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炼丹上清宫

     2006-06-10 23:59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洛阳史话 > 正文

 

 

位于洛阳市北约4公里邙山之巅的翠云峰上,有一座著名的道观上清官,相传为老子炼丹之处。博学的老子在对仕途失望后,精心在此炼丹。他砌了太极八卦炉,在景色秀丽的邙山翠云峰;忘掉一切烦恼与不快,修炼仙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

 

老子,姓李名耳,河南鹿邑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吏书记载,他曾做过东周王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学识渊博,知识丰富,对我国古代礼制尤为精通。我国春秋末年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专门到东周都城洛阳向老子请教礼制方面的问题。

 

据说老子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结婚多年尚未怀孕,心中非常忧虑,就整日祈祷,请求上天赐她能生个儿子。她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天,不久就怀了孕,但数年不曾分娩。最后在她怀孕72年之后终于生了个儿子,但所生之子不象别的婴儿,老子出生之始就是一个头发胡子皆白,全身皱纹的老头子,耳朵还长得特别长,于是当时的人们就叫他老子,又称他为老聃,意思就是老孩子、大耳朵的孩子。关于这一点纯属民间传说,不足为信。目前史学界在研究老子时对其生卒年月还是一个谜。

 

老子出生怪异,人却非常聪明,加上这位老孩子学习又非常刻苦用功,所以学识渊博。周天子知道以后就将他请到都城洛阳,让他担任了东周王朝管理图书的职务。老子本人非常好学,不但将国家图书管理的井井有条不出一点差错,自己又在工作之余读了数不完的书,学识之广博在当时的东周无人能比。他还潜心钻研了古代礼制,广泛涉猎这方面的书籍,在当时成为礼制方面的权威。鲁国有个年轻有为的青年孔丘也非常重视礼制的研究,听说了老子的博学,专门长途跋涉到了洛阳向老子请求礼制方面的学问,自己从中收益匪浅。

 

老子在东周为官,管理国家图书典籍工作干得非常好,谁知在周景王死后王子朝与悼王、敬王为争夺王位内部发生了战争,王子朝失败以后带着王室图书逃到了楚国,为求得楚国的帮助将王室图书全部献给了楚王。老子留在都城洛阳,却没有王室图书可供自己阅读管理,整日无事可干,忧虑苦闷,于是便决定四处闲游,过起了神仙般的隐居生活。

 

有一天,老子云游到了栾川县,看到此地瘟疫流行,大量百姓因此死亡,便决心在此修炼仙丹,帮助贫困百姓渡过难关。他爬山涉水,采集草药,研究配方,在栾川的老君山炼制仙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炼成了,他将仙丹分发给瘟疫流行地区的百姓,终于帮百姓度过了一场瘟疫灾难。

 

老子晚年,东周王朝已名存实亡,强大起来的诸侯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进行战争,天下形势非常混乱,老子对此非常不满,十分怀恋没有战争的古代理想社会,于是便决心离开中原这块是非之地,西出函谷关过真正的隐居生活。

 

当他过函谷关时,见到了关令尹喜。尹喜知道老子的博学多才,对老子的隐居十分担忧,于是就对老子说:“您就要隐去了,为了不使您的学问失传,请您将自己的见解学说写下来吧。”老子感觉他说的有道理,就在函谷关停留数日,写成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的著作,阐述道德的本意,这就是传世至今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著作。书中老子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用以反对天道有知的观念。他认为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同时他还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认为“无为而治”是统治者的最佳选择。书中老于阐述的理想社会是“至治之极”的“小国寡民”世界,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用我们现在眼光分析,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早已不复存在,反映了老子对现实的不满,而他自己又无法改变,这是一种开历史倒车的没落奴隶主思想。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长期活动于洛阳一带,洛阳至今许多地方尚留有他活动的痕迹。例如洛阳北部邙山上的上清官、青牛观、栾川县的老君山传说是老子炼制仙丹或喂养青牛之处。洛阳人民对这位思想家,哲理家也怀有深厚的思念之情。





上一篇:周王室庶孽之乱  
下一篇:孔子入周问礼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