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归妹》卦辞与“嫦娥奔月”神话

     2007-01-12 20:43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六学圣殿 > 正文

——为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而作
作者:蔡运章 戴霖
 
    提  要:王家台秦简《归妹》卦残辞经与传本和张衡《灵宪》所引古本《归妹》的缀合,得以恢复原貌。它说明秦简、传本和古本《归藏》的内容基本相同。以往所见“嫦娥奔月”神话最早见于《淮南子》,秦简《归妹》的发现把这个故事产生的年代提前到战国早中期。“嫦娥奔月”神话源于殷墟卜辞的月神“西母”,是从《山海经》“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的月母“常羲”演变而来。这个神话的原型并未涉及到天神羿,所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和“嫦娥,羿妻也”,当是两汉时人撮合的结果。“嫦娥”所窃的“不死之药”,就是“可令人飞行长生”的蟾蜍。她“奔月”的真正目的,就是能使月亮不断地“死而复生”。这就是“嫦娥奔月”后变为“蟾蜍”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秦简  《归藏》  神话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是中华先民梦想奔往月宫的美丽传说,几千年来广为流传。2003年10月16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接着,我国启动了“嫦娥探月”工程,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敢上九天揽月”的憧憬即将成为现实。这使我们想到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易》中《归妹》卦辞所反映的“嫦娥奔月”故事[1]。本文谨就秦简《归妹》卦残辞的掇合、释读及其相关问题,略作考述。

一、秦简《归妹》卦残辞的掇合、补订
    秦简《归妹》卦出土时已经严重残损,被编为201和307号。我们依据传世文献中的《归藏易》佚文,兹作掇合、补订如下:
    王家台秦简第307号文为:
     《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
    王家台秦简第201号文为:
    ……  (奔)月,而攴(枚)占……
    这两条残简均属《归藏易》“嫦娥奔月”故事的佚文。李善《文选》卷十三谢希逸《月赋》注引《归藏》曰:
    昔嫦娥以不死之药奔月。这则佚文《太平御览》卷九八四引《归藏经》与此其相同。李善《文选》卷六O王僧达《祭颜光录(延年)文》注引《归藏》曰: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值得注意的是,南朝梁刘昭《后汉书?天文志上》补注引东汉张衡《灵宪》曰:
     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西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嫦娥》的记载,与此段基本相同。张衡《灵宪》这段佚文,清马骕《绎史》卷十三、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全后汉文》辑作:
    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严可均注说:“《灵宪》此段,当系《归藏》旧文”。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也说:“张衡《灵宪》记叙的嫦娥在奔月以前‘枚占于有黄’一节,可能仍是《归藏》的旧文,增加的内容不多。”[2]。

    传世文献记载“嫦娥奔月”的故事,始见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成书的《淮南子》。该书《览冥训》载: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高诱注:“姮娥,羿妻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我们细审秦简《归妹》和李善《文选》注及《太平御览》所引传本《归藏》卦辞,都没有“羿请不死之药”及“姮娥,羿妻也”的内容。羿与嫦娥的夫妻关系,当是两汉时人撮合的结果(详后)。故张衡《灵宪》所记“嫦娥奔月”的故事,当是括引《淮南子》与《归藏》卦辞写就的。而干宝《搜神记》中的《嫦娥》章,则是录引《灵宪》而成的。因此,我们将秦简《归妹》卦残辞与《灵宪》佚文、《搜神记?嫦娥》和传本《归藏》相互参校掇合,拟定《归妹》卦的全文为:

   《归妹》曰:昔者恒(嫦)我(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
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嫦)我(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二、秦简《归妹》卦辞的释读
    从秦简《归藏》的文例看,每卦开首均有筮数。这则易卦开首的筮数残失,《周易?归妹》卦的卦画为“  ”,依张政烺“奇数是阳爻,偶数是阴爻“的原则[3],推知此卦的筮数当是“ ”,即“六六一六一一”,为《兑》下、《震》上的《归妹》卦  。“归妹”,卦名。《周易?杂卦传》说:“归妹,女之终也”。《广雅?释言》:“归,返也”。返,古作反。《汉书?杨王孙传》集注:“反,归也”。《周易?小畜》九三:“夫妻反目”。虞翻注:“震为反”。《周易?归妹》:“反归以娣”。虞翻注:“震为反”。“归妹”的卦名,今本《周易》和帛书《周易》与传本《归藏》相同,汉石经《周易》作“归昧”。《释名?释亲戚》云:“妹,昧也”。《广雅?释训》:“昧,昧暗也”。郑玄《周易?困》注:“兑为暗昧”。而《兑》下是少女,《震》上为长男,少女与长男结合,故称之为《归妹》,亦即嫁妹。这说明《归妹》卦名的含义,正与这则卦辞所反映的“嫦娥奔月”故事相符合。“曰”:《说文?曰部》:“曰,词也”。甲骨金文多用作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讲”。“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恒我”,亦名姮娥。因汉文帝名恒,避讳改“恒”为姮。“恒”,通作常。《说文?心部》:“恒,常也”。《诗?小明》:“无恒安息”,《汉书?董仲舒传》作“无常安息”,可以为证。《周易?文言》:“后得主而有常”。虞翻注:“震为常也”。“常我”,用为女名时多写作嫦娥。故“恒我”即“嫦娥”。“窃”即偷盗。此卦上互为《坎》,《周易?说卦传》:“坎为盗”。《周易?屯》六二:“匪寇婚媾”。虞翻注:“坎为寇盗”。这说明《归妹》卦象与“窃毋死之药”相合。“毋死之药”,即长生不老药。《山海经?海内西经》载:“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郭璞注:“为距却死气,求更生”。这说明能“距却死气,求更生”的“不死之药”,就在天帝的“下都”昆仑山上。

    “西王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人物。《山海经?西次三经》载:“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郭璞注:“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厉”,同疠。《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引《字林》说:“疠,恶疾也”。“灾疠”指疽疠恶疮诸病。《大荒西经》说:“昆仑山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因西王母是主管“刑杀之神”,她居住的昆仑山上“万物尽有”,故得掌管“不死之药”。“服之以奔月”:“服”,《说文?月部》:“服,用也”。“服之”指吃下“不死之药”。“ ”,“奔”字别体。“奔月”指奔往月宫。《周易?涣》九二:“涣奔其机”。虞翻注:“震为奔”。《周易?遁》六四虞翻注:“震为奔走”。此卦上互为《坎》,《周易?说卦传》:“坎为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枚占”,用筮草占问。“有黄”,神巫名,不见于其它文献。张华《博物志?杂说上》引《归藏》:

    昔舜筮登天为神,占之,有黄龙神曰:“不吉”。故“有黄”可能是“有黄龙神”的省称。“有黄占之曰吉”:“吉”为占断语,是说嫦娥筮占后得吉祥之卦。《归妹》卦为《兑》下、《震》上,《周易?说卦传》:“兑,说也”。说,通作悦。《周易?恒》:“贞,妇人吉”。郑玄注:“兑为和说”。是《兑》卦有和悦之义。《周易?说卦传》虞翻注:“震为大笑”。故占得此卦有“吉祥”之义。“翩翩归妹”:“翩翩”,小鸟轻盈飞翔貌。《周易?泰》六四爻有“翩翩不富”语。该卦六五爻辞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帝乙”为商代帝王名,《子夏传》、京房、《白虎通》、郑康成、荀爽等以为即商汤,虞翻以为是纣王之父。“归”,嫁。《后汉书?荀爽传》说:“汤有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郑康成说:“五,爻辰在卯,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生育者,嫁娶之贵。仲春之月,嫁娶男女之礼,福禄大吉”[4]。秦简此卦“翩翩归妹”当是指即将飞往月宫的嫦娥而言。

    “独将西行”:此句与《诗?击鼓》:“我独南行”句例相似。“独”,孤单。“西行”,《礼记?祭义》说:“日出于东,月生于西”。《周易?小畜》上九:“月几望”。虞翻曰:“兑为西”。《周易?益》六四:“中行”。虞翻曰:“震为行”。因月生于西方,故称“嫦娥奔月”为西行。“逢天晦芒”:“逢”,遇到。“晦”,《释名?释天》谓“月尽之名也”。《说文?日部》:“晦,月尽也”。“晦芒”指天色昏暗,不见光芒。这是说要在月尽不见光芒时奔月。“毋惊毋恐”:此句干宝《搜神记》卷十四《嫦娥》作“毋恐毋惊”,有不要惊慌恐惧之义。“后且大昌”:“后”,《诗?瞻仰》:“式救尔后”。郑玄笺:“后为子孙也”。《国语?国语上》:“其君必无后”。韦昭注:“后,后嗣也”。《周易?暌》:“后说之壶”。虞翻注:“震为后”。《周易?系辞传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虞翻注:“震为后世”。“且”,张衡《灵宪》作“其”,形近伪误。《呂氏春秋?音律》:“岁且更起”。高诱注:“且,将也”。《汉书?郊祀志上》集注:“且,犹将也”。“昌”,《诗?还》:“子之昌兮”。毛传:“昌,盛也”。《说文?日部》谓“昌,……一曰日光也。《诗》:‘东方昌矣’”。《诗?鸡鸣》作“东方明矣”。《广雅?释言》:“昌,光也”。这句是说你的子孙将会光明昌盛。“恒我遂托身于月”:“托”,《说文?言部》:“托,寄也”。这是说嫦娥于是就居住在月宫里。“是为蟾蠩”:“蟾蠩”即蟾蜍,俗名癞蛤蟆。《淮南子?精神训》:“月中有蟾蜍”。《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虾蟆”即蛤蟆。《太平御览》卷四引《春秋孔演图》曰:“蟾蠩,月精也”。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一引《淮南子》说:嫦娥“服药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月精”即月神。这是说嫦娥奔月后变为癞蛤蟆,成为主管月宫的神灵。洛阳西汉壁画墓、南阳东汉画像石和山东肥城孝堂山石刻画像星象图所见的月亮里,都画有一个蟾蜍,就是这个传说的见证[5]。

    由上所述,这则易卦的大意是说:筮遇“六六一六一一”,《归妹》说:昔日嫦娥从西王母那里偷来长生不老灵药,服食后准备奔往月宫。将要动身时,她到神巫有黄那里筮占。有黄筮占后说:“吉祥。美貌轻盈的嫦娥,将独自奔向西天的月宫。遇到月尽没有光芒时动身,不要惊慌,不要恐惧,您的子孙将会光明昌盛”。嫦娥于是就居住在月宫里,化为蟾蜍,成为主管月宫的神灵。

三、神话“嫦娥奔月”产生的思想基础
    “嫦娥奔月”的神话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妙传说,弄清它产生和形成的思想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也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星体。它不但有规律地运行出没,而且还映射出神奇的光辉。每当晴空月圆之际,人们仰望繁星簇拥的月宫,常会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这就使中华先民对月亮产生崇拜心理的根本原因。《管子?形势篇》说:“日月照察万物者也”。《淮南子?天文训》:“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颜氏家训?归心》也说:“日为阳精,月为阴精"。考古发现河南陕县庙底沟、郑州大河村、汝州洪山庙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彩陶器上常见的日月纹图案[6],正如严文明先生所说:“可能是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崇拜在彩陶纹上的体现”[7]。因此,到了商周时期,已普遍流行祭祀日月神的习俗。殷墟卜辞有祭祀“东母、西母”的记录:
    贞,燎于东母,三牛?        《合集》14339。
    贞,燎于东母,三豕?        《合集》14340。
    贞,于西母酒豕?        《合集》14345。
    壬申卜,贞,侑于东母、西母,若?        《合集》14335。
    这里的“燎”是指《尔雅?释天》“祭天燔柴”和《周礼?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所说的祭典。《周礼?祭义》说:“祭日于东,祭月于西”。因此,陈梦家先生指出:“此东母、西母大约指日月之神”[8],是正确的。
卜辞中把“日月之神”称为“东母、西母”,在《山海经》里可以找到线索。《山海经?大荒南经》载:

    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大荒西经》载:

    大荒之中,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这是说帝俊之妻羲和“生十日”、“常羲生月十有二”。可见帝俊是十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的父亲,羲和管理她所生的十日便被称为“东母”,常羲管理她所生的十二个月亮便被称为“西母”。须知这位帝俊就是殷人的高祖帝喾。《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曰简狄,有  氏女,为帝喾次妃”。《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引皇甫谧云:“帝喾其名夋”。“夋”,同俊。可见,帝俊既是殷人的高祖,也是主宰上天的最高神灵。这是因为殷人心目中的上帝实际上就是祖先神灵的缘故。

    后来,随着时间的演进,羲和和常羲的神职也发生了变化。《楚辞?离骚》载:“吾令羲和弭节兮”。王逸注:“羲和,御日也”。《天问》也说:“羲和之未扬,若体何光”?这说明“羲和”已变成为天帝“扬鞭御日的女神”。而这位“生月的常羲”,后来也“变成奔月的常娥”。因羲、娥古音同属歌部疑母,可以通假。《说文?我部》说:“义”字“从我、从羊”。《兮部》谓“羲”字“从兮、义声”。《庄子?马蹄》陆德明《经典释文》:“义,本作羲”。是“羲”通作义。《礼记?檀弓上》陆德明《经典释文》:“蚁,又作蛾”。《文选?长杨赋》李善注:“蛾,古蚁字”,可以为证。这样,早期神话中因“生十有二月”而被称为“西母”的常羲,后来就演变成服食从西王母那里窃来的“不死之药”,而逃奔月宫的嫦娥了[9]。值得注意的是,秦简《归妹》与《周易?归妹》卦辞也有着明显的联系。《周易?归妹》六五爻辞曰:(接下页)





上一篇:伊川书院———理学的策源地  
下一篇:论伏羲、女娲氏与少典、有蟜部族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