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老子“三宝”的理解

     2007-10-15 13:43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六学圣殿 > 正文

作者:池小云
 
      老子在《道德经》六十七章中写道:“我恒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圣人之道的根本特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们永远坚持且宝贵这“三宝”。老子及得道圣人宝贵这“三宝”,是出于他们的自然本性,是大道玄德的显现。

     一、慈

     慈的意思是慈爱、慈善、慈祥。老子的慈有更深、更广的含义,对老子慈要正确地理解。老子的慈是大道的慈,是大道本性自然的流露,与世俗的慈是截然不同的。世俗的慈是狭隘的,许多世俗的人只对自己、对亲人慈,对别人慈的程度有限。老子慈是大道的慈,慈己慈人,慈及万物,一切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就是出于以百姓之心为心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说的都是道德之意。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出老子的慈,“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四十九章)。“恒善救人,而无弃人;恒善救物,而无弃物”(二十七章)。“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六十三章)。“报怨以德”(六十三章);这些都可见老子对百姓的爱是深切的爱,宽广、无限的爱。这些爱都是出于自然的本性,不是刻意去行善。“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遂事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三十四章)。道化生了万物,德蓄养了万物,并使万物生长、发育、成熟,但是却不据为己有,也不自恃其能,更不去做主宰,这是道慈爱万物的体现,这是大道玄德的体现。

     心慈气和,有了慈爱之心,气就柔了,顺了,和了,自然百体柔和,心身健康;心慈了,对人对事就有宽容之心了,这是效法道的体现。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人体是个小宇宙,从属自然界大宇宙,要与大自然相和谐。柔弱是道的作用的体现,“弱者,道之用”(四十章),“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七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七十八章)。水是天下最柔弱的,而却能攻克最坚强的东西,这些都显示了柔弱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七十六章)婴儿最柔弱,却是精之至,和之至;刚发芽的小树是柔弱的,却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自然界的万物自然的生存状态是柔弱的,坚强刚直时离死不远了。只有柔才能和,这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结果,所以柔是具有生命力的象征。唯慈才能柔,心不慈,气就不顺,不和,就无法处于柔的状态。

      二、俭

     俭是节俭,俭用的意思。老子讲的“俭”是指治国养生要俭。俭即“啬”,啬精、啬神是养生的无上妙决,精气神充足饱满,身体才会健康,以俭为宝了,一生才会平安。“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五十九章)。唯有啬,才能重积德,才能达到“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的目的,如果将精气神耗费了,连健康都做不到,更不用说要“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以“俭”为宝了,自然生活俭朴,少私寡欲,只求“为腹”,不求“为目”。如果心中充满私妄昧,心就静不下来,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十二章)追求世俗利益,纵情于声色,口腹之欲,是违背自然之道的,只能令自己意乱心迷。“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五十二章)放开自己的五官,尽情追求世俗的享受,只能耗费自己的精气神,那是无药可治的。一味地追求世俗利益,贪图世俗享受,还会给人带来灾难,因为“金玉满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遣其咎。”这是老子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总结的经验,在当今社会还是这样。那些追求贪欲,遭到祸患的现象屡见不鲜,是值得我们资鉴的。

      以俭为宝了,心就不贪求,就会知足知止,“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四章)知足知止了,就不会有祸患发生,就会保全自己。“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賀于欲得。”(四十六章)一切罪、祸、咎的产生皆由于私欲、贪心、欲得、不知足引起的。知足了,心就不贪求,就会感到满足,自然心平静了。心静了,意自在,精自足,就会永远健康、幸福。

      三、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有处下、谦让、不争的意义,其实,后而不先,不是不要先,而是不敢为先。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六十六章)江海处下,不拒细流,所以成为百谷王,这是道的特性,得道圣人就是效法这种道的特性,才能成为圣人,这是不争之德的体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水就是这种利物谦下、不争的特性,所以跟道相同。这些都说明了不敢为天下先是自然、合道的。

      宇宙间有许多自然规律,老子讲的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要人们做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任意妄为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二十三章)天地尚且不能任意妄为,何况人呢?人虽然是“四大”之一,但是都是从属于自然界的,必须遵循宇宙自然规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讲了宇宙自然界有许多的规律,天之道,人之道各方面都有。人类只能在认识宇宙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趋利避害,使自然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违背自然规律,妄想征服自然,必定会受到惩罚。“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是必然的结局。现实生活中为了私利,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界报复了我们的现象比比皆是。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七十三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四十三章)这是老子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是这样的,有的人恃强凌弱,自认为自己刚强,却不知祸害已临头;有的人为了功名利禄,铤而走险,最终受到惩罚,这些敢为天下先的教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乃是不敢为先的注脚。反之,守之于后。站稳脚跟,循序前进就不会有祸患危险,表面看来后面不先,到了“大器晚成”之时,那就不先而自先了。“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七章)这是大道的辩证法。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是道的自然虚无、柔弱、素朴、不争等基本特征的体现,宝贵且坚持这“三宝”,就是以人之道合天之道,合于天道自然了,就能平安、知足、幸福地生活着。





上一篇:老子 老学 道学家  
下一篇:道家神仙修炼的学术思想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