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马营街降二帝

     2006-07-02 14:30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洛阳史话 > 正文

 

夹马营位于今洛阳市河区,这个街道名字由来已久。至迟在五代时期,已有夹马营”之称。后唐时期,赵弘殷曾任后唐禁军军官,即家于夹马营,这里应该是禁军驻扎的营地。赵弘殷就是后来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父亲。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据说当夜其家附近火光冲天,故这里又被称为“火街”、“火烧街”。传说赵匡胤生后浑身香气,人称“香孩儿”,香气数日不散。这都是人们对后为皇帝的赵匡胤生而有征的傅会,以此证明他生而不凡,是真命天子。如今,这里还有一处破窑院(八孔窑),传说即为赵匡胤故居。这里不仅降生了赵匡胤,而且还有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因此,夹马营名传千古。

 

赵匡胤从小即喜欢舞刀弄枪,长大后更是弃文习武,一心要在马背上开创自己的前程。后汉高祖乾佑元年(948)22岁的匡离开家乡洛阳,到外边闯荡。后投到后汉枢密使郭威的帐下。951年,郭威推翻后汉,当上了后周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因拥立有功,被提拔为禁军军官。期间,也常带兵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后周太祖显德元年(954)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力图武力统一全国,赵匡胤不断被提升。显德三年(956)十月,赵匡胤升为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显德六年(959)元月,周世宗在亲征契丹途中病倒。临终前,任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让他掌领全国最精锐的禁军。

 

周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柴宗训年仅7岁,根本无统治全国的能力。而这时的赵匡胤,由于屡立战功声望日高,周围聚集了一批拥护他的文官武将。除了典掌禁军外,他还兼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京师。这就成了他夺取后周统治政权千载难逢的良机。

 

后周恭帝显德七年(960)元旦,镇、定二州谎报北汉和辽入侵,后周宰相范质、王溥急忙派遣赵匡胤领禁军出城北上抵御。当赵匡胤率军行至京师城北四十里的陈桥驿时,军心浮动,当时天色已晚。当夜,将士们议论纷纷说.:“现在主上幼弱,我们出死力破敌,有谁知道?不如立点检赵匡胤为天子,然后北征也不晚。”于是匡胤弟匡义(后改为光义)、归德军掌书记赵普等人连夜部署。黎明之时,匡义、赵普和诸将闯进匡胤卧室,还未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众人齐声说:“诸将无主,愿策太尉做天子。”说着即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在匡胤身上,叩头便揖,口称“万岁”。就这样,赵匡胤当上了皇帝,是为宋太祖。这件事即为“陈桥兵变”,是时赵匡胤三十四岁。

 

此后,赵匡胤率军回师,他在亲信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等人的内应配合下,终于逼使周恭帝“禅让”退位。赵匡胤从而轻而易举地夺得了后周政权。因他原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故将国号改为宋,都城仍在汴梁。

 

宋太祖是依靠禁军的力量夺得了后周政权,他即位后唯恐他人故伎重演,遂于961年首先下令罢免了慕容延钏、韩令坤等禁军将领的兵权,派他们到外地任节度使,并从此不设殿前都点检之职,将禁军的指挥权牢牢地掌握于自己手中。即使如此,赵匡胤仍不放心。有一天,他又请石守信等禁军将领喝酒。席间,宋太祖借着酒意说:“不是靠你们,我不会有今天,可作天子太难了,还不如节度使快活,我整夜都睡不安稳。”石守信等忙问原因。宋太祖说:“这有何难知,皇帝的宝座,谁不想坐!”石守信等吓得连忙叩头,表示并无异心。宋太祖说:“你们当然不会有异心,可一旦部下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想不干行吗?”石守信等涕泣着问太祖该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何不放弃兵权,多买些歌儿舞女,饮酒作乐过一辈子。我和你们约为婚姻,君臣无猜,上下相安,岂不很好吗?”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等就称病辞去了兵权,这就是所谓的“杯酒释兵权”。从此,宋太祖犹如去了一块心病,便开始致力于统一全国的宏图大业了。

 

当时,与赵宋王朝同时存在的还有北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国及一些军阀割据政权。为统一全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即先出兵攻取南方经济富庶地区以增强国力,然后全力对付北方强敌。于是,建隆四年(963)初,宋太祖首先发兵平定了荆南与湖南。次年冬天,又派六万大军分两路伐蜀,乾德三年(965)正月,后蜀平。开宝四年(971)春平定南汉。开宝七年(974)九月,宋太祖发兵十万,水陆并进,讨江南大国南唐,当年南唐投降。至此,宋太祖基本上统一了南方地区。随后,宋太祖兵锋北指。968969年曾两次出兵北汉,但均未成功。开宝九年(976)八月,宋太祖第三次出兵北汉,这次宋兵兵分五路,全力以赴。这年十月,正当各路兵马捷报频传时,赵匡胤逝世了。宋太宗继位后,才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平定北汉。这样,为时七十多年的五代十国纷乱局面结束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个巨大进步。    除了统一全国外,宋太祖在位期间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宋王朝的统治,特别是加强了对军队和官僚的控制。

 

为提高禁军战斗力,控制禁军兵权,宋太祖真是不遗余力。961年、965年,他两次下令从各州镇军队(厢兵)中挑选勇猛精壮者升为禁军,将禁军中的老弱者淘汰到州郡去。他还亲自教阅禁军,加强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禁军的战斗力,同时使州郡失去反叛中央的可能。他又制定了“更戌法”,让禁军轮流出戍边镇和州郡,使士兵经常奔波于途中,“习勤苦,均劳逸”。禁军将领则时常加以调换,以此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将不得专其兵”,使之难以拥兵自重。禁军平时由三司,即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负责管理操练,调动权则屑枢密院。战时由皇帝亲自选派将领,制定作战方略,将领不得擅改。这种互相箝制的方法,使禁军牢牢地控制于皇帝手中。

 

963年,宋太祖开始派文官出任知州,称“权知军州事”,并规定任期三年,使其不得久据权柄。后又在诸州设通判分割知州权力。通判由中央委派,对知州起监督作用,可随时向朝廷奏事。同时,宋太祖还派京官带原来官衔出任知县,使中央的权力直接控制到县。964年,宋太祖又下令,各州每年的租税收入,除开支所需外,余下的全送到京师。965年开始设转运使,分出各道掌管地方财政。这样,不仅从行政上,而且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宋初沿袭唐制,仍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964年,宋太祖特设“参知政事”作副相,以削弱宰相权力。宋太祖又改革枢密院,使之专掌全国军事大权,与宰相分治文、武;设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和四方贡赋,称“计相”,地位仅次于宰相。政事、军务、财政三权分立,宰相就不能总揽大权、独专其政了。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宋太祖将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大大加强了。唐末以来君弱臣强、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结束了,这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起了一定作用。

 

宋太祖在位期间,为了巩固统治,还较注意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奖励垦荒和种植桑蚕。为了不使上层统治集团腐败,妨碍政权巩固,他还很注意节俭。宋太祖还很注意吸收历史上帝王统治的经验,常常手不释卷,勤奋读书,并要求臣下,尤其是武臣,要多读一点书,不要光凭武力治国。所有这些都使宋太祖在位期间统治较为清明,经济有所发展。赵匡胤是一位值得肯定的政治家。

 

在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十几年间,他念念不忘故乡洛阳。他生于洛阳,深知洛阳地位重要。他即位后,不愿意在无山川之险的“以兵为营卫”的开封建都,原拟移都洛阳,欲“挟山河之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但由于受到其弟赵光义等人的阻拦,未能实现。开宝九年(976)四月,太祖利用到洛阳郊祀之机,欲留都洛阳,晋王赵光义又力请还都开封,仍未如愿,宋太祖叹息曰:“不出百年,天下民殚矣。”于是,以洛阳为西京,并开始大修洛阳宫殿。此后,他经常携文武百官及后宫妃嫔到洛阳居住。洛阳实际上是北宋的陪都。

 

宋太祖还将宋朝皇陵选在巩县,这实际上是他为迁都洛阳做准备。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赵匡胤于建隆元年尊其父为宣祖)死后,先葬于开封东南隅,乾德元年(963),太祖下令将其迁葬于巩县西南訾乡邓封村之新陵。他也在巩县为自己营建兆宅。因为巩县距洛阳故城只十里地,历代属于“京畿之地”,山河险固,是东西两京的锁钥。选葬巩县,是他迁都洛阳的重要一步。虽然宋太祖最终未能迁都洛阳,但巩县成为宋皇陵区却成为不改的惯例。这里有“八帝十陵”:即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宋英宗赵曙的永厚陵、宋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宋钦宗赵恒的永献陵,另加宣祖赵弘殷的永安陵、徽宗赵佶的衣冠永祜陵。附葬的皇后陵21座,亲王子孙墓1500多座,大臣墓8座,未弱冠的宗室少年、幼儿墓不计其数。

 

赵匡胤生于洛阳,且对洛阳的地位有清醒的认识,故一生心系洛阳,虽数次欲迁都洛阳而未果,但丝毫未减其对洛阳的重视。而赵光义洛阳情虽不及其兄,但他对北宋的贡献不可抹灭。





上一篇:白居易义修八节滩  
下一篇:人杰地灵相公庄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