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三大士、密宗创始人之一——善无畏

     2009-08-19 16:30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三教祖庭 > 正文
    密宗是唐代始传的中国佛教宗派,又名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该宗派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所以称为真言乘。相传大日如来授法金刚萨埵二传龙树,三传龙智,四传金刚智和善无畏。

唐开元四年(公716年),善无畏带《大日经》到中国,与弟子一行译出密宗便盛传开来;开元八年(公元720年)金刚智及其弟子不空传入《金刚顶经》,由不空译出,从而把密教全盘输入中国,形成了佛教大宗派。汉地密宗只传两代而逐渐衰弱。中国西藏地区的密宗为藏传佛教,称喇嘛教。唐贞元21年(公元805年),日僧空海将密宗传到日本,至今流传不衰。

一 舍王位决心出家

善无畏,梵名音译戍婆揭罗僧珂,又译为输波迦罗,意译为善无畏,中天竺乌荼国人,为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的后代。他的先人因国难而出奔到乌荼国,当了乌荼王。善无畏10岁那年,统兵保卫祖国,继位为乌荼王。他的兄弟们为争王位,互相厮杀,善无畏率军亲讨,取得胜利。按照军法,争位的诸兄弟应判死罪,可是,善无畏不忍天伦兄弟遭残,特“忍而曲赦”。

善无畏经过这次内江的平叛,痛心至极,眼看着亲兄弟为争权夺利,无情残杀足见人间残酷。为了摆脱这种人世间的无为烦脑,决意让位出家。他先向母后表明心迹,并向群臣宣明决意,愿让位给兄长。待母后准允,赐以重宝后,善无畏便离开皇宫到南印度的殊胜招提(寺庙),修习法华三昧,还发誓要聚沙成塔一万座。就这样,在烈日焰焰的海滨善无畏顶着烈阳曝晒,忍受着毒蛇咬伤的疼痛,坚韧不拔,一万座沙塔,在他的手下建成了,鳞次栉比,布满海难。

善无畏在南印度殊胜招提修炼数年之后,便随商船游历印度各国,密修禅诵,途中,曾遇盗贼袭船,善畏奋力抗拒,幸好又有一帮盗贼,仰慕善无畏的品德,特来相助,打退了来袭的强盗。善无畏以来助的盗友为向导,越过穷山恶水,来到了中印度的摩揭陀国,参见了国王和王妃。谁知这位王妃还是善无畏的姐姐。姐弟二人见面之后,畅话别后情谊,姐姐深知弟弟的出家心愿,婉留弟弟在摩揭陀多留些日子。

善无畏这时己是风度翩翩,气魄豪爽,聪明睿智,超拔群英,“五乘”贯通,“三学”深究密持禅观高达妙境,艺术技能,无不精湛,就这样仍不满足,依然孜孜追求最高境界。

二 那烂陀投师鞠多

善无畏辞摩揭陀国王和王妃,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了那烂陀寺。善无畏将母后赐的传国宝珠,装饰在那烂陀寺大佛像的额上,佛像分外光彩夺目。这表示出善无畏投身那烂陀的决心。

善无畏早就仰慕那烂陀的高僧大德,来到寺后,听说年高德韶的达摩掬多,佩带着如来的密印,掌管着定门的秘鈅,看上去有四十多岁,实际上己八百多岁了,昔日玄奘来那烂陀时曾拜见过他,他精通密教奥义和禅定之学,有极高的威望。善无畏对他五体投地,遂拜为本师。

有一天中午,达摩掬多捧着钵盂进斋,旁边守着一个大唐国来的禅僧,善无畏看见师傅钵内盛的粟饭,仍热热的,油炸的饼子还温温的,惊叹道:“东国离这里十万多里,钵中食物,是早上做好而中午带回到这里来的呀!”说罢,平静如常,而所有在场的僧人震惊不己。达摩掬多笑着告诉善无畏说:“大唐国的白马寺,新建的重阁刚刚竣工,我是从白马寺受供返回来的。你说的很对呀,可做为我的后学了。”于是,达摩掬多把所有的密教法门,传授给善无畏,还为他特地举行了灌顶仪式,称他为“三藏”。善无畏勤奋好学,前后五年,掌握了密教的全部奥义。

善无畏为了获得真实佛学理念,便辞别了老师和那烂陀寺,云游修道去了。他先后礼遍印度各地的佛教圣迹,尤其仰望迦叶入定寂灭的鸡足山,释迦说法的灵鷲山,也就礼瞻一番,如愿以偿了。他又亲自锻金为贝叶,恭恭敬敬地缮写了《大般若经》,还亲自熔银铸造了佛塔一座,在积功累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善无畏自打离国出家后,一直没有和母亲取得联系,母亲认为自己的爱子,早己不在人间,就不分昼夜的哭泣,一直哭到双目失明,但当她收到儿子的信后,高兴万分,欣喜之余,失明的双目又复明了。

善无畏出家的时候,五天竺有96种佛教学派纷纷建立,峥嵘独立,各执己见。善无畏秉乘密教大旗,游学讲道,沿途中不断对各派学说的人破滞析疑,广度众生,大宣密教,从而使密教的影响越来越大。

善无畏年近80岁时,己成广为人知的密教宣传家,德行高尚,密义深湛。有一天,他的老师达摩掬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好男儿,你与震旦(中国)有缘现在己到时候了,即刻动身吧!”

善无畏拜别师傅和僧友,志气高昂地踏上了东去传教的万里之途。

三 不畏艰险 坚持东渡

善无畏临行前,收集了重要的密教典籍,离开那烂陀寺,用骆驼驮着上路了。

善无畏顺着去中国的北行路线,经过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乌苌(今巴基斯坦)到达突厥国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应突厥王的邀请,开始宣教密教经典《大日经》,又应王妃之请布坛讲法。

善无畏离开碎叶城折东而行,半途遭到盗贼劫难,一个盗賊曾举刀三次向善无畏砍去,只听得咚咚作响,象铜声样,而善无畏肢体无伤痕,巍然屹立,不动声色。

善无畏长途跋涉路过北印度境时,他东行的消息己被僧侣和商人传到了长安,唐睿宗对善无畏不惜年迈东行传法的行为,十分感动,于是,就派僧人若那和将军史献,带着礼物出玉门关侯迎。

善无畏到达雪山天池,因天寒地冻,长途劳顿,大病一场。他心中念念不忘大师掬多的嘱托:“菩萨身同世间人一样不舍生死,你久离相,永不生病,定能完成大业”。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东渡的希望展现在眼前,不久,混身暖洋洋地,病魔消除了,善无畏又继续东行。

善无畏将到唐西州境界,不意遇到一伙吐蕃人来打劫,他镇定自若,密运心印,这伙强盗个个请罪求饶。过西州龙沙时,驼足陷入沙中,困顿了三天三夜,方才走出绝境。

唐玄宗登基后,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位僧人,十分神奇,醒来记忆犹新,便拿起画笔在宫墙上画了下来,这个形象烙印在不少人的记忆中。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善无畏风尘仆仆到了长安,玄宗亲自接见。一见面就如同见到了故交,和几年前所梦所画的人完全一样。玄宗立即礼善无畏为国师,并大设梵筵为善无畏接风洗尘。玄宗有意探知善无畏法术,让一位有名的术士与善无畏较量高低。那位术士这样那样运行动作,而善无畏寂然不动,那位术士便手足无措了。满座人对善无畏无不敬仰,叹其神奇。玄宗又特设内道场,尊善无畏为教主,玄宗之子宁王、薛王等从他灌顶受法,一时轰动朝野。

四 弘密教受命译经

善无畏到长安后,唐玄宗特安置于兴福寺,不久,又迁入西明寺,三番两次地慰劳问候,并赐予物品,异常丰厚。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诏命善无畏于西明寺菩提院译经,善无畏奏请让名僧参与翻译,朝廷批准后,开始译出了一卷本的《虚空藏求闻持法》,沙门悉达译语无著笔受缀文,繕写完,立即呈玄宗,玄宗深加赏叹,又下诏将善无畏所带梵文经卷全部送到内府保存。

早在善无畏来大唐以前,有僧人无行西游天竺,求得很多梵文经典,归国时,途经北天竺,不幸患病去世。所有经卷,由同行者带回长安,存放在华严寺中。善无畏获得这一消息后,便偕同一行到华严寺检阅这些经卷,挑选了数本,尤其检到《总持妙门》一典,这是过去没有翻译的。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玄宗驻跸东都洛阳,善无畏随驾同行,奉诏于福先寺翻译所挑选出来的《大日经》七卷,沙门宝月译语,一行笔受缀文,又译出《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和《苏悉地揭罗经》各三卷,还有《苏悉地揭罗供养法》二卷,实际上是善无畏依《苏悉地经》新撰的。

善无畏所译《大日经》中的密咒,全部具足梵文,是逐字逐句对译下来的。《供养法》中的密咒也是这样翻译的。后来不空和尚沿用这个方法翻译经典,获得了良好的传授效果。

善无畏原以密、禅兼修,到大唐后,更是日修不辍,他有一本《无畏三藏禅要》一卷,是他与嵩山会善寺的敬贤和尚对论佛法时,由西明寺僧慧警笔录的。由此可以看到无畏平时静虑怡神、超然觉明的修炼境界。他还开授禅观,奖励初学,循循善诱,教诲不倦。

善无畏是一位能工巧匠,无师自通,在国内时他曾聚沙为塔,铸银为塔,到大唐后,曾铸铜为塔,手出模范,妙出人天。一次,就在寺院冶炉铸造,僧人们觉得庭院狭隘,担心扇起风来,恐酿火灾,善无畏笑着说:“大家不必担惊受怕,我知道不要紧呵!”开铸这一天,大雪纷飞,灵塔出炉,瑞花飘席,众寺僧惊叹他的神算。

善无畏在洛阳流传有不少神奇的故事,说他在洛阳暑天亢旱不雨之时,能立即呼风唤雨。一次,善无畏与高力士在天津桥上说话,并说大雨就要到来,高力士不信,眨眼功夫,乌云自西向东,遮蔽了皇宫,高力士赶快骑马回宫上奏,半途中,倾盆大雨淋得高力士象落汤鸡似的。玄宗礼应无畏,再三致谢,有一次,人们见邙山有个大蛇出来伤人,善无畏听说后,亲自到邙山找到了这条大蛇,对蛇说:“你想祸患洛阳城吗?”说罢,就用梵技除掉了这条巨蛇,人们传说这是安禄山侵犯洛阳城的预兆。

善无畏还精擅中国绘画,他画的一幅曼荼罗,精妙异常,多日在宫中流传。

善无正在大唐弘传密教的时候,开元八年,南天竺的密教传人金刚智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高僧不空一起来到大唐,也是弘传密教,因为这三个人同开大唐密教,又是在玄宗开元年间,所以史称“开元三大士”。善无畏和一行所传为胎藏部密法,金刚智和不空所传为金刚智密法。不空的弟子慧果,除受金刚部密法,又从善无畏的弟子玄超受胎藏部密法,所以,大唐汉地密宗实际上是这两派的融合体。

善无畏是中国第一个系统翻译密宗经典的,共翻译28部53卷,为弘扬密教,阐释教理,传授仪轨特在东、西二京设置道场开坛授法,传承者有大兴善寺沙门一行,入室弟子有宝畏、明畏,俗弟子有著名文学家李华,还有从学者智俨、温古、义琳以及新罗(今朝鲜)国的玄超、不可思议等,一行整理善无畏的讲传口诀成《大日经疏》20卷,开大唐汉地密教传授的开端。

玄宗开元二十年(公732年),善无畏上奏皇上,请求准允回国,皇上优诏不许,开元二十三年,十月七日,右侧迭足而卧,圆寂于洛阳大圣善寺,住世99岁,僧腊80,皇上亲自参加追悼大会,特赠鸿胪卿。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三日,葬于洛阳龙门西山广化寺内庭。弟子李华为其撰刻碑铭立于寺内,二弟子宝畏、明畏为其撰刻偈颂,也树于院内。信徒们为其营造神龛,将其不化遗体置于其内,弟子们日夜守护,洛阳 僧俗及朝廷官员捐布不计其数。



上一篇:万法百通的佛学家——菩提流志  
下一篇:开元三大士、密宗创始人之二——金刚智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