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北周宜阳之争

     2006-06-11 01:33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洛阳史话 > 正文

 

 

西晋短暂统一之后,中国再度陷入长期分裂状态。南北朝中后期,南朝、北朝替代频繁,战争不断。公元557年,宇文觉篡西魏,建立周,史称北周。同年,陈霸先篡梁,建立陈。这样,中华大地原来由东魏、西魏、梁三国鼎峙的局面,一下变成北齐、北周、陈三国对立之势,北齐、北周东西并立,并与陈南北对峙。北朝的北齐、北周两太强国,都有并吞对方,一统中原之势。于是,双方连年发生战争,争夺十分激烈。地处两国交界地段的洛阳、宜阳,自然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而成为争夺的焦点。

 

北齐方面,文宜帝高洋略早于北周、陈,于公元550年五月篡夺魏自立,国号齐,史称北齐。高洋21岁为帝,年轻得志,遂励精图强,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措施,经数年发展,国富兵强。但同时,他也渐渐因功绩而自矜,遂嗜酒淫佚,肆行狂暴。所幸的是,他还能充分信任贤臣杨(忄音),以致出现了“主昏地上,政清于下”的奇特现象。天保十年(559)十月高洋去逝,太子高殷继立。第二年八月,高洋弟太傅常山王高演废殷自立,次年高演即死。其弟太傅长广王高湛仿其兄,也废太子百年自立为帝,是为齐武成帝。他在位期间,对外基本是执行的南和陈,西攻周之策。及至公元565年齐后主纬即位,由于其昏暗臣奸,除原来在洛阳、晋阳(今山西太原)、平阳(今山西临汾)诸边防重地置有重兵外,已无对周战略可言,遂渐由攻势变为守势。

 

而北周方面,宇文觉(宇文泰第三子)篡立后,宇文护受宇文泰遗命辅政,为大司马,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诸事专擅,勋贵旧臣及宇文觉皆忌之,遂致数年间政局不稳。太傅大冢赵贵、太保大宗伯独孤信等都对宇文护专权产生不满,怏怏不服。赵贵谋除宇文护不成,反被杀,独孤信也被免官,不久也被杀。公元557年九月,宇文护又弑其主宇文觉,而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 (公元560)宇文护又觉得宇文毓聪慧难制,惮而弑之,再立字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是为周武帝。宇文护自加都督中外诸军事,事无巨细,皆先断于护。周武帝因宇文护手握军权大权,又两弑其主,因此,他表面上装作昏庸无能,不过问政事,一切任由宇文护恣意而为。宇文护及其诸子、僚属,皆贪残恣横,引起广大士民及官僚们的愤怒。最终宇文护被周武帝杀掉,此是后话。在与北齐战争中,北周基本采取北联突厥、南联陈,以共同对付北齐之策。

 

当时,周齐两国边境,北自五原(属周)以东,沿黄河至山西离石,沿吕梁山脉中部转而向南至山西吉县、稷山、安邑及河南陕县(以上属周)、宜阳(属齐)、鲁山、方城(属周)、信阳(属齐)、湖北安    (属周),南北绵延千余里。周齐连年争战之地,则主要集中于宜阳、邵郡(今山西垣曲)、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洛阳、平阳等地。为战争需要,双方都在边陲重地筑构城垒群。

 

当时,洛阳属北齐,处边境略靠内。齐为保卫洛阳这个军事重镇,在洛阳及周围布置了重兵,并设洛州刺史镇守。北齐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平阳、洛阳为对周作战的三大战略重镇,且依此互相支持。齐处守势时,则三地相互救援;处攻势时,则三地之兵并进。齐为保卫洛阳、金墉城,就把宜阳作为前沿哨所,另外,还在河阴(今河南孟津)、河阳(今河南盂县西南),即当时河桥的南北岸,都设重兵驻守,目的是为保证河桥的畅通无阴。且又在洛口(今河南巩义东北)、永桥城(今河南武陟西)间建起一座浮桥——永桥,还设大都督镇守。北齐之所以如此重视桥梁的安全畅通,就是要在洛阳被攻时,则晋阳之兵可顺利地迅速渡河救援。

 

北齐、北周两国,就其自然条件及国力而言,北齐要强于北周。以前,周人常惧齐兵渡黄河来攻,故常年派重兵沿河防守,每至冬季,要有特种部队负责破除河上的厚冰,防止敌人踏冰过河。可到后期,情况却颠倒过来,齐人怕周军进攻,派兵负责破冰。由此,也可以看出双方力量对比情况的演变。

 

公元564年,周齐洛阳之战及此后的宜阳之争,都是北周主动发起进攻,北齐处于被动防守。虽然两次战役都以北齐胜利并保住洛阳、宜阳而告终,但这终属垂死挣扎。

 

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北周与突厥木杆可汗联盟,约定共同出兵伐齐。九月二十七晶,周遣柱国杨忠率步骑兵1万,与突厥兵从北路攻齐,遣大将军达奚武率步骑3万从南路向平阳进攻,南北两路约定最后会师于晋阳。到十二月上旬,杨忠部已攻占北齐20多座城池,接着又击败齐重要关隘陉岭,并顺利与突厥10万大军会合。二十五日,北周与突厥联军分三路南下,直趋晋阳。

 

    齐武成帝高湛闻听,急忙亲率大军从邺城(今河北临漳)火速赴晋阳,三日即至。同时,他还派司空斛律光率步骑兵3万屯守平阳,迎战周将达奚武。杨忠与突厥兵合攻晋阳,高湛令并州刺史段韶为总指挥,娄敏为副。北齐部队在段韶英明指挥下,大破杨忠部,突厥军也退走。北周达奚武军到达平阳后,即听到杨忠北路军失败的消息,也引兵退回,齐将斛律光率兵随后追击,直人周境,俘获周兵2咖余人。

 

至此,周伐齐战役以周失败而告终。但北周并不甘心,反而激起更大仇恨,决心再与突厥联合,攻灭齐国。于是,在次年六月,北周再派杨忠率兵出五原会合突厥。齐武成帝很害怕,为讨好北周要人宇文护,遂答应把拘留于齐的宇文护母亲及姑母送至周国,希望以此换取宇文护不再攻齐。

 

为表示诚意,北齐首先送回宇文护姑母。宇文护思母心切,遂于八月召回杨忠以示对北齐的感激。北齐为达到目的,就让人代宇文护之母写信给宇文护,尽盲母子如能团聚,当大大感谢北齐之恩。双方多次书信来往,宇文护也充分表达其感戴齐德之情。齐帝对该不该送回宇文护之母犹豫不决,遂征求段韶的意见。段韶当时正带兵屯于塞下抗拒突厥,他认为,周人不讲信用,如果仅凭个人书信即放其母,恐怕太让周人小视。不如表面答应,待两国真正和好,再放人不迟。但齐帝不听,随即派人护送宇文护之母到周。这样,制约宇文护伐齐的一张王牌遂轻易丢掉。

 

此时突厥大军已先期发动攻势,10多万兵攻齐幽州,并深入到长城以南地区。到九月,突厥大掠一番返回塞外。然突厥兵仍屯塞北,并继续调集更多部队,而且派使者到北周,敦促周火速出兵共攻北齐。同时,突厥兵再次先自行动,兵伐幽州。

 

而这时,宇文护刚与母亲团圆,也正感激齐恩,所以,并无出兵伐齐之意。待突厥使者来敦促,宇文护害怕不赴突厥之约,一旦得罪突厥,必致边患接踵。不得已,他在全国调集大军,计有六柱国及十二大将军所统关中诸府兵24军、相府所属左右厢禁卫兵等20万人,几乎是倾国之兵,东出潼关伐齐。

 

十月初,宇文护率大军抵达潼关,而后分别派柱国尉迟迥率精兵10万为前锋,大军随其后,直奔洛阳而来。另派大将军权景宜率山南荆襄之兵攻取悬瓠(今河南汝南县);少师杨捌兵出轵关(今河南济源西),以配合洛阳主战场。

 

十一月,宇文护率大军进屯弘农(今河南灵宝),先锋尉迟迥已兵围洛阳城。北周雍州牧齐公宇文宪、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等,率兵屯于邙山(河南洛阳北),双方形成对峙。此时,杨 (木剽)自恃其为邵州(今山西垣曲)刺史镇守边境20多年,多次与齐作战,屡战不败,遂产生轻敌情绪。所以,他兵出轵关,孤军深入,又不多加防备。十一月二十日,北齐太尉娄(睿又)带兵突然杀到,大破杨军,杨(木剽)降于齐军。

 

与此同时,周南路军则取得较大成果。权景宜率兵围困悬瓠真至十二月,齐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王士良、永州(今安徽凤台)刺史萧世怡皆举城降周,景宜令开府郭彦镇守豫州、谢彻镇守永州,并派人押送齐俘王士良、萧世怡及降卒1000到长安。

 

由于北周北路杨(木剽)的失败投降,使进攻洛阳的周师进展非常不利,并遇到当地齐军的顽强抵抗;先锋尉迟迥自率大军用尽各种办法也无法攻克洛阳城。首先,周兵架设云梯攻城,被齐军从城上箭射、石击、刀砍,损失惨重。周兵又改变战术,在洛阳城外堆起石头或土山,企图通过这种办法进入城中,结果也失败。最后,又在城下挖地道,直通城内。而齐兵派专人在城墙之内巡视,一旦发现地下有动静,即严密监视,有人头出洞,即用刀砍,或用水灌洞,致地道塌陷。

 

战斗非常激烈,双方攻防达三旬之久,齐兵仍稳固占据着洛阳城,周师却无计可施。宇文护命诸将挖断河阳的道路,以阻止齐国救兵,然后命各路周兵围攻洛阳。

 

齐武成帝高湛见洛阳形势危机,即派大将军斛律光与兰陵王高长恭带兵来救洛阳。但面对强大的周军,他们渡过黄河,却不敢再向前进,停于邙山观望。齐帝非常着急,他无耐地求救于段韶说:洛阳危急,我想再派你去救援,但突厥在北,也须镇守,这如何是好?段韶则认为:北虏突厥侵犯边疆,只能算是疥癣之类的表面问题;西邻周国的进犯才是心腹之患,臣请求南下救洛阳之围。齐帝遂令段韶督率精锐骑兵1000从晋阳出发,急求洛阳。齐帝也率兵从晋阳南下,向洛阳赶来。5天后,段韶即渡过黄河。当天,正值阴雾弥漫,周兵并未发现齐援军的到来。段韶与斛律光、高长恭兵合一处。十二月初八日,段韶与诸将及帐下300骑兵登上邙山极峰,观察周军形势,在太和谷与周军相遇。段韶急令驰告各营,集合骑兵,列阵等待命令,准备迎敌。齐兵以段韶为左军、兰陵王高长恭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士气高昂,队伍整齐。

 

而周兵自包围洛阳以来,诸将都认为周师兵多将广,齐兵绝不敢出战。没想到齐援军突然来到,都非常惊讶,遂产生恐惧感,但周兵仍依仗人多,以步兵在前,上邙山攻击齐军。段韶指挥齐兵边战边退却,诱惑敌军追赶。等到敌步兵弊疲不堪,齐军同时下马击之,周军大败,四处跑散,投坠溪谷死者甚众。兰陵王率500铁骑突入周军阵中,一直打到金墉城下,并进入城中与守城齐军会合。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即产生于此。

 

包围洛阳城的周兵见齐救兵来到,且见周军一路败退,遂全部撤围逃命而去,营房仗具,皆丢弃原地。逃命的士兵边走边丢弃兵器物资,从邙山到谷水(今河南洛阳谷水一带)30里,满山遍野,全是周兵扔下的东西。周军只有齐公宇文宪、达奚武和王雄率部在后边殿后,阻止了齐军的攻势。齐兵追来,王雄驰马冲人斛律光阵中,光败逃,王雄紧迫不舍,齐军左右逃窜,斛律光只剩一付弩一支箭。王雄边追边说:我怜惜你不忍杀你,我会活捉你去见皇帝。不料斛律光一箭射中他的额头。王雄回军营后即死去,周兵更加恐慌。所幸宇文宪及时安抚,军心稍安。双方直战到深夜才各自收兵。宇文宪准备次日再战,达奚武劝他赶快乘夜色收兵回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周兵夜逃。南路权景宜听到主战场洛阳周师败回,也放弃所占齐地,带兵撤回周境。

 

此次洛阳战役,以周军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为周军主帅的宇文护军事指挥能力极其平庸,再加此次出兵又非本意,不过为突厥所逼迫而已。兵出无名,事故不成。即然无心出兵,他却又调动全国所有兵力,而换来的却是周师败绩,劳民伤财。

 

战争结束后,齐武成帝高湛来到洛阳,奖赏有功将士,并免除洛州一年租赋。第二年四月,高湛传位给太子高纬,他自为太上皇帝,以斛律光为大将军,注意对周的防卫。北周也在其东方加强了兵力,以函谷关城(在今河南新安县)为通洛防,以金州刺史贺若敦为中州刺史,镇戍函谷关。

 

此后数年间,双方在洛阳一带基本处于相持阶段,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几年后,周齐又开始在宜阳展开长达数年的争夺战。

 

宜阳城在今宜阳县东北7公里处,是战国时期韩国所筑,东魏时在此设阳州。后降于西魏,改置熊州,不久被北齐收复。宜阳是周齐边境上的要地,其西北有洛水城,东有九曲城。周齐相争时,双方都曾在这一带建城堡群,形成长期对峙,似谁占据宜阳,谁将有洛阳,进而尽有天下。

 

至于为什么双方这一阶段会发生长时期对宜阳的争夺,主要是由于周齐两国,乃由东西魏发展而来。自东西魏分立后,高欢与宇文泰屡相攻伐不止,数次作生死存亡的大战于潼关、渭曲、邙山等地,有两雄不并存之势。由于宜阳的重要战略地位,故要打败对手,统一北方,要先拿下洛阳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而宜阳又是洛阳的前沿据点,占洛阳,必先拿下宜阳。

 

天和三年(568),周与突厥和亲结盟,共商伐齐之计。天和四年九月,北周派齐公宇文宪与柱国李穆率大军先在宜阳西修筑崇德城等5座城垒群,对宜阳形成包围之势。十二月,宇文宪等遂率兵包围宜阳城,并派兵切断了齐军的供粮道路。第二年(570)正月,北齐速派太傅斛律光率步骑3万来援救宜阳。斛律光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多次在宜阳周围打败北周军。但由于担心北周勋州刺史韦孝宽乘虚从玉壁攻取齐之平阳,斛律光遂于宜阳西建统关、丰化两座城堡,加强宜阳的防守能力。此地安排妥当,斛律光马上率兵准备返回平阳。周兵见齐军撤退,立即派兵追击,斛律光杀了个回马枪,大败周军,虏其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梁景兴等将领。斛律光遂返回,然周兵对宜阳的进击从未停止。

 

韦孝宽听说斛律光从宜阳返回平阳,也担心齐军从汾北地区对周发动进攻,遂向周帝建议在华谷(今山西稷山县华谷镇)、长秋(今山西新绛县长秋镇)筑城,防备齐军。但作为北周军政实权派的宇文护却鼠目寸光,借口勋州兵力有限,再增建新城则兵力不足以守卫,拒绝了韦孝宽的合理建议。十二月,斛律光果然率齐军从晋州道(今山西太原)出发,于汾北筑华谷、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二城,并派重兵镇守,然后亲率齐军到汾东,与韦孝宽形成对峙。齐军包围了定阳(今山西吉县),筑南汾城(吉县西北),直逼周军。面对齐军的威胁,北周只好令齐公宇文宪撤宜阳围城之兵,北上救汾北。同时,宇文护也亲串部队出屯同州,以声援汾北周军。

 

到周天和六年(571)正月,斛律光率齐军已攻取汾北500里之地,并在西部边境筑城13座,分兵镇守。韦孝宽率周兵从玉壁去救汾北,与斛律光大战,结果齐兵大败周师。三月,宇文宪率宜阳之兵从龙门渡过黄河,攻取齐新建城堡5座,斛律光才暂退至华谷。为了牵制北周在汾北的反攻,齐帝派太宰段韶、兰陵王高长恭率齐兵出伊、洛,攻打柏谷城(宜阳县南)。由于周师全力北上救汾北,造成柏谷城防卫空虚,被北齐一举攻陷。

 

四月,北周派陈公宇文纯率兵再向宜阳,很快攻克宜阳城及其周围8座卫星堡垒,并准备乘胜拿下洛阳。齐将斛律光遂再次率步骑5万前往救援。周齐大军于六月在宜阳城下发生大规模激战,北周兵不敌斛律光军,大败,被俘1咖余人,建安等4座边城被齐军攻占。此后,双方在宜阳方面再次进入相持阶段。

 

宜阳战役结束后不久,双方国内都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使周齐之间的相对均势逐渐被打破。北周宇文护等人的专横无能,逐渐引起国内上下的一致反对,终于在公元572年被周武帝除掉,武帝开始亲政。这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亲政之后,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收回了中央大权及对府兵的指挥权,重用提拔了一大批治国领军的能人,使北周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力猛增,军事力量也大大提高。而在北齐,由于后主高纬日渐昏庸,听信重用奸佞小人,陷害忠良,致使北齐国政混乱,经济衰退,实力大为下降,再难与北周匹敌。象斛律光这样劳苦功高的大将,也被陷害致死。斛律光取得宜阳战役胜利返回邺都的路途中,齐主命他遣散所部军队。斛律光认为军士征战多年,多有战功,应加奖赏。遂一面秘密上表皇帝请示,一方面仍令部队缓缓而进,以免将士知道后有情绪。齐后主不体谅斛律光的一番苦心,反认为斛律光竟敢抗旨不遵,且带兵逼近酆都心中非常不高兴,遂对他产生怀疑。恰好第二年北周将韦孝宽施反间计,派人到邺城到处传言,说斛律光要造反。齐后主遂诱杀斛律光。这正中周人之计,替北周除去一劲敌,更使北齐失去一位最优秀的指挥官。几年之后,北周认为时机成熟,遂大举兴兵,向北齐发动全面进攻。最终,北周击灭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为以后隋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河阴之变与北魏的分裂  
下一篇:惠生、宋云西行取经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