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法门继承人——释法瑗

     2009-07-06 17:07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三教祖庭 > 正文
    “顿悟成佛”是南朝刘宋时高僧道生提出的“新论”。这是他通过多年的弘法悟佛后“神悟”出的新学说,他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通过“顿悟”都可成佛。这就是入佛平等论的思想。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释法瑗成为这一学说的继承人。

一 游天下胜地 博内外典籍

  释法瑗,俗姓辛,陇西(今甘肃陇西)郡人。名将辛毗之后。他的大哥辛源明,在北魏作官,为大尚书。他的二哥法爱,也出家为僧,能通解佛教经、论,并擅长数术学,担任芮芮国的军政顾问,薪俸有三千户。

  法瑗,幼年时,胸怀大志,阔达大度,洒脱豪爽,出类拔萃,在路上遇到贪寒人,就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

  法瑗,刚出家时,事师梁州沙门竺慧开。慧开具有美善的德行和特异的功能,当时人都说他己得到善果。慧开对法瑗说:“你能情悟到这种程度,日后一定能达到传教的领导地位,弘扬大法。现在应当努力锻炼,博闻强记,万不能独善其身。”聆教之后,法瑗就离开老师,外出流学去了。

  法瑗 ,立志遍游天下佛教圣地,他到过燕国、赵国,考察了古今佛学发展状况,学问更加增进。后来,胡人贵族为争权夺利,闹得关中和陇西一带社会大乱,法瑗仍冒险历危,不断考察,学业从来没有放松过。

  宋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法瑗经历千辛万苦,返回梁州,不久,又到了成都,观览了道安弟子慧持的传经圣地,后又顺江东下到了建业(今南京),拜道场寺住持慧观为师。专心致志,精研大乘佛典,又旁览佛教数论学经典。由于法瑗的精力充沛,阅读力特别强劲,又通读了中国传统的三坟五典古文化系列,获益匪浅。

二 扬顿悟法门 传宋齐两朝

  法瑗精通内外典籍,贯穿弘法要领之后,因仰慕慧远法师的懿行大德,便离开建业,西登庐山,遍览当年弘法遗踪,感触深沉,于是,在精舍守静味禅 ,澄思五门,游心三观,大开顿悟之门。

  法瑗在庐山的修行活动,惊动了山下的达官贵人,如刺史庾登之特地派人上山请法瑗出山讲经说法,影响很大。

  东晋末年,僧人竺道生在庐山幽居七年,后回建康创“顿悟说”,即“善不受报”“顿悟成佛”。这一学说影响最为深远。此后曾盛极一时。

  在道生出世前后,他的学说己风行宋朝社会,宋文帝赞赏并讲述道生的顿悟义,一次曾受到沙门僧弼的质难。宋文帝说:“如果让死者竺道生复活,难道能被各位所屈服?”后来,宋文帝召见道生弟子道猷入宫,在众僧面前申述顿悟的道理,当时质难者很多,都被道猷辩败,宋文帝看到这个场面,立即伏机称快。早年,宋武帝即位后,曾对道猷十分敬重。曾称赞他说:“生公孤情绝照,猷公直辔独上,可谓克明师匠,无忝徽音。”

  法瑗的法师慧观与道生同学,本来主张渐悟学说,但法瑗却主张道生的顿悟学说。

  宋武帝曾访寻持道生顿悟学说的僧人,下诏天下,生得知法瑗在庐山,便立即召请他下山入京,以便是顿悟学风,重振宋朝。朝臣何尚之赞叹说:“平常都说生公死后,他的学说永远不传了,今日又听说后继有人了。真可称得起,老天还没有让生公泯灭掉!”宋文帝又下诏法瑗 为南平穆王铄的五戒师,可以说够尊重的了。等到孝武帝即位,也下诏为西阳王子尚的至友。法瑗因称有疾而不予接受,停了很长时间,也就免掉了。

  后来,法瑗在方山建造精舍,弘教传法,修行炼性,著书立说。先注《胜曼子经》、微密持经》。讲经义论之后,平时还讲谈《孝经》、《丧服经》。这两部经典,都是慧远法师在庐山弘法时所讲论的经典,法瑗继承了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融合的光荣传统,为中国佛教体系的形成与巩固,发挥了一代僧人的作用。

  宋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原为宋禁军将领,后封齐公的萧道成,代宋自立,国号为齐,年号建元,史称齐高帝。齐朝仍推行崇佛政策,对法瑗依然十分推重。刺史王景父前往问候,正遇法瑗讲《丧服经》,二人问论数番,王景父连连称“好”,最后满意地走了。

  早在宋明帝时,建造湘宫,刚刚建成,朝廷宣布在这里大开讲席,从僧众中选拔出精英,皇帝下诏请法瑗充当法主。明帝亲临法筵,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整个讲庭肃穆隆重,为京都一大盛典,前往所讲观看的僧俗人等,都以此引为荣耀。

  齐朝的文惠又请法瑗居住灵根寺,并尊为寺主。太尉王俭,专心崇佛,出入其府第的没有非信佛人员。王俭待法瑗如老师一样,敬请高座,聆听其讲经论法,几乎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当时流传为美谈。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法瑗卒于建业灵根寺,终年八十一岁。 



上一篇:奇黑僧人——释慧静  
下一篇:超慧神异僧人——释法通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