆之称呼,来命名该寺。后来,西域名僧络绎不绝的来到建康,大都报止该寺,有的在此翻译佛经,弘传佛法,有的讲解传授禅法。佛界轰动了一阵子。

  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朝廷重臣徐羡之,檀道济等,专权朝政,范泰对此很不满意,不仅表现出愤愤不平的面色,并且还出言不逊,曾经背地里以恶言秽语骂他们。徐、檀知道后,深为遗憾。知情人都担心范泰日后有不测之祸,范泰自己也知道会有这一天的到来,就和慧义商量对策。慧义说:“大丈夫不失忠义顺行,而来世奉皇上,这样上下左右就相互和好了,还忧郁什么呢。”并且劝范泰把六十亩地的果竹园,施舍给寺院,以便取得好名声。范泰接受了慧义的建议,一直到老死都平安无事,安享清福。

  范泰第三子范晏,说慧义早年乘他父亲的危险境地,劝说他父亲施舍了果竹园,回想起来,实在遗憾,于是就亲自去祗洹寺要夺回果竹园,祗洹寺僧人坚决不给,两下弄得不开不交,风闻建康城。

  慧义就在这时,拿出了范泰当年的签署竹果园施舍的协议书,就当着数百僧俗的面,一字一板的作了宣读,范晏也就乖乖地接受了这个原本不须翻脸的事实,再不闹腾了。不久,范晏因病死去。晏弟因参与谋反,遂遭灭门之祸。

  后来,慧义离开祗洹寺,移住乌衣寺,同住的还有僧人慧睿。宋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慧义卒于乌衣寺,终年七十三岁。 



上一篇:毗昙学家——僧迦提婆  
下一篇:奇黑僧人——释慧静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