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五祖——宗密

     2009-09-02 10:33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三教祖庭 > 正文
    在中国佛教史上,宗派森严、对抗峙衡的情况下,作为荷泽宗传人的宗密,不囿门户之见,不封宗派之固,大开眼界、敞开心胸,去研究“宗”外之“宗”,并成为宗外之宗的“华严宗”第五代传人,这是佛教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应当说,这是值得以后各种学术流派、各种宗教宗派的人,研究学习的。

一 昭昭“荷泽”第四代 转学“华严”成嫡传

宗密,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人,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生,家庭富裕。少年时,读儒家经典,想走应举取仕路子,以济苍生。

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28岁的宗密,去成都参加贡举考试。途经遂州(今遂宁),听说大云寺的和尚在开坛讲经,就顺便到寺中听讲,于是,就结识了道元禅师,并“欣然而慕之,就随他削发受教”,还于当年受了具足戒。

道圆是“荷泽宗”的第三代传人,他的老师是第二代的南印。宗密奉道圆大师的旨意去见南印,让他更提高一步。南印见了宗密,几经问荅,便印证其佛学根底之厚,于是,就动员他游方参学、弘传佛法。

宗密依师指点,北上洛阳,会见了道圆禅师的同学神照禅师,神照一见,便称他为“菩萨人”,宗密后又赴上都,拜会了华严观禅师,观禅师说:“毗卢华藏,能随我遨游其中的,恐怕只有你宗密一人了!”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宗密南下到襄汉,在恢觉寺遇到了华严四祖澄观的弟子灵峰。灵峰一见宗密,认为是教内非凡人,就授以澄观所著的《华严经疏》和《随疏演义钞》。宗密一经披览,手不释卷,日夜兼读,兴奋异常,认为这两本疏、钞,语言流暢,探微发妙,甚得华严之奥。

第二年,宗密又北上洛阳,在少林寺拜谒了达磨祖塔,后住永穆寺,应寺主和众僧的请求,宗密把《华严经疏》和《随疏演义钞》二书又讲了一遍,全体听众无不称赞讲到了家,竟然有一个听众名叫泰恭的僧人,激动到极点,砍断了自己的一只胳膊,以示谢意,并千恩万谢请宗密收为门下,宗密无法,只得收下了他,接着玄珪、智辉等人也都拜宗密为师。

在洛阳,宗密为了表达澄观大师的《疏》《钞》,对自己的启悟,特修书一封,让弟子玄珪、智辉呈送长安澄观手中,澄观披览后,立即在信中批荅,除了赞赏他的才华外,并要求他来长安面晤,宗密接信后十分高兴,立即率断臂门徒泰恭等西赴长安,礼拜澄观大师。澄观此年己七十四岁,并己授国僧统,掌管全国僧务,尽管繁忙,却仍然面见宗密。二人机锋契合,对晤三天三夜,亲密无间,澄观愿授秘法,宗密愿纳机奥,于是,师收徒、徒拜师的际遇告成,从此,一位禅宗第四代传人便传到了华严宗门下,成为澄观大师的嫡传法嗣——华严宗第五代传人,这年宗密三十二岁。

二 从名师悟新境界 统一佛教建奇功

宗密侍侧澄观,在两年的时间里,深得华严真义,并涉猎各宗教旨,副融会贯通,佛学造诣,迅速精进,有时,代师登坛讲解经疏,名震京都。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春天,宗密征得澄观大师的同意,到终南山智矩寺,边坐禅边研究,尤其遍览该寺经典,三年时间,心不下山,足不出寺,潜心撰述,著有《圆觉经科文》、《圆觉经纂要》各一卷,三年后,到长安兴福寺,开坛讲经,并著有《金刚纂要疏》、《金刚纂要钞》各一卷。

元和十五年春,在兴福寺等地除讲经外,又著有《唯识疏》二卷,打算以华严统率唯识论。

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正月,宗密到清凉山(五台山)观瞻各佛寺和文殊菩萨像后返回户县,住圭峰山下草堂寺,起草《圆觉经疏》;不久,又转居圭峰丰德寺,著《华严经纶贯》五卷,阐明《华严经》的关节次第,后又转到圭峰山上的兰若寺,诵经修持。后来,称宗密为“圭峰大师”,就是因此而起的。宗密在此一直住到大和二年(公元826年),为会通诸宗佛义,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撰写著了《华严论贯》、《圆觉华严》和《四分律疏》等十五部疏论,在禅教统一的大道上不断迈进。

宗密先是以荷泽宗为基础,来统一禅宗各派。他毕竟是禅宗道圆禅师栽培出来的,深受荷泽神会的影响。后来虽受华严澄观的传授,但始终没有扬弃禅宗,还一再称作“吾禅遇南宗”。为此,他把禅宗百家论述编辑成一百卷的《禅源诸诠集》,从这本书的“都(总)序”中看出,他称荷泽宗为“最上乘禅”,以荷泽心法来统一禅宗各派。文中说:“此心是众生清净本觉,亦名性,或云灵觉。迷起一切烦恼,烦恼即不离此心;悟起无边妙用,妙用亦不离此心。妙用烦恼,功过虽殊,在悟在迷,此心不异。欲求佛道,须悟此心,故历代祖宗唯传此也”。这样,就把禅宗北宗(神秀传)、洪州宗(马祖传)、牛头宗(法融传)同荷泽宗统一了起来,为禅宗统一后向前发展,功绩卓著。

宗密在统一禅宗各派后,又为禅宗和佛教其它各派之间的对立,作了统一工作。这就是宗密提出的“禅教一致”论,“以如来三种教义,印禅宗三种法门”为理论根据,在荷泽宗和华严宗的理论基础上统一了佛教的各派。密宗把禅宗各派简称“禅”,把佛教内部的各宗如天台、三论、华严、唯识等宗和小乘各派统称“教”。又提出“经是佛语,教是佛意”,禅家所依的是“佛意”,教家所依和是“佛语”,这说明都是符合佛的。宗密进一步把佛教分为顿、渐二教,将禅宗分为顿、渐二门,两相对应,互不矛盾。这就是大天地里小活动,纵横捭阖不离根。

宗密在调整、改革、统一佛教内部的各宗各派,具有远见卓识,并进一步发展了佛教理论,把禅教提高到“禅佛双忘,心佛俱寂”的超越境界,对晚唐和宋明理学所提倡的以“心”“理”为核心的儒、释、道合一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 “甘露事变”坦然对 “定慧禅师”荣一生

宗密从宪宗元和十一年到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16——828年),一直讲经说法,著书立说,名声大震,“圭峰禅师”的雅号,己响彻天下。

大和二年,宗密被诏入内殿,讲授佛法大义,文宗十分满意,敕赐紫袍一件,敕号“大德”,文宗遂礼宗密为国师。朝廷重臣,社会显貴,争相与宗密结交,此后的三年中,宗密出入宫廷,结交的权貴重臣有宰相裴休、萧俛、李训、王涯、舒元舆等,他们都向宗密学佛问法,宗密也深知他们的政治抱负。彼此暗相默契,无不心领神会。

宗密于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拜别皇帝和师澄观,返回终南山,弘传佛法,著书立说,过着山林清静的生活。

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宰相李训,蓄谋己久、诛杀宦官、还政皇帝的计划,终于败露了,事件涉及到宗密。

这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训和凤翔节度使郑注、右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布署己定。入夜,韩约在左金吾厅埋伏士兵,虚报厅后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诱使宦官前去观赏时捕杀。谁知宦官先入大厅,发觉伏兵,于是抢先动手,劫持文宗到后宫,接着,派出禁军大肆捕杀朝官,士民,长安城笼罩着一片血腥杀气,这就是史称的“甘露之变”。

事变发生后,李训设计逃到终南山宗密处,宗密鉴于二人交情深厚,想把李训削发为僧,藏匿下来,但其随从不同意,李训无奈,只好下山投奔凤翔节度使郑注,中途被宦官截杀。宦官头目兼左神策军中尉仇士良,得知此事,便把宗密捕获,押解京城左神策军府,亲自审问,各种刑具摆放在宗密面前,准备一杀了之,然而宗密神色坦然,镇定自若,对仇士良说:“贫道识训年深,亦知其反叛,然本师教法,遇苦即救,不受身命,死固甘心。”仇士良无言以对,另一宦官鱼弘志,原与宗密友善,从中说情,终于放了宗密。宗密面对凶恶,毫不惧色,大义凛然,沉着应对;满朝文武闻之,无不感动流泪。

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正月初,在长安兴福塔院讲学的宗密,突然心潮膨湃,神魂不宁,他自知离世之期己到,正月初六,宗密召集门人,告知后事:“我归佛后,你们把我的尸体抬到山顶,施予鸟兽,然后把剩骨火化,骨灰撒遍山野。这是佛对我的恩召,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因此乱了禅观。以后每年清明,你们上山为我进道法七天即可;平时就还按常例行事,谁违反就不是我的好弟子。”说毕,当即坐化。享年六十二岁,僧腊三十四。

宗密圆寂后四年,唐武宗发动“会昌法难”,拆毁寺庙,逼僧尼还俗,没收寺院田产,烧毁佛教经典,佛教各派受到沉重打击,唯不立文学的禅宗,孑然孤立,流传下来。

宣宗即位(公元847年),追谥宗密为“定慧禅师”。“圭峰禅师”也因此流传于世。华严宗人尊宗密为“华严五祖”。

宗密弟子很多,著名的有圭峰温、慈恩寺泰恭、兴善寺太锡、万乘寺宗、瑞圣寺觉、化度寺仁瑜以及玄珪、智辉等。

宗密一生,著作丰富,有《华严经纶贯》、《圆觉经疏》、《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原人论》、《禅源诸诠集都序》、《起信论疏注》等二百多卷存世。



上一篇:选佛而烧佛的怪僧——天然  
下一篇:禅宗临济宗黄龙派传人——克文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