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德为本”

     2007-10-22 19:22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六学圣殿 > 正文

作者:林锡樽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指出:“老子修道德”、“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又指出:“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  所谓修道,就是修道德。老子特重“德”字。《道德经》中,提到“德”字,就有16章篇43处之多。另外不显“德”字,隐含“德”意的,不计其数。?德为道基,修道必须修德。“德进则道进,德退则道退,德败则道败,此修道以德为基,以德为本,始终不离于德。”(黄友敬《探老随感录》第四册41页)凡有志修炼实践者,均须身体力行深刻体会这个“德”字。为此,特就何谓德?为什么要以德为本?应当怎样以德为本?谈谈我的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

   何谓德?道德道德,道之与德,原不分离。德是生于道、统于道,又归于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准则。在阶级社会里,德是有阶级性的,由一定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又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比如封建社会的德,是“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资本主义社会的德,是“一本万利,唯利是图”。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些都是具有十分明显的与阶级利益相关。?

   老子言道德,与常人不同,乃大道科学的道德,而常人的道德是其基础,两者不可截然分开,但两者并不均等。常人的德虽然很重要,有很大价值,不容否定,不容忽视。但是老子大道的德,它层次更高,它是宇宙自然之德,它包含宇宙、人生、万物的规律,包含大道的信息、能量、妙用、功能等等。

   老子大道的德,是德者道之德,行道而有得,谓之得。以道化人也叫做德,俗称“功德”、“道德”。因此“德”有三义:?

   一是道的自性体现;?

   二是修道而有德,德者,得也;?

   三是度人济世的行为。?以上是“德”的一般概念,深入一步说,“德”的本质、规模、层次各有差异,并不相同。比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道德经》五十四章,以下只简标章次),说明德有真与假的不同;?

   “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三十八章)说明德有上下等次的不同;
   “广德若不足”(四十一章)、“孔德之容”(二十章)说明德有大与小的不同;“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五十五章),说明德有厚与薄的不同;“是谓玄德”(五十一章和六十五章),说明德有玄与显的不同;“恒德不离”、“恒德不式”、“恒德乃足”(二十八章),说明德有永恒与短暂的不同。

   我们是修炼老子大道的德,应当高标准、严要求。所修的德当然应该是真德、上德、大德、厚德、玄德与永恒的德而不是相反。?

   何谓玄德?是玄奥、玄妙、幽潜之德,是隐而不可见,一般的人莫之能知的,是宇宙自然至高无上的品德。就是老子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五十一章)就是说:“生育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施为于万物,而不恃为己能:成长了万物,而不自居主宰;这是叫做玄妙的德性。(黄友敬《老子传真•今译》)

(二)

   为什么要“以德为本”呢?
?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五十一章)这就是说:宇宙万物都是大道化生的,而由大道的德畜养的:都是成形以为殊异的万物,而由客观的形势成就的,所以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从人生来说,人为万物之一,都是道生我,德畜我,物形我,势成我,才有今日的我。这完全是道德的妙用以成的。因此,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以德为本。?

   从健康长寿来说,老子之所以能够活到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司马迁说他是修道德而养寿的。?

   从整个社会来说,不管哪一种性质的社会,它们都必须有其一定的社会道德,以规范与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思想与言行,以利搞好整个社会管理。?

   从我们今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江泽民同志在《中国传统道德》一书题词:“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他还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又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从这里不难看出党中央对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

   从我们修练实践《道德经》来说,更是应以积德为本。老子处处讲慈、讲善、讲爱,强调“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以及修之于家、于乡、于邦、于天下,其德乃余、乃长、乃丰、乃溥。通过修炼可以身心俱德,形神俱妙,这就是得之于己,德之在内者;在自己身心俱德的基础上,同时以道济世,施之于众,谓之积德,“功德”,是德之在外。两者相根相生,相辅相成,靠的是积德二字。

   因此,修炼实践《道德经》,就必须以德为基,以德为本,必须重积德,要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抵、长生久视之道也。”(五十九章)这就是说:“重于积德,就无所不克;无所不克,就不可测知它妙用的极限;不可测知它妙用的极限,可以保有国家;有了国家的母亲,可以长治久安;这是叫做深根固抵、长生久视的大道啊!”
(黄友敬《老子传真》五十九章今译)

(三)

   在修炼实践《道德经》中,应当怎样以德为本??在过去,我总以为积德就是指行善做好事。现在通过反复学习老子《道德经》、《老子传真》才认识到做好事固然是积德的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积德,应当是在学习《道德经》、实践《道德经》、修炼《道德经》、弘扬《道德经》的过程中去累功积德,只有累功积德,方能日进于道。主要是通过读书、炼心有心得,在自己身上取得明证,是谓得之于己;然后施之于众,即以百姓之心为心(四十九章),以老子之心为心,为人民服务,直至为人类、为万物、为宇宙服务。到了德被大众,道化天下之时,“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八十一章)正是人生得到升华,实现人生价值的真善美,心身合道,完成道化人生,由必然王国进人老子大道的自由王国。这正是道随德长的规律,也就是修炼实践大道的一个重要方法——积德进道法。?

   几年来,我在修炼实践《道德经》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修德、建德、积德和累德的。?

   1 读书明道积德法。坚持读书第一,为学日益,方能明道。为学者先要学明道的书,从根本上读起,从传统典经读起,主要读老子《道德经》、《老子传真》以及《庄子》、《列子》等,通过读书,使我由一个“大道盲”转变为一个初步懂得什么是老子修真大道;懂得自己的一生是怎样走过来的,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看法,同时初步端正了人生观、世界观与宇宙观,拨正了人生的航向,坚定了修炼道德人生的理想与追求,思想境界比过去高了许多,这就是读书有得(德)。

   2 炼心积德法。修炼实践老子大道,必须坚持炼心为主,使之炼心有所得(德)。炼心的关键是洗心明心,去私除妄知常。

?    洗心者,首要是洗去万恶之根源——私心。从“少私寡欲”始,进而“公而忘私”、“大公无私”,一私不染、一尘不着,“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二十章)

   明心者,首要是涤除各种对老子大道的妄见、偏见,坚持读书以明道知常,切实了解、领悟、体验、把握老子大道的规律,以期达到知道、明道、信道、爱道,“尊道而贵德”并身体力行,修练实践“道德为心,唯道是从”。?

   心理作用于生理,心机决定气机。心机正,气机顺,生机壮,病机消。我的心灵与身体都比以前健康得多,许多同事好友见到我都说我的身体很结实,精神很饱满,他们都知道这是我多年来坚持学习《道德经》、研究《道德经》、修炼实践《道德经》的结果。其实这是我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千里之行迈出了第一步。?

   3  写是最大的功德。几年来我坚持每天认真写日记,将所学、所思、所言、所行逐一对照老子以百姓之心为心,慈心救世,天下为公的伟大理想,籍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并及时搞好修真小结,来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坚持自我革命、解剖自己、批判自己、否定自己、升华自己,努力争取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要成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4  行善做好事。这是通常积德法,也很重要,不得忽视,若能多行善事,多做好事,正是符合老子“慈、善、爱”的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修炼《道德经》万里长征第一步。回首反顾,我对“以德为本”的修炼实践,也就是修德、建德、积德,比起老子的标准要求,还相距甚远,有待今后继续努力,决心沿着老子修道德的方向,进一步心定于道,坚持“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坚持“以德为本”,努力“读书、炼心、积德、提高道德人格”,自我相信是可以积跬步以致千里,终抵于成的。





上一篇:老君山 伊尹和汤药  
下一篇:略谈老子摄生之道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