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颖
赵颖: 赵颖女士,又名赵一颖,一九七二年六月生于洛阳市孟津县。硕士研究生。易学研究学者。洛阳市易经学会秘书长、洛阳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专家中心教授。近十年来,她弃仕研究易学,心无尘滓,潜心于易学领域的探索研究,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易理与预测实践互联互通,对易学理论、思维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二零零三年元月,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易学研究专著《易语》。全书二十五万字,印数一万册,是洛阳建国以来第一部易学方面的专著。这部书兼顾易理与象数,是易学与五行预测等知识的基本概览。从解释预测义理物质互为作用的规则出发,依阴阳奇偶之数的变化和事物变易的法则,尽量解答人事与天道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其目的旨在让人们对易学及其预测之貌有一种科学的认识,以知其理义,取其教益。
二零零四年四月,洛阳易经学会联合洛阳大学和洛阳市文物局,组织全国著名专家开展易学考古重大科研项目,撰著《易学考古丛书》。该书共分十部,每部书约四十万字。她负责其中《周易卦象集证》一书的撰著工作。卦象是指易卦所象征的事物,也是《周易》哲学的理论基础。这部书是作者对先秦汉魏文献和商周筮数易卦所见《周易》八卦及其六十四卦之象的全面搜集与整理。
[正文] 谈及《易经》,知道的人很多,明白的人很少。几千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易学内涵,沁润滋养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薪尽火传,绵延不绝。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人对《易经》知识的缺失,“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以致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第一个误解是,认为《易经》玄之又玄,是算卦的,大多是迷信,是糟粕;第二个误解是,认为《易经》讲的是空道理,是束之高阁的,是“道可道,非常道”;第三个误解是,认为《易经》中的东西与今天现实离得太远,与现实不相应;第四个误解是,认为我们目前的科技没有西方发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这个传统文化影响阻碍的。
由于《易经》相去久远且文字艰涩难懂,所以人们难免会有此误解。但是,我们只要把心沉下来细细研读,与现实社会生活一联系,就会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的不是空道理,而是人之常道;尽管它里面也有糟粕,但它绝对不是迷信,这和人的认知理解度有关系;传统文化离我们现实生活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间;如果能很好地理解《易经》理论,应该说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易经》是以人为本的。它既讲“与天地准”,讲自然,但同时是围绕人类的活动来讲的。《易经》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敬德”,“保民”。强调宽宏容民,以德服民。在《易经》卦爻辞中强调以民为本,主张实行宽和政策的论述很多。这些论述还表现出反对暴虐、同情民众、尚贤用贤、为政自治用明、治民用晦等许多进步思想。
《易经》是海纳百川的。美国出版的《世界文明史》,肯定了中国的中原文化是主体文化。中原文化的核心是我们的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以伏羲文化为主线的。伏羲文化沿着北纬三十六度线从西向东,贯穿了自陕西至山东的所有地域文化。历史上的三次文化大融汇,第一次是在距今四、五千年从炎黄到尧、舜、禹这段时间,当时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等中原周边地区的区域文化、部落文化都与中原相交通,同时也把伏羲文化传播了出去。第二次大融汇是佛教的传入,与儒家、道家并列成为中原文化的三大支柱。第三次大融汇是在“五四”时期之后,严复先生把亚里士多德的《后物理学》翻译成《形而上学》,这也是根据《易经》理论来的。
《易经》是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这个词就源自《易经》,在《易经》的乾卦、损卦和益卦中都讲到了“与时偕行”。“偕行”就是肩并肩地行走。十七世纪德国的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兹,当他看到“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后大为震惊。因为他在两年前就已经把二进制的论文写好了,没有依据不敢公布。当他看到“六十四卦图”中阴爻和阳爻能不断地演变,演变出三百八十四爻,这不是二进制吗?他马上改论文,在论文题目和内容中还把“伏羲大帝”写了进去。他的二进制被应用到计算机里面去,阴爻和阳爻变成了“0”和“1”。这是“与时俱进”的一个典型证明。
我们今天读《易经》,是“古为今用”也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易”就是变化的意思,有简易、容易、不易等多重含义。人之常情不变,人之常道就变不了。《易经》讲的是人之常道,人之常道是根据人之常情来的,因此说《易经》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尽可能地把它盘活,使之在现实生活中生发和增值。
(如需转载,请与本文作者联系。若未经作者同意引发的一切后果由转载者承担)
责任编辑:Xiaohe
- 新书《河洛文化形意象数的思维术》问世 2011-12-31
- 祭拜千年邵雍 弘扬传统文化 2011-10-14
- 河南洛阳举行纪念北宋易学家邵雍诞辰1000年活动 2011-10-13
- 新邵雍祠今天落成 20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