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悟]之余庆余殃

     2007-03-28 08:48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六学圣殿 > 正文

作者:赵颖

  “余庆”、“余殃”语出《易经·坤卦·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善,是吉好、良美、贤能、福恩的意思;余,是众多、长久、剩留的意思;庆,是福、喜的意思;殃,是凶咎、祸败的意思;履霜坚冰至,是说脚下踏着霜的时候,就知道阳气渐消,天气逐渐寒冷到要结冰了;古字顺、慎通用,是说当辩察于细微之意。这段论说,揭示了事物的发展由积渐而穷极的客观规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在社会生活中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思想、教育、政治、道德、礼俗的规范,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积善为因,余庆为果;积不善为因,余殃为果。因果观念的朴素精神融贯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不断洗涤着人们的心灵。

  宋初人李崇矩,宅心仁厚。有一次,朝廷拘捕乱党妻子一万多人,李崇矩劝请太祖不要杀戮,一万多人的性命因而获救。食客郑伸,寄食在李崇矩门下十年,竟然上书诬告李崇矩谋反。幸而宋太祖明察,不予采信。不久,李崇矩升任大将军。其子继昌,贤德孝顺,有乃父风范,官至左神武大将军。食客郑伸却短命早死,遗下老母孤苦无依,到处行乞。有一天来到继昌家求乞,家人得知她是郑伸的母亲,非常气愤,便诟骂驱逐她。继昌阻止家人,礼送白金百两救济她,使她得以安度余年。时人都称赞继昌宽厚仁慈的德量。

  善恶有报,因果循环。老子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隆师亲友,爱人利物,皆为自己后来福基。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皆为自己后来祸本。特别是为政者,身在公门好修行,手握兴衰予夺的公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若化公肥私,便会“多行不义必自毙”。只有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福祉,积德种善,方能成就盛德大业。

  针对善恶不报的问题,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民谚说,“好人不长寿,坏人活百年。不是不报,时候不到。”佛家解释说,“作恶获福者,是宿世之栽培深的缘故。若不作恶,则福份更大。作善遇殃者,是宿世之罪业深的缘故。若不作善,则灾殃更大。”善或恶都在点滴的积累中成长。积善传家,代代有余庆;以恶遗世,子孙有余殃。善恶之念,存乎于心。正心修德是其最高境界。

  “履霜,坚冰至”有防微杜渐的意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发展总是渐进的,凡事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生活中常见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因蝇头小利相争,究其原因,是父母师长的教育出了错讹。老子说:“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父母在子女幼小时,就应当言传身教以良习善念,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若放任自流,积恶成癖,就会遗害无边。孕妇若能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身不行恶事,口不出恶言,使腹中胎儿禀受正气,则天性精纯;出生后有意教化,授之以正理,引之于正道,成人后则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前因后果,并非空穴来风,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一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孔子说,“道不远人”。明白了“余善”“余殃”的哲理,让我们心善念,言善信,行善事,积善德,结善缘,得善果,有余庆而无余殃,在自我完善中完善人生。





上一篇:[易悟]之括囊无咎  
下一篇:[易悟]之建侯不宁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