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期的洛阳,地位非常重要,它与长安并称东西两都。特别是经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的建设,洛阳达到了其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经“安史之乱”,洛阳遭到很严重的破坏,但由于其重要地位,很快又得到恢复。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占领洛阳,洛阳再次遭难,特别是起义末期,秦宗权派将孙儒率兵攻占洛阳,后撤出洛阳时,烧宫室、官寺、民居,大肆抢掠席卷而去,洛阳又一次遭到重大破坏,几为灰烬,城中无鸡犬之声,城中居民所剩无几,满目荆榛。但此后,张全义为河南尹,注意发展生产,使洛阳又恢复了其繁荣景象。
张全义最初参加了黄巢起义,黄巢入长安,全义曾为吏部尚书。黄巢失败后,他依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遂为泽州刺史。爽死后,其部将刘经与李罕之争洛阳,双方在洛阳展开激战,李罕之与张全义联合攻刘经,被刘经打败,他们求救于河东李克用,终败刘经,罕之自领河阳节度使,以张全义为河南尹,东都留守。从此开始了张全义数十年的河南尹生涯。
洛阳经历黄巢起义,战乱不断,被孙儒焚烧后,仅存残垣断壁。张罕之与刘经洛阳一战,更使洛阳城雪上加霜。张全义刚到洛阳上任时,看到的是白骨遍野,荆棘满目,城中居民不满百户,张全义所率部队也只有百余人。于是,张全义将军民集中,居于二城中间的中州城,其四野皆无耕种者。但张全义是个“性勤俭,善抚军民”者,他善于经营,勤耕务农。他知道要想恢复城市繁荣,必先发展生产。发展生产,必须制定宽松政策,招回流亡民众。于是,他首先在部下百人中,挑选出十八名精明强干者,命之为屯将,让他们分别到原来十八个属县中招纳流散人员,劝之农耕。他颁布法令,惟杀人者死罪,其余轻犯仅处笞杖,废除一切严刑酷律,减免税租,奖励农耕。流民归之如市。
史言张全义经常深入田间民宅,亲自搞调查研究,不偏听偏信,吏不敢欺。张全义爱民如子,特别钟爱那些善于耕织者。他只要听说哪家今年的蚕麦收成好,即便离城几十里,他也一定要亲自登门拜访,悉召其家老幼,慰劳答谢,赐以酒饭、茶、衣服。民间流传张全义对其它均无动于衷,但看到好蚕好麦则喜形于色。
张全义在巡视农田时,见哪块田中无草,必下马令大家仔细参观,召其田主慰劳一番,赐以衣物。如果见田间有草,或耕得不深,则立即召其主当众责问。倘若是因无牛或缺劳力,则集其邻居,责以不助之失。因此,在洛阳各县形成了邻里间相帮相助,户户有蓄积,灾年无饥民的景象。
经过几年的艰苦经营,洛阳周围数百里间,一派喜人景象,编户达五六万户,逐渐地,官仓中粮也堆积如山,号称富庶。都城坊曲,也逐渐恢复到过去的规模。各县户口,都迅速恢复,均达到数千户。
在战乱不止的动荡年代,保家卫国显得十分重要。张全义也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他采取的是且耕且战的民兵结合政策。他向各县都派出负责练兵的官员,农忙时耕田,农闲时,则从编户中挑选青壮年人,教他们使枪射箭及兵阵方略。数年间,操练出精兵二万余人。有侵扰之乱则兴兵抵御,使洛阳及周围属县免遭战乱之苦。
河阳节度使李罕之与东都留守张全义曾刻臂为盟,结为兄弟,关系比较好。但李罕之勇而无谋,且贪暴无度。张全义苦心经营,发展经济,李罕之却经常向张全义伸手索粮索帛。每次张全义都尽量满足。由于索要无度,洛阳官民苦不堪言,而李罕之欲壑难填,稍不如意,即命人把洛阳主管物资供应的官吏绳捆索绑送到河阳,当众杖打。洛阳将官对李罕之恨之入骨。张全义也是强忍怒火。文德元年(888年)四月,护国节度使王重盈密与张全义联络,共谋对付李罕之。此时,恰逢李罕之倾众而出攻打平阳(今山西,临汾),张全义抓住时机,率兵夜袭河阳城。李罕之素来轻视张全义,对他毫无防备,遂致大败,独自一人逃出城去。张全义占领河阳。
李罕之被逐后,不甘失败,遂求救于河东李克用。克用派兵助罕之攻河阳,后张全义也向大梁朱温求救,最终击退河东兵。为答谢朱温之恩,张全义从此归附于朱温,洛孟一带遂尽为朱温所有。朱温于河南府(洛阳)设立佑国军,以张全义为节度使,镇守洛阳一带。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九月,朱温与张全义曾奏请昭宗迁都洛阳,未果。但朱温还是常令张全义营修洛阳宫室。天佑元年(904年)正月,朱温终于逼迫昭宗答应迁都洛阳。朱温遂征发河南、河北诸镇丁匠数万到洛阳,由张全义负责大规模修缮洛阳宫殿,江、浙、湖、岭各镇也都输送财物助之。四月,洛阳宫室全部修缮完毕。同年,昭宗迁都洛阳。洛阳城经过张全义数年营建,使本已残破不堪的洛阳再次得到复兴,大致恢复到了原来的规模。
后梁、后唐初年,张全义长期任河南尹,始终致力于发展生产,恢复建设的工作,他对洛阳的复兴,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Xiaohe
- 宜阳:寻村镇更名为香鹿山镇 2011-08-08
- 六十七、唐玄奘天竺取经 2009-09-02
- 六十六、李世民悉定河洛 2009-09-02
- 六十五、瓦岗军围困东都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