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炀帝滞留扬州,而以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代王杨侑留守西京长安。此时,由于隋朝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地方官员也纷纷起兵,争权夺势。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当年攻人长安,以代王为傀儡皇帝。次年三月,炀帝在扬州被宇文化及所杀。五月,李渊代隋称帝,建立大唐。同月,越王杨侗在东都被拥立为帝。八月,薛仁杲称帝于陇西。十一月,李轨称帝于凉州,唐武德二年(619年)四月,王世充代越王侗,在东都称帝,国号郑。另外,还有次年正月窦建德在河北建立的夏政权等割据势力。面对分裂局势,刚刚建立的李唐王朝开始了艰难的统一战争。其策略是先巩固后方,再逐步消灭其它政权。于是,从武德元年到三年(618-620年),唐军先后灭掉了薛仁杲、李轨,然后又出兵收复了大唐基业之发祥地河东及太原城,从而解除了腹背受敌的威胁,巩固了关中根据地。于是,唐武德三年七月,李渊命秦王李世民率兵出潼关,东讨洛阳王世充,从而拉开了长达近一年的东都之战的序幕。
当时,王世充占据着河南及河北、湖北之部分地区,置数十州。但其统治并不牢固,且许多地区是新获地盘,所俘将士“皆不附世充”。当听到唐派大军来攻,王世充遂选诸州镇骁勇会聚洛阳,并置四镇将军,招募人员分守洛阳四城,又以其叔侄兄弟镇守各方,以魏王王弘烈镇襄阳、荆王王行车镇虎牢、宋王王泰镇怀州。齐王世恽负责洛阳南城,楚王世伟守宝城,太子王玄应守东都,汉王王玄恕守含嘉城,鲁王王道徇守曜仪城。王世充自率军队,以左辅大将军杨公卿率左龙骧二十八府骑兵,右游击大将军郭善才率内军二十八府步兵,左游击大将军跋野纲率外军二十八府步兵,总计三万人,防备唐军的进攻。
李世民七月初受命率军出征,七月下旬到达洛阳西之新安,在此安营扎寨。然后,唐大将罗士信首先率先锋部队东进围滋涧,王世充亲率其三万大军援救。李世民率军跟进,双方形成对峙。李世民率轻骑部队前往侦探敌情,与敌不期而遇,因寡不敌众,世民被围,经奋勇冲杀,才突围而出,且俘敌左建威将军燕琪。王世充部也退去。
在探得敌情后,李世民果断地于次日率五万大军挺进滋涧。王世充见势,遂弃滋涧,令守兵退回洛阳,集中力量保卫洛阳城。李世民则以此为据点,然后分兵占据洛阳之外围重地。他令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南据龙门,将军刘德威自太行东围河内,上谷公王君廓从洛口断其饷道,怀州总管黄君汉从河阴攻打迥洛城。李世民自提大军占据洛阳北面的制高点邙山,居高临下,监视洛阳城内的一举一动。
随后,黄君汉派兵攻占迥洛城,擒其将达奚善意,断河阳南桥,降其堡聚二十余座,并击退王世充的反扑。王君廓率兵攻克轩辕关,并乘胜东攻,直至管城(今中牟县)。刘德威兵袭怀州,攻下其外城。
唐军的凌厉攻势令郑军闻风丧胆,各地守军纷纷来降。九月,显州总管田瓒率所部二十五州降唐,使襄阳与洛阳失去联系。接着尉州刺史时德敏率所部杞、夏、陈、随、许、颍、尉七州投降。濮州刺史杜才斡以州降。十月,王世充大将军张镇周降唐。王世充的郑政权已呈分崩离析之势。
九月上旬,李世民与王世充又在不期而遇的情况下发生了一场大战。有一天,李世民率五百骑兵在邙山巡视,并登上北魏宣武帝景陵观察形势。没想到被王世充发现,世充亲率万余名步骑突然包围了唐军,郑将单雄信直奔世民而去。危机关头,唐将尉迟敬德跃马大呼,将雄信刺落马下,郑兵稍退,李世民等人乘机突围而出,并与随后赶到的唐将屈突通所率大军合兵一处,反攻郑军,王世充大败而逃。唐军旗开得胜,斩敌千余,俘六千,并俘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
此后,唐军继续在洛阳外围展开攻势,占其地盘,消灭其有生力量。十月,唐将罗士信先袭取王世充设在城西的军事据点硖公堡,又计取河南县城东的千金堡。同月,郑之管州总管杨庆降,世民遣总管李世勋率兵镇守管州。时镇虎牢关的世充太子玄应率兵企图进攻管城,被李世劫击退。李世勋又派人劝降荥州刺史魏陆。阳城令王雄之投降,使嵩山以南道路畅通,而汴州刺史王要汉的投降,更使王玄应胆战心惊,他弃虎牢关回洛阳。十二月,许、毫等十一州向唐投降,随州总管徐毅也举州降唐。王世充的地盘越来越小,洛阳外围逐渐被唐军占据,洛阳城中愈发困难。王世充派其太子玄应将兵数千人,从虎牢关向洛阳运粮,秦王李世民又派将军李君羡截击,大破敌兵,获其粮草。
经过数月相持和打击洛阳外围的准备阶段后,武德四年二月中旬,唐军再次向前推进,李世民移师于洛阳西苑之青城宫。王世充乘唐军营垒未立之时,亲率大军二万出洛阳城,临谷水准备攻打唐军。唐军人心未稳,将士产生惧怕心理。为鼓励士气,李世民率精骑于北邙列阵,再登景陵眺望敌情,并给部下分析当时形势,激励他们英勇作战,彻底打碎王世充的幻想。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屈突通率步兵五千渡河攻敌,一路由自己亲率,并约定总攻信号。大战开始,李世民引骑兵从邙山上居高下冲,猛击敌翼,屈突通从正面向敌阵攻击。双方激战三个时辰,王世充兵疲撤退。唐军乘胜追击,直抵城下,包围了洛阳。此战唐军俘杀敌兵七千。
此时,洛阳外围战对王世充更加不利。二月,郑之河阳城降唐,郑将单雄信、裴孝达与唐将王君廓相持于洛口一带,李世民率步骑五千援助,雄信等惧怕逃走,王君廓从后追赶,并打败单雄信。不久,郑怀州刺史陆善宗也降。郑州之守将向唐将李世劫投降。
然而,王世充在洛阳的战备工作做得十分精细,城之四面防守严密。城上都架设新发明的大炮,它能将重达五十斤的石头射出二百步,威力无比。另有一种特号大弩,其箭如车辐,箭头如巨斧,射程远五百步,且能连发,杀伤力较强。唐军围城后,即从四面攻城,日夜不停,但久攻不下。唐军将士疲惫不堪,遂产生厌战情绪。有些将领提议暂时班师,连高祖李渊闻讯也密令世民还军。面对此情况,李世民果断决定继续围攻洛阳城,有敢动摇军心者立斩不赦,军心始定。
此后,唐军改变策略,暂停猛攻,而是在城外挖沟筑垒,围而不攻,待城内困而自乱。不久,城中果然出现粮食危机,形成粮贵物贱的情况。当时城中一匹绢才可换三升粟,十匹布仅能换一升盐,珍珠宝器,贱如粪土,树叶草根皆被食尽,居民只好用泥巴和米屑作饼充饥,死者充斥道路。王世充只能坐等窦建德的救兵。
早在上年十一月,王世充已派人向河北窦建德求援。郑夏虽矛盾重重,冲突不断,但窦建德接到王世充求援请求后,认为郑夏是“唇亡齿寒”,郑若被灭,唐必乘胜攻夏,因此,窦建德坚决地出兵援郑,其真实目的是郑夏先联合败唐,然后寻机灭郑。
武德四年三月中旬,窦建德率军十万,号称三十万西救洛阳。夏军一路陷管州、荥阳、阳翟,水陆并进,巩舟运粮,逆河而上,最后营于虎牢关之东,并派人告知王世充。
窦建德出兵援郑,实出李世民意料之外。世民与部下商议对策,众人多请避其锋锐。而郭孝恪、薛收则主张分兵攻之。最后,李世民决定留兵继续围洛阳城,由自己亲率部分精锐东击窦建德。于是,由齐王李元吉率军围困洛阳,世民率精兵三千五百人向虎牢关挺进,阻击夏兵。
三月下旬,唐军进入虎牢关。次日,李世民即率骁骑五百到关东二十多里外探测夏营情况,并故意引出夏兵,小战以窥其实力,破其追兵,斩敌三百余。此后,双方相峙于虎牢关前长达月余。夏兵欲进不得,欲战不得,唐将王君廓还率兵抄夏军粮运。夏之将士皆思归,军心涣散。但窦建德不听部下劝告,仍一意孤行,继续与唐军对峙。
五月上旬,李世民得谍报:窦建德准备等唐军粮草尽,牧马于河北之时,将倾兵袭虎牢。于是,李世民将计就计,佯装移兵河北,并牧马于河渚诱敌,并于当夜率兵潜还虎牢关。窦建德果然上当,第二天即悉众至关前,列成二十里的长蛇阵,准备攻城。李世民采取以静制动策略,待其疲惫而攻之,一举击溃夏兵,追赶三十里,俘窦建德,俘敌五万。虎牢一战,夏军几乎全军覆没。此战不仅消灭了窦建德夏政权,而且使王世充坐待援军的美梦成为泡影。
唐军虎牢关一战,使郑军闻风丧胆,偃师、巩县望风投降,汉魏洛阳故城守将王德仁弃城而遁。李世民率得胜之军西进,与围城唐军兵合一处,同时,为震慑王世充及其守军,李世民命将窦建德、王琬、长孙安世、郭士衡等俘虏押至洛阳城下示众,并放长孙安世人城,向世充讲述虎牢关战败的惨状。王世充魂飞魄散,忙召集文武商议突围之计,准备南走襄阳,寻机复仇,但此时众将已完全丧失信心,不愿再卖命。万般无耐,王世充于次日身着素服,率其太子、群臣二千余人出城投降。李世民率大军进入洛阳城,派兵分守各处,禁止侵掠,城中秩序井然。李世民命人收图籍、封府库、赈饥民、惩首恶,释放无罪被押者。李世民见隋洛阳宫殿过于侈华,命撤毁之。
当月,王世充之洛、相、魏等州降,徐州行台杞王王世辩以徐、宋等三十八州降。至此,王世充原统治地全部平定。
李世民率兵经过近一年的底战,不仅消灭了盘踞洛阳多年的王世充势力,而且连带平灭了窦建德的夏政权,使大唐统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以后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责任编辑:Xiaohe
- 宜阳:寻村镇更名为香鹿山镇 2011-08-08
- 六十七、唐玄奘天竺取经 2009-09-02
- 六十六、李世民悉定河洛 2009-09-02
- 六十五、瓦岗军围困东都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