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4--618年,是我国历史上隋朝的隋炀帝当政时期。隋炀帝是有名的暴君。他为了开运河、造宫殿、打高丽、逛扬州,对农民进行了残酷压榨,不知有多少家庭为了他骄奢淫逸而妻离子散,命丧黄泉,不知有多少田地为此而无人耕种,荒芜一片。常言说“官逼民反”。611年(大业七年),当隋炀帝到处抓人积极准备攻打高丽的时候,农民战争的烈火就首先由山东邹平县人王薄点燃了起来。到公元617年,隋炀帝正在扬州流连忘返的时候,农民战争的风暴已席卷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山东、河南、甘肃、陕西、余杭一带农民都先后举起了义旗。隋炀帝曾多次派兵镇压,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隋炀帝这时才吓得胆颤心惊,夜不能寝。每到天黑就大叫“有贼”,要好几个妃子像拍婴儿那样拍抚着他,才能人睡。在江都,有一次竟对着镜子发呆,忍不住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隋末起义的农民军,经过斗争的实践,认识到分散的起义易被隋朝反动武装各个击破,如首先起义于长白山的王薄和张金称、高士达等,就是被隋朝的刽子手张须陀、杨义臣等分别镇压下去的。因此,各地起义军逐渐汇合,最后形成三支强大的起义力量,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一带的杜伏威军。而影响最大的,是河南的瓦岗军。
瓦岗军先由翟让领导,公元611年起义于河南省滑县南部瓦岗寨。翟让是洛阳的一个“法曹”(执法小官),因犯死罪被捕入狱。狱吏黄君明看他是条好汉,就放了他。他逃到瓦岗,揭竿而起,很快,单雄信、徐世勋、邴元真等人都慕名投奔瓦岗,使瓦岗军迅速壮大起来。
616年,由在兰封地区起义的王伯当的介绍,李密也参加了瓦岗军。李密是北周大官李弼的后代,曾当过隋叛军杨玄感的参谋,是个较为有才能的人,深得翟让的赏识。所以,瓦岗军的许多事情,都由李密来谋划。李密向翟让建议,联合各路义军,壮大自己力量,争取农民百姓,反抗隋帝暴政。翟让大喜,让李密四处游说各路义军。当时,每天都有新的力量加入,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好几万人。
强大起来的瓦岗军,很快就制定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先夺粮草,再攻东都,直捣隋的心脏。
616年,瓦岗军首先攻破要塞金堤关,打下了荥阳各县。特别是荥阳大海寺一战,杀得隋军人仰马翻,头领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突围不成,自杀毙命。瓦岗军名声大振,乘胜西进,连续拿下了康城等几座城池,来到离洛阳一百多里地的洛口仓城,开始了瓦岗军与隋的夺洛之战。
洛口仓城周围二十多里,贮藏了大量的粮食,隋朝在此重兵把守。瓦岗军首领决定先拿下这座仓城,把粮食分给老百姓。这样一则可以使广大贫苦农民不致饿死,二则使瓦岗军得到人民的拥护。617年2月,瓦岗军由登封东南翻过方山,从罗口对洛口粮仓发动突然袭击,很快就占领了洛口仓。瓦岗军开仓济民,深得百姓信赖,纷纷加入义军,数日之内,“众至数十万”。
瓦岗军攻占洛口仓,不仅拔掉了隋朝的一个重要的军事供应基地,而且直接威胁到洛阳。执掌洛阳大权的越王杨侗为挽回败局,阻止义军西进,派军官虎贲郎将刘长恭率步兵二万多人出东都鼓行东进,又令裴仁基做河南讨捕大使西出汜水,以对瓦岗军形成夹击之势。瓦岗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翟让正面迎击刘长恭,两兵相遇石子河。刘长恭不等裴仁基兵到,便发动进攻,翟让接战不利。另一路由李密亲率瓦岗大军从侧面向隋军杀去,直杀得隋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刘长恭脱了衣服,混在士兵中才逃脱了性命。
石子河大捷,李密显示了杰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被翟让推举为瓦岗军首领,建立政权,改元为平,李密号为魏公,并设置长史以下官署,以洛口为基地,大军直逼洛阳。
为攻打洛阳,义军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列举其十大罪状,指出隋炀帝的罪过是“罄南山之行,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篇檄文在洛阳城下发布,很快传遍全国,斗争矛头直至隋最高统治者。
617年3月,李密率兵直抵东都城下。隋军紧闭城门不敢出战,义军挑战不应。义军就放火烧了位于西南郊的丰都市,攻下回洛东仓,又挥师洛阳城下,烧掉横贯洛水之上的天津桥,使东都南北交通中断。李密又率精兵攻打宜仁门,火烧上东门,吓得杨侗下令20万隋军,兵不解甲,日夜巡逻。东都被困,粮食匮乏,杨侗只得冒险派兵前去回洛仓抢运粮米,被李密击溃。隋王朝都城四面楚歌。
617年5月,被困在东都的杨侗惶惶不可终日,急调大军驰援东都,与瓦岗军在洛口仓大战。洛口仓先被隋军占领,后又被瓦岗军一举夺回。7月,隋炀帝又调集亲信江都通守王世充等星夜赶来救援。王世充纠集刘长恭等十万多人,妄想一举消灭瓦岗军。瓦岗军在洛水南岸和敌军对峙。面对强敌,李密西联李渊,东取黎阳,在黑石山大败敌军,把王世充打得落花流水,躲在堡垒内不敢迎战。掌握洛阳大权的杨侗也吓得手忙脚乱,度日如年,派人督促王世充再次出战,在石子河以东攻击瓦岗军,翟让接战失利。正在王世充得意之时,不料义军从侧后方杀出两支人马,打得王世充措手不及,大败而逃,士卒伤亡无数。
王世充打了两次败仗,再也不敢出战。后来军中粮草快要吃完,不得已想乘夜偷袭仓城,夺取城中粮食。但他的计划事先被瓦岗军得知,早已埋好伏兵。三更时候,王世充偷偷来到仓城之下,瓦岗军伏兵齐出,又把王世充杀得七零八落,因天黑,士兵为逃命掉进洛水淹死了一千多人。王世充仍不死心,求救于洛阳杨侗。杨侗派精兵七万支援王世充,又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王世充命士兵搭建浮桥,偷渡洛水,袭击瓦岗军,结果又被瓦岗军打得大败,士兵争先恐后跑向浮桥逃命。桥窄人多,许多士兵被挤下水去,淹死的达一万多人。王世充只得率残兵败将逃往河阳,不料又遇风雨交加,冻饿死一万多人。逃到河阳,只剩下几千人。王世充怕杨侗怪罪,就把自己绑起来,等候发落。而瓦岗军却乘胜占据了洛阳城东的金墉城。洛阳城里的居民已经可以听到城外瓦岗军战鼓的声音了。而东都城内外达官贵人则闻风丧胆,惊骇不已,偃师、柏阳及河阳郡尉独孤武都、检河内郡丞柳燮、职方郎柳续等,都献地投降,瓦岗军发展壮大到极盛时期。
随着战事上的胜利,瓦岗军内部却产生了严重问题,领导层内部开始出现了裂痕。李密随着地位的提高,野心越来越大,竟派人暗杀了翟让。翟让旧部对李密敢怒不敢言。
618年3月,隋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勒死了隋炀帝,率兵十万多人进入山东聊城,自称皇帝。宇文化及的西归,对瓦岗军造成很大威胁,于是李密就与杨侗形成暂时妥协,全力对付宇文化及。618年7月在童山李密与宇文化及部激战数日,宇文化及兵败东逃,李密受伤被秦叔宝救回,返回巩县、洛阳一带。瓦岗军虽然在这次战斗中大获全胜,但损失也很大,实力遭到很大削弱。
当瓦岗军和宇文化及决战的时候,王世充则在洛阳发动兵变,杀死内史令元文都,掌握了洛阳的军政大权。洛阳城中,存粮很少,王世充就乘李密大战后疲弱之机,选精兵二万,马二千多匹,袭击瓦岗军。李密亲自领兵,在邙山脚下与王世充对战,后不支退回洛口,因洛口守将邴元真背叛瓦岗军,引王世充人城,李密不得已又扎营洛水南岸,想趁王世充军抢渡洛水时一举把他打垮。不料此时单雄信也投降王世充,偃师城守军也叛变投敌。李密无奈,只得与王伯当在河阳汇合,投奔李渊,不久被李渊所杀。至此,瓦岗军覆灭了。
瓦岗军与隋争夺洛阳之战前后进行了三年,义军虽没有取得东都,但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的腐朽统治,在推翻隋王朝的统治方面,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杨玄感起兵反隋帝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他统治的十四年间,三次下江都、三次亲征高丽,并征民夫,大兴土木,修运河、筑东都。每项工程,大的要用一二百万人,较小的也要征发一二十万人。当时的劳役、赋役及兵役都比前代大有增加,人民不堪重负,不得不起来反抗。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急剧恶化。大业九年(613年),炀帝第二次发动攻高丽的战争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兵变,起兵反对炀帝的统治,并很快包围了东都洛阳,与守城隋军相持四十天,激战数十次,史称“杨玄感之变”。
杨玄感是隋朝名臣楚国公杨素之子,他骁勇善战,且好读书,喜爱广交朋友。玄感兄弟都因父荫封官,玄感位至柱国。杨素死后,玄感继袭父爵为楚国公,官拜礼部尚书。他亲眼目睹了朝政的腐朽,再加炀帝猜忌心很重,使玄感心中常惴惴不安。他认为自己累世贵显,朝中文武大部分都是其父的好友及老部下,如果自己首举义旗,肯定会有众多支持者。于是,他开始与几个弟弟暗地谋划,准备寻机推翻炀帝,另立明主。
杨玄感深知要想成其事业,就必须有强大的军队,也只有领兵打仗,才能多结识带兵将领,树立自己的威名。于是,他主动向炀帝自荐道:我家世受国恩,臣愿带兵打仗,好为陛下效犬马之劳。炀帝非常高兴,还赞扬道: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对他大加赏赐。从此杨玄感深得炀帝宠爱,并让他参与朝政。
大业九年,炀帝再征高丽,并派杨玄感到黎阳仓往辽东前线督运军粮。当时百姓负担过重,人心思乱,在黎阳到辽东途中,运粮民夫饿死累死的不计其数,他们怨声载道,纷纷逃亡。杨玄感认为时机已到,遂与虎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人共谋起事。他们故意拖延时间,不按期将粮草运到辽东,致使炀帝数次派使臣前来督促,要求限期运到。这更激起民愤。此时,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正率水师准备从东莱(今山东掖县)向平壤进军。玄感为寻找起兵借口,派人伪装成从东而来的使者,谎称来护儿因贻误军期,起兵反叛。
六月,杨玄感令督粮军队及运粮民夫全进入黎阳仓城,紧闭城门,并集中城内青壮年男子,发给武器。他又以讨来护儿为名,向周围郡县发去公文,令他们迅速发兵汇聚黎阳。这样,杨玄感组成一支近万人的部队,然后,公开打出了反对炀帝的旗帜。其实众人早有此心,无不欢呼,踊跃参加。正当大家积极筹备时,被玄感任命的怀州刺史、原河内郡主簿唐讳逃回河内郡,并派人到东都洛阳向留守越王杨侗告密。起义消息泄漏,杨玄感遂加紧准备。
此前,杨玄感已偷偷派亲信到辽东召回跟随炀帝征战的两个弟弟虎贲郎将杨玄纵和鹰杨郎将杨万硕,又派人到长安,召来弟弟杨玄挺及好友李密(即后来瓦岗军起义领袖)。李密与玄感兄弟都是至交。李密到黎阳后,被尊为军师,与玄感共同处理军机大事。两人商议大军起义后的进攻方向,李密献三策:“天子出征远在辽东,相距千里,南有大海,北有胡戎,中间只有一条险道,如出其不意,拥兵长驱,直扼其道,则天子前有高丽,退无归路,不出十天半月,可不战而擒之,此为上策;关中为四塞之地,天府之国,如过城不攻,直入长安,攻其不备,天子即使回来,我们照样能据险败之,此为中策;如果就近攻取,先向东都,则处于屯兵坚城下的局势,那么胜负则难言,此为下策。”杨玄感听罢,则不以为然,认为李密之下策才是上策,他认为百官家属皆在东都,取东都可不战而屈其兵。于是,最后决定大军直捣东都洛阳,从而拉开了洛阳大战的序幕。
杨玄感离开黎阳后,迅速向洛阳进发,由杨玄挺率勇士千余为先锋,攻打河内郡,但由于唐讳加强了防守,攻之不克,遂绕过河内郡继续南下。他们又在修武县临清关遭到守军的顽固抵抗,最后又采取绕关而过的战术,从汲郡南渡黄河。沿途加入他们队伍的人如市。
渡河后,杨玄感兵分两路向东都包抄:一路由其弟弟杨积善率三千余人从偃师沿洛河西行,从东面进攻洛阳城,另一路由杨玄挺率领,从白司马坂翻越北邙山南下,从北面冲击洛阳。杨玄感自带三千人为后,自称大军,与玄挺相距十里。当时,其武器装备十分简陋,只有单刀和柳条盾牌,几乎没有弓箭、甲胄,甚至还有人用木棒当武器,但整个军队士气旺盛。
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和民部尚书樊子盖在得到唐讳告密后,急忙在洛阳城内加紧防御,使本已固若金汤的东都更加难攻。玄感部接近洛阳时,杨侗派河南令达奚善意率精兵五千出东门迎战杨积善,令河南赞治裴弘策率兵八千出北门抵御杨玄挺。达奚善意率兵渡洛河,在河南岸扎寨,准备以逸待劳,一举歼敌。第二天,双方相遇,杨军虽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士气极高,隋军不堪一击,溃不成军,丢盔卸甲,四处逃散。杨军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并乘胜直逼洛阳城。
在北战场,裴弘策带兵到白司马坂迎战,结果在杨军猛攻下,大败而逃,半数以上士兵的武器抛弃在山野上。玄挺从容令士兵清理战场,用这些精良武器武装自己,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杨军很快到达洛阳城下,两路会合,包围了洛阳城,大量隋军投降,使玄感兵力得到扩充。从黎阳起事到包围洛阳,仅仅十二天。
杨玄感屯兵上春门(城东面北门)下,积极动员,组织力量准备强攻,附近百姓也纷纷要求加入其部队,每天参加的人数以千计。杨玄感动用全部精锐部队攻城,但由于各城门都有重兵据守,攻打多日未能奏效。此后,他一方面继续攻城,一方面派兵据守洛阳各要冲,防备隋之援军。以五千人守寿安县慈涧道(今新安县),五千人守伊阙道,三千人攻打荣阳,五千人取虎牢关。
这时,正在辽东的炀帝及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都得知消息忙派兵来援东都。炀帝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卫将军屈突通及来护儿各带所部人马迅速回救东都,杨侑派刑部尚书卫文升带兵四万东援洛阳。卫文升路过华阴县时,掘杨素墓,焚其骨骸,示士卒以必死心。然后东出崤关、渑池,绕到洛阳北面进攻杨玄感。玄感带兵迎战。双方交战,玄感佯装不敌,向后败退,隋军追赶,结果中了埋伏,先头部队全部覆没。几天后,双方再次交锋,再败隋军,杀敌无数,俘虏八千。卫文升几战皆败,士兵死伤过半,粮草又不继,处于困境中,他被迫孤注一掷,带全部兵力在邙山上向杨军发动强攻,每天大小十余仗。杨军虽多次打退敌人的反扑,但杨玄挺却在一次激战中中流矢身亡,杨玄感带兵稍退。
此时,隋将屈突通已带兵抵达河阳,准备渡过黄河,宇文述也率部紧随其后。杨玄感急忙派兵防御,阻止其渡河与洛阳周围的隋兵会合。正在此时,洛阳城内的樊子盖为策应屈突通渡河,多次出兵攻击玄感大营,使玄感无力分兵阻止屈突通。屈突通率兵顺利渡河,屯扎在洛阳东北破陵冢一带。这样,杨玄感处于隋军几面包围之中,腹背受敌。于是,他分兵两处,一支西抗卫文升,一支东拒屈突通。但是,城内隋军又不断出击,令杨玄感应接不暇,几次受挫,陷入极度困难之中。李子雄劝说玄感:隋援军已从各地赶到,我们力量不足,寡不敌众,几次战败,士气低落,此处不可久留,应果断放弃攻洛阳的行动,迅速带兵直人关中,占粮仓,开仓济贫,安民心,关中可定,然后占据国库,东面争天下,霸业可成。
七月,杨玄感解东都之围,率军西趋关中,并扬言:我已攻破东都,并取得了关中。这一诈计使宇文述等各路援军大为震惊,一时不敢追赶。玄感率兵到达弘农宫(今陕县),弘农太守蔡王杨智积为拖住玄感,登城大骂杨玄感以激怒之,玄感果然中计,决意攻打弘农宫城,李密苦劝不住。大战三天,却未能攻克城池,这才又急忙引兵西去,在阌乡县皇天原,杨玄感部被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屈突通等率军赶上。玄感登上小山,布五十里长蛇阵,边战边走,连连受挫。八月,玄感阵兵董杜原,但在隋军绝对优势兵力攻击下,再次大败,士卒死伤过半,余者四散,玄感仅与十余骑兵逃进丛林中。最后达葭芦戌,只剩下玄感、积善兄弟二人。玄感自知难免一死,又不愿受敌人之辱,令其弟杀之。积善先杀玄感,然后又自杀未遂,被俘。“杨玄感之变”至此彻底被平定。
杨玄感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用人方面,仅从自己的单厢情愿出发,不认真考察其可靠性,唐榨的叛逃及告密,韦嗣削之首鼠两端及最终叛逃,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进程。另一方面,杨玄感过于感情用事,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最初不听李密之计,强攻洛阳,贻误了时机,使隋援军从四面赶到,自己陷入对方的反包围之中,四处受敌,到最后被逼无奈时,才撤离洛阳,向关中进发。这是他在战略决策上所犯的一大错误,也是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弘农宫,他又不能忍一时之怒,滞留数日,彻底丧失了最后的机会,最终招致失败身亡。
“杨玄感之变”前后共五十八天,其中杨玄感用了四十多天时间活动于东都附近,虽然未能攻下洛阳,并很快失败,但它对隋朝的统治是一次沉重打击,强烈震撼着以炀帝为首的统治阶级集团,也促进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发展。
责任编辑:Xiaohe
- 宜阳:寻村镇更名为香鹿山镇 2011-08-08
- 六十七、唐玄奘天竺取经 2009-09-02
- 六十六、李世民悉定河洛 2009-09-02
- 六十五、瓦岗军围困东都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