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系师——张鲁

     2009-09-14 10:31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三教祖庭 > 正文
    在中国道教史上,开一代教派,能够世代相续、而达千年之久,香火不断而有谱系可查的唯有天师道了。

张道陵开其先,称天师,张衡继其后,称嗣师,张鲁因其教,称系师。世称“三张”。天师道能赓续发展至六十余代,有赖张鲁在巴汉执政教达三十年,巩固了道教组织,安定了天师道众,发展了理论纲领。三十年后,天师道随着张鲁又传播中原,后又传到了南方,甚至遍及全国;自此,天师道便盛传不衰。

一 继承三代天师位 雄据汉巴三十年

张鲁,字公琪,祖籍沛人。因其祖父张道陵在巴郡鹤鸣山创建五斗米道,遂为巴郡人。

张道陵死时,将教主天师位传给儿子张衡,衡将死,又把教权传给了张鲁。这就是史称的“三张”传道世系。

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张鲁接替了五斗米道天师位,开始传教活动,建立自己的威信。这位第三代天师道传人,要想在巴、汉地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把道教发展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鲁刚刚掌握天师道大权,原在天师道中有一位巫师张修,利用自己的宣传能力和拥有一部分道众的现实情况,也在巴、汉间积极活动,给人治病,号称“五斗米师”,己获得了局部的领导权。

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张角率太平道徒在中原发动起义,声势浩大,震动天下。七月,正当太平军与官军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张修率五斗米道徒于巴、汉地区,也树起了反叛大旗,对抗朝廷。张角的太平道起义军,经过了十个月的浴血奋战,以失败而告终。而张修的五斗米道起义军却因鞭长莫及而幸存了下来;再加上益州牧刘焉刘位地方长官,素信五斗米道,更使五斗米道起义军,得到了一定的保护的作用。

张修为了争取刘焉的公开支持,便率众投靠到刘焉麾下;刘焉为了继续巩固益州牧的地位,扩大自己的影响,便封张修别部司马。

张修所宣扬的道法,与张角的太平道差不多。张角为人治病,是教病人叩头思过,并让病人领下符水,张修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创造了“三官手书”,就是让病人在一个静室内,把自己的名子写在三个纸片上,一片放在山上,叫上达天官;一张埋在地下,叫下告地官;一张放在水中,叫告诉水官。张修的五斗米道认为,人生病,就是自己作错了事,必须通过“三官手书”向天、地、水谢罪,乞求愿谅。

张鲁的母亲,早年因与益州牧刘焉的“鬼道”信仰相同,两家遂有往来。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刘焉为了巩固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地位,特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一起领兵攻打汉中太守苏固。苏固被杀后,张鲁很快占领了汉中,并积极推行自己的一套五斗米道宣教政策,来与张修的做法相对抗,以扩大自己的影响。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益州牧焉病死,其子刘璋继州牧位。就在这时,张鲁袭杀了张修,收编了他的部众,占领了他的地盘,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璋因恼恨张鲁的不仁不义,便派人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并派大将庞羲攻击张鲁。张鲁亲率军众,一举打败庞羲,占领了巴郡,张鲁的势力遍及巴、汉,五斗米道的力量也逐渐在不断加强。

张鲁占据巴、汉,达三十年之久,这里是政教合一的政权,社会稳定,道众安居乐业,几乎成了东汉西方的“净土”。朝廷不能讨,于是,只好任命张鲁为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按期向朝廷贡献。张鲁领导下的巴汉五斗米道,至此发展到鼎盛期。

二 为保教民降曹操 五斗米道传洛阳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张鲁为了进一步取得道众的支持,命道徒铸造了一枚大章符,并以“师君”自称,宣告天下。

五斗米道徒,为了支持张鲁,扩大宣传,入道者日益增多,刚来的称为“鬼卒”,有威信的老教徒,被尊为“祭酒”。各领道众,人数众多的称为“治头大祭酒”。张鲁及各大祭酒,宣教不准欺诈,有病自首过错。各级祭酒都建立义舍,类似传邮驿站,在义舍内,设义未义肉,行路的人,可量腹取足,不许多取;如果谁取之过多,谁就会生病,遭到上天惩罚。张鲁的五斗米道规定,犯法的人,可愿谅三次,再犯了,那就要执行刑罚。巴汉地区不设官吏,专置祭酒,来教化道民,各少数民族,都乐意接受五斗米道的教规。

有一天,道民从地下得到了一枚玉印,打算尊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下属功曹、巴西人阎圃规劝张鲁说:“汉川的老百姓,有十万户,土地肥沃,财富充足,四境险要固守,应该匡扶天子,稳定天下,可以貴为王侯,富甲天下。如今如果要称王的话,那就对抗朝廷,自断后路,请不要称王巴汉,以免惹起祸端。”张鲁接受了阎圃的忠诚劝告,打消了称王的念头。

不久,马超、韩遂在西北作乱,几万家老百姓为了逃命,从子午谷携老扶幼逃到了汉中,张鲁下令全部收容,并受到道徒们的照顾,张鲁的威名大震。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七月,魏公曹操奉命出征汉中,从大散关经武都山到达阳平关。张鲁出于保全教民免遭兵乱之灾,便决定投降曹操,而其弟张卫却坚决反对,并愤然率数万军队与大将杨昂开赴阳平关,修巩工事十余里,据险固守。曹操猛攻不下,于是引军退却。张卫见曹军退还,守备的思想放松。曹操便派军夜袭,一举拔下了阳平关,杀了守将杨昂。直攻后陈张卫,张卫夜奔巴中去了。

张鲁在张卫守阳平关的时候,又与部下商量投降曹操的事。阎圃劝张鲁:“现在投降为时尚早,不如退守巴中,待机而行。”张鲁认为有道理,便连夜率众出奔南山,准备退守巴中。临行前,部下道众纷纷要求烧掉仓库和宝货,张鲁劝解大家说:“我们归命国家,是迟早的事,现在不得己而出奔。这些仓库货物,本为人民所有,不可毁废啊!”于是,下令道民封闭了所有仓库,严禁擅自开封。张鲁一班人马便离开汉中南奔巴中。

曹操带领大军驻守南郑,听说张鲁封存府库,等待官军到来,十分高兴。阳平关一战得胜后,曹操立即派人前往巴中,抚慰张鲁一家及诸将领,张鲁一家及其下属急忙出迎。于是,张鲁把巴汉地方政权交与曹操。全体教民都保全了身家性命,并这安居乐业。

张鲁归降朝廷后,被封为镇南将军,加封为阆中侯,食邑万户。又封张鲁的五个儿子和阎圃为列候。

张鲁在安顿好巴汉教民以后,便携带眷属和八万多道徒,浩浩荡荡举行北迁,定居洛阳和邺城。五斗米道此后便在洛阳及中原地区传播开来。

张鲁定居在洛阳后,便于曹操结为儿女亲家。张鲁的女儿,嫁给了曹操的儿子燕王曹宇。

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张鲁死于洛阳,葬于邺城之东,谥号为原侯。

张鲁死后,其子张富袭其爵位,世世代代定居洛阳。

张鲁第四子张盛于西晋时迁往江西龙虎山,五斗米道便随之传到了南方,绵延至今。 



上一篇:万古丹经王——魏伯阳  
下一篇:上清始祖——魏夫人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