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

     2006-07-02 14:30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洛阳史话 > 正文

 

北宋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开国皇帝赵匡胤依靠兵将发动“陈桥兵变”而取得了皇位。其开国元勋大部分都是武将和读书不多的文臣,但其中也不乏治国能臣,赵普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读书不多,太祖赵匡胤曾劝赵普多读些书。但据说在赵普死后,人们在整理其遗物时,只发现有半部《论语》。然而,身为宰相的他却能很好地帮助两位皇帝治理国家,故人称他“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922--992),字则平,原籍幽州蓟县(今北京一带)。他15岁随父迁居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后又迁到河南洛阳定居下来,故也有人认为他是洛阳人。赵昔在北宋建立及北宋初年为赵宋立下汗马大功,他三次入相,忠心耿耿辅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

 

后晋开运三年(946)赵普离开家乡洛阳,到一藩镇幕府供职,以此开始其政治生涯。后周显德元年(954),永兴军节度使刘祠提拔赵普为其从事。次年刘祠死于任上,临终时向朝廷遗表推荐赵普。显德三年(956)二月,后周派兵攻占了南唐的滁州,宰相苊质力荐赵普出任该州军事判官。正是在滁州期间,赵普结识了随周世宗前来参战的禁军殿前都虞侯赵匡胤,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也是在此时,赵匡胤的父亲马军副指挥使赵弘殷在滁州之役中病倒。赵普对他关怀备至,不辞辛劳,送药喂药,朝夕伺候。赵弘殷对赵普十分感激,便以同为蓟人,又都在洛阳居住为名,认赵普为自己的同族。这更加深了赵普与赵匡胤一家的感情。同年十月,赵匡胤升任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遂表请周世宗提拔赵普为节度推官。从此,赵普便一直在赵匡胤身边任职。显德六年(959)元月,周世宗去世,其年仅七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此即周恭帝。他以赵匡胤为宋州归继军节度使,赵普为掌书记。

 

显德七年(960)元旦,镇、安二州谎报北汉与辽军入侵,宰相范质、王溥便派赵匡胤领禁军出城北上抵御。当禁军行至京师北二十里的陈桥驿时,军心浮动,纷纷要拥立赵匡胤为天子。赵普与赵光义趁机力劝赵匡胤登极,并不等赵匡胤表态,就已将黄袍加其身上,然后挥师返京,在殿前指挥使石守信的配合下,使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就这样轻易地夺取了皇位,建立了北宋王朝。

 

在“陈桥兵变”中,赵普是主要策划者和决策者之一,因此,赵匡胤登级后,赵普连连高升,由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升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为枢密使、检校太保,渐渐进人中央权力中心。乾德三年(965),赵普出任宰相。

 

不仅在“陈桥兵变”及北宋建立中,赵普荣立大功,而且在此后数十年间,他也是忠心不二,处处为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出谋划策。

 

首先,赵普力劝赵匡胤夺回禁军首令统率禁军的兵权,并取消了殿前都点检之职。接着,赵匡胤又演出一场“杯酒释兵权”之戏,夺回功臣手中的大权,派他们到各地任名高权小的节度使,令他们享受丰厚的物质待遇。而禁军大权则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从此未再发生禁军首领政变夺权的事件,也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兵士拥立皇帝之怪风。

 

其次,赵普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在兵制、地方官制、中央官制及法律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从而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重新形成。在当时,北宋王朝北面有北汉和辽,南面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割据势力,面临着统一的艰巨任务。如何统一,其战略策略非常重要。赵普主张先南后北,即先削平南方诸国,然后再回头北伐。赵匡胤、赵光义二帝正是采纳了赵普的正确策略,先后用了近20年南征北伐,从而结束了几十年的五代十国纷乱局面,基本上统一了中国。

 

第三,在治理国家上,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选贤任能,坚持正义,秉公办事。在不少事情上,他敢于同皇帝争曲直,为贤能者争地位,使作恶者受惩处,得到了太祖太宗的极高评价。

 

随着身份地位的提高,身为宰相的赵昔也暴露出其自身的一些劣根性,如纳贿、犯禁令私运木料大修宅第、谋私利等等,受到了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人的弹劾。开宝六年六月,宋太祖下诏让两名参知政事(副相)与赵普轮流处理政事,“以分其权”;接着于八月罢免了赵普的宰相之职,改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开宝九年(976)十月,年仅五十岁的宋太祖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其弟赵光义继位,此即宋太宗。赵光义素与赵普不睦,当年十一月即罢赵普节度使,接着召其入京闲居。太平兴国元年(976)三月才又安排他为太子少保之闲职。但是,赵普手中不仅掌握着昭宪太后(太祖之母)有关皇位继承顺序的“金匮之盟”,而且他在以后诸多问题上的表现逐渐取得了宋太宗的信任。因此,赵光义决心启用赵普,首先任命他为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接着,赵普第二次入相。第二年十月,宋太宗以赵普年岁已高,“不容烦以枢务”为由,再免其相,令其为武胜节度使。雍熙四年(987)二月,赵普改任山西东道节度使,改封许国公。端拱元年(988)又任太保兼侍中,第三次入朝为宰相。朝臣称他是“国之熏臣”,万事非“毗倚”他不可。

 

淳化元年(990)赵普三次上表请求致仕(退休),太宗勉强同意,但让他以宰相的身份兼任西京洛阳留守、河南尹之职。淳化三年(992)春,赵普以“老衰久病”三次上表乞骸骨(终身退休),宋太宗只好答应,并于三月授予他太师,按宰相待遇供其给养。七月十四日,赵普病故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太宗闻讯,痛哭涕泣,盛赞赵普“能断大事”、“尽忠国家,真社稷臣”,追封其为尚书公,封真定王,谥曰忠献。次年二月,赵普被葬于洛阳邙山。





上一篇:人杰地灵相公庄  
下一篇:独乐园修史出《通鉴》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