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机械夺天工

     2006-06-11 01:02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洛阳史话 > 正文

 

 

  三国时期在曹魏京城洛阳有一名小官吏名叫马钧,他生卒年月历史文献没有详细记载,至今人们也不清楚,只知道马钧是陕西兴平人,年幼时因家中贫寒,读不起书,常为生活所迫到处奔波。在魏明帝统治时,他来到京城洛阳,在朝廷中做了一名小官,因自己不善辞令,不会投机钻营政治上很不得志,但他很注意观察生活实际,对机械制造很有研究,一生中完成了许多发明创造,被后人称之为三国时期的机械制造专家。

 

当时在洛阳城中有一片空地,可以用来种菜,但这块地地势较高,当时的提水工具又很落后,种菜可以但灌溉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人们都不愿在这块地上种菜,害怕天旱时无法灌溉,收获没有保证。马钧得知了这种原因后,就在提水灌溉工具上下功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反复实验,认真思考,后来发明了一种新的提水工具——翻车。它结构灵巧,轻便省力,连八、九岁的儿童都能运转,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井很快在民间推广开来,解决了当时农业的灌溉问题,对当时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有一次,在洛阳宫中一些大臣闲来无事,坐在一起谈古论今,很快话题便谈到古代是否有指南车这一问题。大臣高堂隆认为“听说古代有指南车,那只是传闻,完全不足为信。”另一大臣也附和着说:“传说在黄帝时期黄帝就发明指南车,为军队辩别方向,根本不可能。”马钧在场插话说:“传说古代有指南车,很可能就有,只是后人没有继续钻研,后来才失传啦。”平时朝中大臣就不把马钧看在眼里,且马钧本人又不善言辞,插话以后立即遭到大臣们的讽刺、挖苦,大臣高堂隆更加刻薄地对马钧说“先生名钧字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型,衡能决定东西的轻重,难道没有轻重的标准就可以作模型吗?”马钧听了很生气,自己不愿和他们争论下去,只是说:“仅用语言争论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做做实验才能得出准确结果。”说罢就独自一人走了。

 

高堂隆、秦郎等人听了马钧的话,想难为一下马钧,就将此事告诉了魏明帝,魏明帝下令让马钧制造指南车。马钧接到皇帝的命令以后,日夜钻研,苦心思索,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补充设计方案,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将指南车制造出来了。他带着指南车去见魏明帝,当场表演让魏明帝和高堂隆等大臣看。这种指南车由车子和一个木人构成,车中装有可以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并与木人相连,木人有一只手指向南方,不论车子朝什么方向走,在自动离合装置的作用下,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当场成功的表演,使高堂隆等大臣哑口无言,他们对马钧的绝世技巧和实干精神叹服不已。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名大臣为讨好魏明帝,送给魏明帝一副百戏模型。该模型雕刻精美,做工精细,遗憾的是不会转动。魏明帝就让人将马钧叫到了宫中,问马钧能否将它改造一下让它能灵活转动,马钧看后回答说:“可以。”于是皇帝就让马钧制做出来。马钧经过认真研究,用木料制做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小人,下面安上齿轮,利用水的力量推动齿轮转动,这样在水力的作用下齿轮转动,带动那些小木人动了起来,有的木人在跳着走动,有的在磨米,有的在斗鸡,非常灵巧。魏明帝对此很欣赏,召集百官都来看热闹,人们看后,均夸马钧巧思绝世,十分有才。

 

据历史记载,马钧还发明过“发石车”使部队的作战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曾改进过织机,使工作效率提高了四、五倍。马钧的一生,勤于好学,善于观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对当时的社会做出了许多发明创造,不愧为三国时代杰出的机械制造专家。





上一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下一篇:西晋白痴皇帝与风流皇后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