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唐的“贞观之治”,到盛唐的“开元盛世”,唐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当时的国际间,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佛教文化,对东方的日本、朝鲜等国发生过历史性的变革,其影响之深难以估量。
在唐王朝佛文化东传中,有一位中国僧人矢志不移、历尽艰辛,前后六次航海东渡,终于成功的到达日本,在弘传佛法和艺术十年之后,为日本的佛教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貴的生命,成为唐王朝一位著名的国际活动家,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就是唐代律学大家鉴真法师。
一 律学名家传江淮 遣唐史邀赴日本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市)人。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出生于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其父曾在扬州大云寺,从智满禅师受过戒,学习禅法。
鉴真十四岁时,有一天,随父亲到大云寺朝圣拜佛,见到高大庄严的佛像,感情十分激动,当即就告诉父亲,要求出家。父亲感到自己的孩子有大志,于是就同意了。十分凑巧的是,武则天这一年下诏天下各州寺院度僧,鉴真就在大云寺随智满禅师出家,成为一名小沙弥。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八岁的鉴真,在学习完一般知识和仪规之后,离开老师到会稽(今浙江绍兴)龙兴寺,从道岸法师学戒律,并受菩萨戒,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僧人。
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南山律宗”开宗祖师的道岸,应皇帝诏,启程北上长安。鉴真为追随名师,也开始了北上游学洛阳和长安的活动。第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在长安实际寺开坛受具足戒,授戒师是德高望重的弘景法师。
鉴真受戒后,取得了讲学的资格,虽然如此,他还是孜孜以求,拜师问学,来往于长安、洛阳间,主攻律学,兼学建筑、绘画、科技工艺,医学等学术文化,成为一位百科通的学问僧人,打下了他以后东渡日本弘法传艺的活动基础。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鉴真在长安、洛阳开始讲授律疏经义,成为两京著名的年青律学学者。这一年鉴真二十六岁。为了在南方弘传律学,不久他回到了扬州。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道安律师去世,鉴真便继承了道安的衣钵,担负起宣教的工作,传播律学,登坛授戒,为肃整僧团组织,弘扬佛法尽一切努力。三十年间,鉴真担任过龙兴寺、大明寺主持;给僧俗徒众讲解律宗经典《四分律疏》四十遍,《律钞》七十遍,《轻重仪》和《羯磨疏》各十遍,又亲自发动建寺,八十余所和造像、建塔、开无遮大会供养僧众,缝制袈裟三千领赠送五台山僧人,抄写《一切经》三部,各一万一千卷,他剃度的僧人有四万余人,江淮所有奉持律戒僧,尊他为授戒大师。他在洛阳、长安刻苦钻研的医学和工艺绘画,在江淮一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真在扬州的弘法活动,成绩卓著,名声远扬日本。日本国政府决定派遣唐使前赴扬州招聘鉴真。从此,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又增添了光辉燦烂的一页。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是日本国孝德天皇大化二年,天皇发布改革诏书,这就是日本国载之于史的“大化革新”,日本国进入封建社会,也叫“奈良时期”(公元710年——784年)。日本国为了巩固社会改革成果,掀起了学习大唐文化的热潮。自公元630——894年,日本政府共派出十九次遣唐史(有十三次到中国),每次有数百人之多。他们为发展日本文化,增进中日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鉴真是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随日本国第十次遣唐史受聘赴日的。
第九次遣唐史有两位日本青年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在大唐学习了十年后,在东都洛阳大福先寺,特聘了一位中年高僧道睿律师,天竺僧人普提仙那。但道睿的学文资格,不够理想,所以,荣睿和普照又来到中国,在长安访问了鉴真的弟子道航,得了鉴真的真实情况,并决定赴扬州面谒鉴真,恳请鉴真赴日授戒传法。但究竟能如何,只有见拜后才再作定论。
于是,荣睿,普照邀请了长安的僧人道航和澄观、洛阳僧人德清和高丽僧人如海等,都异口同声愿随同赴日本传教。这年十月,在道航的前引下,一行到了扬州,在大明寺,两位日本学僧,拜见了鉴真和他的几十位弟子,并诚恳地说道:“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愿大和尚东游兴化。”
鉴真当年在洛阳、长安游学期间就知闻西域僧人来华传法,中国僧人西去取法的故事,异常感受动;今天见了两位日本学僧的邀请,同样思绪联翩,不能自己,当即对弟子们说:“听说日本有位长屋王子,崇信佛教,曾做了一千件袈裟赠给中国僧众,并在袈裟上绣了四句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可见,日本国是与佛有缘的国度,你们谁愿意跟我同受邀请,赴日传教弘法?”
四座无声。
弟子祥彥,为了打破这难堪的沉默,站起来说道:“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到。以此之故,众僧都默然无对。”
鉴真听后动气地说:“师傅既然要去,我愿跟随你去。”接连下去,道兴、道航、如海、澄观、德清、思托等二十一人也都表态说:愿随大师赴日弘法。
于是,鉴真同二十一位僧人,在佛像前立誓约议,完成宏愿。荣睿、普照面对此情此景,也十分感动,就这样,他们二僧的心算是放下了。
二 矢志东传佛法,东渡五次失败
鉴真和荣睿、普照商量的结果是,唐朝海防严守,不经朝廷批准,一律不准出海,如果上报,也不一定能允准,况延误了时日。于是,他们商定不公开出海目的,只称去天台山国清寺供养众僧。就这样,加紧作好准备工作。
荣睿、普照在长安时,曾求到宰相李林甫的兄长李林宗的信函,请他们转告在扬州任仓曹参军的侄子李湊协助造船,所以,造船工作如期完成。鉴真一行人所准备的干粮、药物、日用品和所带经典、佛像等也都齐备,分别寄藏在大明寺、开元寺和既济寺中,整装待发的时刻到了。
因为是私渡,启航前,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减少助力,完成伟大目标,所以,道航提了个意见:“今向他国,为传戒法,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海等人,学道未久,是否可以暂留国内,不预此行?”
如海一听,恼羞成怒,二话没说,立即到采访使官署告密:“有僧道航,造船入海,与海盗联络,都有若干人,己备好干粮,在既济、开元、大明寺。还有五百海盗己经进入城里。”采访使官员一听,立即发兵搜捕鉴真一行人。经过拿问、调查,私通海盗之事纯属捏造,官府将所造船只没收。日本僧人被拘留四个月,后奉旨送回本国,玄朗、玄法返回日本,荣睿、普照不愿官送,暂时留下。如海判为诬告,断他还俗,挨六十扙,送回新罗。就这样,第一次东渡失败了。这是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春天的事。
鉴真没有灰心,待见到荣睿、普照后,再三安慰他们说:“不須发愁,等时机成熟,一定能如愿以偿。”说罢,立即拿出官币八十贯钱,让人买了岭南道采访使刘巨鳞的军船一艘,又雇了水手十八人,具办了需要携带的用品、经典,还物色了各种工匠技术人员,连同祥彥、德清、思托、荣睿、普照等十七人,整个船上八十五人。于天宝二年十二月的一天夜里,启程东下,当行至狼沟浦时,大风浪击破了船,第二天修好后,继续航行,但船一出长江口,又遇狂风飓浪,在一个海岛 上停了一个月,待风浪隐定后又启航,可是到浙江海面,风浪骤起,船在桑石山触礁破坏,所有物品全部卷走,船搁浅了,人被困在荒岛上,三天三夜断粮断水,后被渔民发现,得以抢救。第八天,遇到巡逻官船,八十五人被送到明州(今宁波市),鉴真等十七人,被送到浙江阿育王寺,其余人遣送原籍。第二次东渡又以失败告终。
鉴真仍没有灰心。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初春起,鉴真一直奔走于浙江、安徽等地,开坛讲学,传法受戒,同时暗中筹资,作东渡准备。无风不起浪,鉴真东渡的消息,让越州(今紹兴市)僧人得知,他们规劝挽留鉴真不得,就归罪于日本僧人,于是,向官方告发,官府逮逋了荣睿、普照,然后把他俩押解长安。荣睿在押解途中生病,在杭州诈称病死,才脱了身。第三次东渡被扼杀在摇篮里,失败了。
鉴真更没有灰心,尤其在阿育王寺又见到了来访的荣睿、普照,同时又作起了东渡的准备。天宝三年冬,鉴真派弟子法进带两名僧徒,携着款项到福州购买船只,并置办各种必需物品;他自己带领祥彥、荣睿、普照、思托等三十余人,翻山越岭,取便道向福州进发,打算汇合后启程。待走到台州黄岩县禅林寺时,突然被官兵包围,全被押送到扬州。后得知是鉴真弟子灵佑报告江东采访使所为,主要担心师傅途中,恐遇不测,才告官的。这样一来,第四次东渡行动,又半途夭折了。
鉴真东渡弘教,矢志不移。天宝七年(公元748年),荣睿、普照在离开鉴真三年多后,又返回扬州,与鉴真筹划东渡事宜。这次同行僧有祥彥、神仑、德清、思托等十四人,水手十八人,总共三十五人。一切事办妥后,于六月二十六日深夜,从扬州崇福寺出发,经瓜州运河入海向南,因风逆向,在越州小岛停了一个月,后又启程,突然遇到风大浪急,船在海上随风浪漂流到海南振州(今海南崖县),才靠了岸,时天宝七年十一月,第五次东渡又归于失败。
鉴真一行,不久被官府发资送回扬州,途中荣睿、祥彥先后去世,鉴真的双目全部失明,普照中途请示,离开鉴真,前往阿育王寺,待机而动。待一行人到扬州时,己是天宝十年了,鉴真年六十三岁。
三 六次东渡成功 弘法传艺日本
鉴真东渡弘法的理想,终于得到实现。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日本国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来到扬州延光寺拜访鉴真。他们原奏请玄宗批准邀请鉴真东渡传法,但曹玄宗回绝。他们此行,是来与鉴真商量,如果他个人同意,那就随遣唐使船共赴日本。而唐朝规定私人出国必須经官府批准。尽管如此,鉴真东渡弘传,矢志不渝,当即慨然允诺,愿随遣唐使船一同行。
鉴真于十月二十九日夜,离开扬州龙兴寺,踏上第六次东渡征程,十一月十六日,搭乘日本遣唐使四艘中的第二艘,随行弟子有法进、思托、昙静、义静、法载等十四人,还有尼僧智首等三人,以及几位居士;扬州的潘仙童,西域的安如宝,东南亚的军法力,越南的善听等,共二十四人。携带的有各种佛像、舍利、经典、还有金、玉器皿、饰物、二王的字帖等。普照得知消息后,也如期赶到会合地搭船前行。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鉴真一行,第六次东渡宣告成功。
天平胜宝六年(754年)二月四日,鉴真经过日本太宰府、大阪而到达日本首都奈良。沿途受到僧俗官民的热烈欢迎和招待。后被安置于东大寺。国王下诏慰劳,还授鉴真“传灯大法师”之位,诏书上说:“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尚。”四月,鉴真于东大寺设戒坛,登坛为日本圣武上皇,光明太后、孝谦天皇等授菩萨戒。又为日本沙弥澄修等四百四十余人授戒。己受过戒的灵福等八十多人,也要求重新从鉴真受戒。九月,东达寺戒坛院成立,鉴真首任戒和尚,为僧人受具足戒。又成立唐禅院,为鉴真一行居住、弘法培养僧侣的地方。天皇于第二年五月,又任命鉴真为“大僧都”,任命鉴真弟子法进为“律师”思托、普照等人也都成为奈良佛界重要人物。
鉴真在圣武天皇死后,被朝廷免去“大僧都”之任,尊为“大和尚”。此后,鉴真专事弘传教化。为了不受干扰,他利用朝廷施给自己的田园建造了一座唐招提寺,鉴真由东大寺迁于此。不久,被收为官寺。成为日本律宗的总本山,而鉴真成为日本律宗始祖。
鉴真对日本佛教典籍的整理,贡献也很大。日本原来的典籍,都是由朝鲜传入,口授相传,讹误很多。日本政府后来委托鉴真一行人整理佛典,经过艰苦的校订,这些佛典在流传中,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鉴真对日本的建筑、雕塑、美术、书法和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特殊的作用。他用鼻嗅法,把正仓院藏药品,逐一分辨,列出用途,撰有《鉴上人秘方》一书,传于世。后来,日本药商曾一直把鉴真奉为药祖。鉴真带去的“二王”法帖,和擅长“二王”书法的弟子,对日本书法的流行,具有时代的开创性。鉴真带去的夹纻造像,及唐招提寺的木雕群像,打开了日本雕塑史上的第一页。日本的寺庙建筑艺术,也无疑归功于鉴真大师。可以说,鉴真大师给日本的上述文化,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鉴真在日本传教十年(公元753——763年),于天皇天平宝字七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五月六日,于唐招提寺住所,双腿盘坐,如入禅定,面向西天,寂然坐化,享年七十六岁。伟大的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永世流芳!
在唐王朝佛文化东传中,有一位中国僧人矢志不移、历尽艰辛,前后六次航海东渡,终于成功的到达日本,在弘传佛法和艺术十年之后,为日本的佛教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貴的生命,成为唐王朝一位著名的国际活动家,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就是唐代律学大家鉴真法师。
一 律学名家传江淮 遣唐史邀赴日本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市)人。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出生于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其父曾在扬州大云寺,从智满禅师受过戒,学习禅法。
鉴真十四岁时,有一天,随父亲到大云寺朝圣拜佛,见到高大庄严的佛像,感情十分激动,当即就告诉父亲,要求出家。父亲感到自己的孩子有大志,于是就同意了。十分凑巧的是,武则天这一年下诏天下各州寺院度僧,鉴真就在大云寺随智满禅师出家,成为一名小沙弥。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八岁的鉴真,在学习完一般知识和仪规之后,离开老师到会稽(今浙江绍兴)龙兴寺,从道岸法师学戒律,并受菩萨戒,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僧人。
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南山律宗”开宗祖师的道岸,应皇帝诏,启程北上长安。鉴真为追随名师,也开始了北上游学洛阳和长安的活动。第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在长安实际寺开坛受具足戒,授戒师是德高望重的弘景法师。
鉴真受戒后,取得了讲学的资格,虽然如此,他还是孜孜以求,拜师问学,来往于长安、洛阳间,主攻律学,兼学建筑、绘画、科技工艺,医学等学术文化,成为一位百科通的学问僧人,打下了他以后东渡日本弘法传艺的活动基础。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鉴真在长安、洛阳开始讲授律疏经义,成为两京著名的年青律学学者。这一年鉴真二十六岁。为了在南方弘传律学,不久他回到了扬州。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道安律师去世,鉴真便继承了道安的衣钵,担负起宣教的工作,传播律学,登坛授戒,为肃整僧团组织,弘扬佛法尽一切努力。三十年间,鉴真担任过龙兴寺、大明寺主持;给僧俗徒众讲解律宗经典《四分律疏》四十遍,《律钞》七十遍,《轻重仪》和《羯磨疏》各十遍,又亲自发动建寺,八十余所和造像、建塔、开无遮大会供养僧众,缝制袈裟三千领赠送五台山僧人,抄写《一切经》三部,各一万一千卷,他剃度的僧人有四万余人,江淮所有奉持律戒僧,尊他为授戒大师。他在洛阳、长安刻苦钻研的医学和工艺绘画,在江淮一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真在扬州的弘法活动,成绩卓著,名声远扬日本。日本国政府决定派遣唐使前赴扬州招聘鉴真。从此,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又增添了光辉燦烂的一页。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是日本国孝德天皇大化二年,天皇发布改革诏书,这就是日本国载之于史的“大化革新”,日本国进入封建社会,也叫“奈良时期”(公元710年——784年)。日本国为了巩固社会改革成果,掀起了学习大唐文化的热潮。自公元630——894年,日本政府共派出十九次遣唐史(有十三次到中国),每次有数百人之多。他们为发展日本文化,增进中日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鉴真是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随日本国第十次遣唐史受聘赴日的。
第九次遣唐史有两位日本青年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在大唐学习了十年后,在东都洛阳大福先寺,特聘了一位中年高僧道睿律师,天竺僧人普提仙那。但道睿的学文资格,不够理想,所以,荣睿和普照又来到中国,在长安访问了鉴真的弟子道航,得了鉴真的真实情况,并决定赴扬州面谒鉴真,恳请鉴真赴日授戒传法。但究竟能如何,只有见拜后才再作定论。
于是,荣睿,普照邀请了长安的僧人道航和澄观、洛阳僧人德清和高丽僧人如海等,都异口同声愿随同赴日本传教。这年十月,在道航的前引下,一行到了扬州,在大明寺,两位日本学僧,拜见了鉴真和他的几十位弟子,并诚恳地说道:“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愿大和尚东游兴化。”
鉴真当年在洛阳、长安游学期间就知闻西域僧人来华传法,中国僧人西去取法的故事,异常感受动;今天见了两位日本学僧的邀请,同样思绪联翩,不能自己,当即对弟子们说:“听说日本有位长屋王子,崇信佛教,曾做了一千件袈裟赠给中国僧众,并在袈裟上绣了四句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可见,日本国是与佛有缘的国度,你们谁愿意跟我同受邀请,赴日传教弘法?”
四座无声。
弟子祥彥,为了打破这难堪的沉默,站起来说道:“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到。以此之故,众僧都默然无对。”
鉴真听后动气地说:“师傅既然要去,我愿跟随你去。”接连下去,道兴、道航、如海、澄观、德清、思托等二十一人也都表态说:愿随大师赴日弘法。
于是,鉴真同二十一位僧人,在佛像前立誓约议,完成宏愿。荣睿、普照面对此情此景,也十分感动,就这样,他们二僧的心算是放下了。
二 矢志东传佛法,东渡五次失败
鉴真和荣睿、普照商量的结果是,唐朝海防严守,不经朝廷批准,一律不准出海,如果上报,也不一定能允准,况延误了时日。于是,他们商定不公开出海目的,只称去天台山国清寺供养众僧。就这样,加紧作好准备工作。
荣睿、普照在长安时,曾求到宰相李林甫的兄长李林宗的信函,请他们转告在扬州任仓曹参军的侄子李湊协助造船,所以,造船工作如期完成。鉴真一行人所准备的干粮、药物、日用品和所带经典、佛像等也都齐备,分别寄藏在大明寺、开元寺和既济寺中,整装待发的时刻到了。
因为是私渡,启航前,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减少助力,完成伟大目标,所以,道航提了个意见:“今向他国,为传戒法,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海等人,学道未久,是否可以暂留国内,不预此行?”
如海一听,恼羞成怒,二话没说,立即到采访使官署告密:“有僧道航,造船入海,与海盗联络,都有若干人,己备好干粮,在既济、开元、大明寺。还有五百海盗己经进入城里。”采访使官员一听,立即发兵搜捕鉴真一行人。经过拿问、调查,私通海盗之事纯属捏造,官府将所造船只没收。日本僧人被拘留四个月,后奉旨送回本国,玄朗、玄法返回日本,荣睿、普照不愿官送,暂时留下。如海判为诬告,断他还俗,挨六十扙,送回新罗。就这样,第一次东渡失败了。这是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春天的事。
鉴真没有灰心,待见到荣睿、普照后,再三安慰他们说:“不須发愁,等时机成熟,一定能如愿以偿。”说罢,立即拿出官币八十贯钱,让人买了岭南道采访使刘巨鳞的军船一艘,又雇了水手十八人,具办了需要携带的用品、经典,还物色了各种工匠技术人员,连同祥彥、德清、思托、荣睿、普照等十七人,整个船上八十五人。于天宝二年十二月的一天夜里,启程东下,当行至狼沟浦时,大风浪击破了船,第二天修好后,继续航行,但船一出长江口,又遇狂风飓浪,在一个海岛 上停了一个月,待风浪隐定后又启航,可是到浙江海面,风浪骤起,船在桑石山触礁破坏,所有物品全部卷走,船搁浅了,人被困在荒岛上,三天三夜断粮断水,后被渔民发现,得以抢救。第八天,遇到巡逻官船,八十五人被送到明州(今宁波市),鉴真等十七人,被送到浙江阿育王寺,其余人遣送原籍。第二次东渡又以失败告终。
鉴真仍没有灰心。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初春起,鉴真一直奔走于浙江、安徽等地,开坛讲学,传法受戒,同时暗中筹资,作东渡准备。无风不起浪,鉴真东渡的消息,让越州(今紹兴市)僧人得知,他们规劝挽留鉴真不得,就归罪于日本僧人,于是,向官方告发,官府逮逋了荣睿、普照,然后把他俩押解长安。荣睿在押解途中生病,在杭州诈称病死,才脱了身。第三次东渡被扼杀在摇篮里,失败了。
鉴真更没有灰心,尤其在阿育王寺又见到了来访的荣睿、普照,同时又作起了东渡的准备。天宝三年冬,鉴真派弟子法进带两名僧徒,携着款项到福州购买船只,并置办各种必需物品;他自己带领祥彥、荣睿、普照、思托等三十余人,翻山越岭,取便道向福州进发,打算汇合后启程。待走到台州黄岩县禅林寺时,突然被官兵包围,全被押送到扬州。后得知是鉴真弟子灵佑报告江东采访使所为,主要担心师傅途中,恐遇不测,才告官的。这样一来,第四次东渡行动,又半途夭折了。
鉴真东渡弘教,矢志不移。天宝七年(公元748年),荣睿、普照在离开鉴真三年多后,又返回扬州,与鉴真筹划东渡事宜。这次同行僧有祥彥、神仑、德清、思托等十四人,水手十八人,总共三十五人。一切事办妥后,于六月二十六日深夜,从扬州崇福寺出发,经瓜州运河入海向南,因风逆向,在越州小岛停了一个月,后又启程,突然遇到风大浪急,船在海上随风浪漂流到海南振州(今海南崖县),才靠了岸,时天宝七年十一月,第五次东渡又归于失败。
鉴真一行,不久被官府发资送回扬州,途中荣睿、祥彥先后去世,鉴真的双目全部失明,普照中途请示,离开鉴真,前往阿育王寺,待机而动。待一行人到扬州时,己是天宝十年了,鉴真年六十三岁。
三 六次东渡成功 弘法传艺日本
鉴真东渡弘法的理想,终于得到实现。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日本国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来到扬州延光寺拜访鉴真。他们原奏请玄宗批准邀请鉴真东渡传法,但曹玄宗回绝。他们此行,是来与鉴真商量,如果他个人同意,那就随遣唐使船共赴日本。而唐朝规定私人出国必須经官府批准。尽管如此,鉴真东渡弘传,矢志不渝,当即慨然允诺,愿随遣唐使船一同行。
鉴真于十月二十九日夜,离开扬州龙兴寺,踏上第六次东渡征程,十一月十六日,搭乘日本遣唐使四艘中的第二艘,随行弟子有法进、思托、昙静、义静、法载等十四人,还有尼僧智首等三人,以及几位居士;扬州的潘仙童,西域的安如宝,东南亚的军法力,越南的善听等,共二十四人。携带的有各种佛像、舍利、经典、还有金、玉器皿、饰物、二王的字帖等。普照得知消息后,也如期赶到会合地搭船前行。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鉴真一行,第六次东渡宣告成功。
天平胜宝六年(754年)二月四日,鉴真经过日本太宰府、大阪而到达日本首都奈良。沿途受到僧俗官民的热烈欢迎和招待。后被安置于东大寺。国王下诏慰劳,还授鉴真“传灯大法师”之位,诏书上说:“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尚。”四月,鉴真于东大寺设戒坛,登坛为日本圣武上皇,光明太后、孝谦天皇等授菩萨戒。又为日本沙弥澄修等四百四十余人授戒。己受过戒的灵福等八十多人,也要求重新从鉴真受戒。九月,东达寺戒坛院成立,鉴真首任戒和尚,为僧人受具足戒。又成立唐禅院,为鉴真一行居住、弘法培养僧侣的地方。天皇于第二年五月,又任命鉴真为“大僧都”,任命鉴真弟子法进为“律师”思托、普照等人也都成为奈良佛界重要人物。
鉴真在圣武天皇死后,被朝廷免去“大僧都”之任,尊为“大和尚”。此后,鉴真专事弘传教化。为了不受干扰,他利用朝廷施给自己的田园建造了一座唐招提寺,鉴真由东大寺迁于此。不久,被收为官寺。成为日本律宗的总本山,而鉴真成为日本律宗始祖。
鉴真对日本佛教典籍的整理,贡献也很大。日本原来的典籍,都是由朝鲜传入,口授相传,讹误很多。日本政府后来委托鉴真一行人整理佛典,经过艰苦的校订,这些佛典在流传中,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鉴真对日本的建筑、雕塑、美术、书法和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特殊的作用。他用鼻嗅法,把正仓院藏药品,逐一分辨,列出用途,撰有《鉴上人秘方》一书,传于世。后来,日本药商曾一直把鉴真奉为药祖。鉴真带去的“二王”法帖,和擅长“二王”书法的弟子,对日本书法的流行,具有时代的开创性。鉴真带去的夹纻造像,及唐招提寺的木雕群像,打开了日本雕塑史上的第一页。日本的寺庙建筑艺术,也无疑归功于鉴真大师。可以说,鉴真大师给日本的上述文化,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鉴真在日本传教十年(公元753——763年),于天皇天平宝字七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五月六日,于唐招提寺住所,双腿盘坐,如入禅定,面向西天,寂然坐化,享年七十六岁。伟大的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永世流芳!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责任编辑:Xiaohe
关键词阅读:
- (明)憨山大师 2014-09-28
- 释迦牟尼佛 2014-06-15
- 《竞报》: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教育 2014-06-07
- 灵山风景区:开发初见成效 2012-03-13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