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随后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使北魏达到了鼎盛时期。之后,宣武帝、孝明帝皆崇佛无度,少理朝政。外戚擅权,吏治腐败,渐致北魏一步步由盛转衰,政治混乱,经济衰落,社会各种矛盾激化,遂有“河阴之变”,尔朱荣控制朝政。孝庄帝诛尔朱荣后,尔朱氏内部争权夺利,矛盾重重,最终被高欢逐一消灭,并取代尔朱氏,完全控制魏廷,行废立之事。高欢的所作所为,又引起孝武帝及朝臣的不满,他们遂密谋,征各地之兵,在洛阳举行盛大的阅兵活动,准备讨伐高欢,并最终导致东魏、西魏分离,双方长期争战。
早在高欢讨尔朱氏准备进京时,侍中斛斯椿即有除灭高欢之意。他与南阳王元宝炬、武卫将军元毗、员外散骑侍郎王思政等要臣一起,密劝孝武帝除掉高欢,以免重蹈尔朱荣控制朝政的覆辙。此外,舍人元士弼也向孝武帝诉说高欢的不规行为,孝武帝因此很不高兴,遂也有铲除高欢之心。为此,孝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排挤高欢及其同党势力,军政大事由孝武帝与斛斯椿全权裁决,以摆脱高欢的控制。为了加强对抗高欢的实力,孝武帝积极扶持关中地区手握重兵的大行台贺拔岳,秘密派人与之联络,并树为自己的亲信。另外,又派侍中贺拔胜离京,出任三荆等7个州的军事统帅。
对孝武帝的这些举动,大丞相高欢非常恼火。于是,他也做了相应的准备,并打算带兵攻人洛阳,废掉孝武帝另立。他最担心的是关中贺拔岳势力。于是,高欢采用离间之计,使关中另一实力派侯莫陈悦刺杀贺投岳。贺拔岳死后,部下群龙无首,乱成一片,最后宇文泰被公推为大都督,代替了贺拔岳的职务,并尽有其军。接着,宇文泰率兵讨灭侯莫陈悦,关陇之地皆属宇文泰。高欢除了贺拔岳,却又冒出了更难对付的宇文泰,令他十分不安。高欢遂派人带重金去劝说宇文泰,希望双方能携手合作,共图大业,却遭字文泰拒绝,并把高欢的信献给了孝武帝。这使孝武帝更坚定了除高欢之决心,同时也认为宇文泰忠心可嘉,是对付高欢的可靠力量,遂下诏封宇文泰为大都督,总统贺拔岳所有部队,双方建立起了良好关系。
高乾事件进一步激化了高欢与孝武帝之间的矛盾。侍中兼司空高乾因父丧需服丧三年,遂上书孝武帝请求解职。孝武帝比较重用他,所以只批准他暂时辞去侍中之职,保留其司空。高乾对孝武帝痛快地准其辞职深感不悦,因为辞去侍中,即不能再直接参与朝政。孝武帝对此并不详知,仍把高乾视为心腹,并把准备伐高欢一事告诉了他。高乾却将此事告诉了高欢,并劝高欢废帝自立。高乾知道双方将有大战,为保安全,他请丞相高欢让他出任徐州刺史。孝武帝知晓高乾所作所为后,致书高欢,称高早与其私订盟约,现在却首鼠两端。孝武帝的离间计果然奏效。高欢对高乾顿生厌恶,并把高乾写给他的时论性信件全部交给孝武帝。孝武帝大怒,赐死高乾,又密令东徐州刺史潘绍业杀掉高乾弟高敖曹。潘刺史反被高敖曹袭杀,敖曹率部投晋阳(今山西太原,高欢建大丞相府于此)。孝武帝又命青州刺史杀光州刺史高仲密(敖曹兄),仲密得消息也投奔高欢而去。此时,高欢在京城洛阳的亲党,如侍中封隆之、仆射孙腾、领军娄昭等都逃离洛阳奔晋阳。
随着双方矛盾的一步步公开与激化,双方准备工作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孝武帝以斛斯椿兼领军,命宇文泰率兵东进。宇文泰以大都督粱御为雍州刺史,率步骑5000为先锋,兵不血刃,说降高欢派去的雍州刺史贾显庆,占据了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宇文泰也亲自率兵随后而来。同时,孝武帝通过撤换都督及河南、关西等地刺史等措施,排除高欢在洛阳及河南地区的势力。双方矛盾达白热化。
永熙三年(534年)五月,孝武帝征调河南诸州郡部队,大阅兵于洛阳,对外宣传说是准备南下伐梁,实为讨伐高欢。为了蒙蔽高欢,孝武帝还给高欢下了道密诏,声称宇文泰、贺拔胜有不臣之心,所以,此次假称南下伐梁,实为防备宇文泰等人,并让高欢随时准备,听候调遣。其实高欢早已察觉孝武帝阅兵的真实目的,但表面上却装糊涂。他还上书说:“荆、雍将有逆谋,臣今潜勒兵马三万,自河东渡,又遣恒州刺史库狄干将兵四万自违津渡,领军将军娄昭等将兵五万以讨荆州,冀州刺史尉景等将山东兵七万,突骑五万以讨江左,皆勒所部,伏听处分。”孝武帝发现高欢已察觉自己的计划,并拥兵数十万做好了准备,非常惊恐,立即与亲信大臣商议如何使高欢退兵。
高欢一面加紧准备,一面上书孝武帝道:“臣为嬖佞所间,陛下一旦赐疑。臣若敢负陛下,使身受天殃,子孙殄绝。陛下若垂信赤心,使干戈不动,佞臣一二人愿斟量废出。”
面对高欢的威胁,孝武帝横下一条心,要与高欢斗到底,宁为高贵乡公,不愿当汉献帝。此年五月十六日,孝武帝命大都督源子恭带兵镇守阳胡(今山西垣曲)、汝阳王元暹镇守石济(今河南延津),准备凭据黄河天险,阻挡高欢。同时,命开府仪同三司贾显智为济州刺史,与斛斯椿弟豫州刺史斛斯元寿一起,率兵东趣济州,取代蔡(亻隽)。蔡(亻隽)拒不受命,孝武帝更加愤怒,下令遍征各州之兵,准备作战。同时,赐书高欢,详述是非利害关系,“朕不劳尺刃,坐为天子,所谓生我者父母,贵我者高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近虑宇文为乱,贺拔应之,故戒严,欲与王俱为声援。今观其所为,更无异迹。东南不宾,为日已久,今天下户口减半,未宜穷兵极武。朕既暗昧,不知佞人为谁。”接着又尽数高欢不臣之迹,并道:“王若晏然居北,在此虽有百万之众,终无图彼之心,王若举旗南指,纵无匹马只轮,犹欲奋空拳而争死。”双方唇枪舌箭,口诛笔伐,矛盾已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战争一触即发。
在此危急关头,中军将军王思政劝孝武帝迁都关中,凭借宇文泰的势力与高欢斗争,“高欢这心,昭然可知。洛阳非用武之地,宇文泰乃心王室,今往就之,还复旧京,何虑不克?”孝武帝遂派人去见宇文泰商讨此事。宇文泰非常欢迎孝武帝入关中,并命秦州刺史骆超为大都督,率轻骑1000赶赴洛阳,去迎接孝武帝及文武群臣,随后又派人出潼关相迎。
高欢因孝武帝屡次下诏数其罪过及孝武帝洛阳大阅兵等活动,感到非常不安,遂决定先下手为强,攻取洛阳,废孝武帝而另立。于是,他命其弟定州刺史高琛领兵镇守晋阳,以固后方,自己亲提重兵南下,以高敖曹为前锋。
宇文泰得知高欢率兵南下,即传檄文于各州郡,列举高欢的罪恶,并亲率大军从高平东进,前锋部队屯于弘农(今河南灵宝)。荆州贺拔胜却陈军于汝水(今河南襄城县),不积极进兵配合。
七月初一日,孝武帝御驾亲征,率兵10余万驻守河桥(今河南盂县与孟津间),以斛斯椿为先锋,陈兵邙山之北。斛斯椿请求率2000。精锐骑兵渡河夜袭高欢,可趁其疲敝,一举击溃敌军。黄门侍郎杨宽却劝孝武帝道:“高欢以臣伐君,何所不至!今假兵于人,恐生他变。椿若渡河,万一有功,是灭一高欢,生一高欢矣。”孝武帝遂不纳斛斯椿的建议。这不仅贻误了战机,而且在其内部制造了矛盾。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作为最高统帅的孝武帝竟听信小人之言,害怕部下有功,真是贻笑千古。宇文泰分析整个形势,十分不解,认为高欢几天内连续行军八九百里,这是兵家大忌,应相机攻之。圣上以万乘之尊,却不能派兵渡河决战,而仅派兵沿河据守,黄河万里之长,一旦哪处被敌人突破,全局皆失。为了挽救不利局势,宇文泰派大都督赵贵为别道行台,从蒲阪(今山西永济)渡黄河,率兵直奔并州,威胁高欢的巢穴,以牵制其南进;又派大都督李贤率精骑1000火速赶往京师洛阳,迎接孝武帝西人关中。
为防止高欢派兵从东面渡河向西攻洛阳,孝武帝派斛斯椿与行台长孙稚、大都督颍川王元斌之率兵镇守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行台长孙子彦镇守陕州(今河南陕县),防止西南有失。贸显智、斛斯元寿夺济州不成,遂去镇守滑台(今河南滑县东)。为了争夺战略重镇滑台,高欢命相州(今河南安阳)刺史窦泰率兵攻之,又命建州刺史韩贤领兵直插石济。双方大军于长寿津相遇,贾显智因早有投高欢之心,遂下令部队后撤,准备相机行事。他的举动被军司马元玄察觉。元玄连忙跑回洛阳,向孝武帝报告此情,并请求增派援军。孝武帝派大都督侯几绍率援兵前往,但贾显智已投降,双方在滑台东展开激战,侯几绍战死,官兵失败逃回。
高欢到黄河北岸后,又派使者向孝武帝表白忠心,企图麻痹对方。孝武帝不为所动。高欢遂挥师渡河,双方在河上展开争夺。此时,孝武帝已感到黄河天险也难挡高欢大军心中非常恐惧,问计于群臣。结果有人主张南投梁;有人建议西投宇文泰或南依贺拔胜;只有少数人主张派兵死守洛口,与高欢决一死战。众说纷纭,造成文武官员及洛阳城中百姓一片混乱。
在此危急情况下,北魏官军内部还出现了分裂。被派去镇守虎牢关的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夺利,元斌之失势后独自逃回洛阳。他竟然谎报军情,说高欢大军已到,造成更大混乱。孝武帝听信此言,更感到形势危急,遂下令召回斛斯椿及部队。这样,洛阳的东面等于向敌人敞开门户,从而大大削弱了自身的防御能力。
此时,孝武帝与南阳王宝炬、清河王元檀、广阳王元湛共率5000。骑兵驻扎于瀍河之西。文武大臣都明白孝武帝准备西投宇文泰,更加无心防守。当天夜里,逃亡者过半,甚至连皇室亲王元直、元湛都逃回洛阳,只有武卫将军独孤信单骑随帝。第二天,孝武帝即率部西奔,并在崤山一带与宇文泰派来迎接的李贤一行相遇。他们一路艰辛,最后终于到达长安。
孝武帝西逃的次日,高欢率军渡过黄河,所向披靡,打败了那些群龙无首、早巳丧失斗志的守军,攻人洛阳城。他一面派兵在城中防守,一面派领军娄昭等率兵追赶孝武帝,因为高欢不想失去这一傀儡,更不愿皇帝落在宇文泰之手,镇守陕州的长孙子彦不敌娄昭,弃城而逃。高敖曹率精骑西追,直到陕州以西。
八月初,丞相高欢大集百官,对他们的不忠大加训斥,并借机杀掉一些孝武帝死党,以树立自己的威信。高欢数次派人劝孝武帝回洛阳,孝武帝哪敢!高欢见此,无奈于十月立清河王元檀之子善见为帝,即孝静帝,年仅11岁。这样,就形成了东魏、西魏对峙的局面。为了争正统,争地盘,消灭对方,双方不断发生战争,给社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人民长期经受战争之苦。后来,宇文氏、高氏分别篡西魏、东魏,建立了北周、北齐,但双方仍战争不断。直到北周打败北齐,统一北方,才结束了北方长期战争状态。
责任编辑:Xiaohe
- 宜阳:寻村镇更名为香鹿山镇 2011-08-08
- 六十七、唐玄奘天竺取经 2009-09-02
- 六十六、李世民悉定河洛 2009-09-02
- 六十五、瓦岗军围困东都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