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克洛阳与福王被杀

     2006-07-02 14:30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洛阳史话 > 正文

 

明朝自万历十年(1582)大学士张居正病逝,他所推行的改革很快被明神宗全盘否定,明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在一度振作之后,又再次腐败下去,终于陷入了统治危机。

 

明神宗在历史上以昏庸著称。他在位48年当中竟有约20年不理朝政,大臣要求召见面奏国事,也很少得到允许,奏疏往往“留中”不予批示,整个朝政陷入半瘫痪状态。然而,他对金银珠宝却是贪婪无厌,派出大批宦官和锦衣卫官校前往各地“开矿”、“征税”,倚仗至高无上的皇权恣意掠夺民间财产。其后的明熹宗(1621--1627年在位)自己不理政事,信用太监魏忠贤,致使宦官势力大增。再加全国范围的水旱蝗灾接连不断,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大批农民破产流亡。1627年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他倒想重振朝纲,遂任用正直之士,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但是,此时的天下,人心思乱,明朝已呈土崩之势。

 

1627年陕北白水县农民首先举义,从而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接着,府谷、汉南等地群众起而响应,安塞县的高迎祥、米脂县的李自成等也都相继举起义旗,起义的浪涛迅速波及到整个陕北高原。各地起义军经过几年的分散斗争,逐渐认识到必须团结一致,集中力量,遂共推高迎祥为首领,统一指挥起义军。这样,起义军势力不断扩大。由于明朝不断派兵围剿,义军遂突破陕西,进入河南。崇祯六年(1633),高迎祥的起义军攻破渑池、宜阳,到达洛阳外围。由于洛阳城坚池深,起义军绕洛阳城东去。

 

崇祯八年(1635),各地起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的荥阳大会,接受了高迎祥部下李自成提出的“联合作战,分兵迎击”敌人的正确策略,使义军由各地流动作战,走向联合作战的道路。会后,起义军分兵五路,迎击官军。主力由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率领,迅速东进,人安徽,占凤阳,毁皇陵、焚兴龙寺,引起明王朝极度恐慌。至此,黄河、长江间的广大地区,都成为农民军活动的势力范围。

 

祟祯九年(1636),高迎祥、李自成攻占伊阳(今汝阳)、嵩县。接着,又转战灵宝,占领陕州、渑池、新安,围困洛阳。由于明廷令左良玉、祖宽二军急赴洛阳增援,农民军遂退兵进入陕西。同年,高迎祥在陕西不幸陷敌牺牲,李自成被义军推举为闯王,继续在陕川边境坚持斗争。明王朝令大刽子手杨嗣昌为兵部尚书,统领明军镇压起义军。杨制定了严密的“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军事围剿计划。即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起义军主要活动地区为“四正”,派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西、江南、四川为“六隅”,派六巡抚“分防而协剿”;四正六隅合成“十面网”,从四面八方向农民军合围进剿。此计划的确给起义军带来了较大威胁,也使义军损失较重。祟祯十一年(1638),李自成带少数残兵突出重围,进入商雒山中,一方面避敌锐气,一方面积极休整,积

蓄力量。

 

1640年,李自成起义军在鱼腹山中渡过了困难时期,在全国反明起义重新走向高潮的形势下,率军挺进河南。

 

此时的河南人民正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一方面是明朝统治者,特别是福王朱常洵的严重搜刮,另一方面又遭受了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河南人民急切盼望着农民起义军的到来。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是神宗特别宠爱的郑贵妃所生。神宗在郑贵妃的怂恿下,欲立常洵为储君,这引起了众多朝臣的反对,因为封建继承是有长幼之序的。万历二十九年(1601),神宗在众臣议论的压力下,不得不立长于朱常洛为太子,同时,封朱常洵为福王,封地为河南。但福王受封后并未就藩,仍住在宫中。福王结婚的费用竟高达三十万两白银,营建洛阳的福王邸府(今洛阳青年宫一带),又花费白银二十八万两,超过常规费用的十倍。这引起朝廷内外一片哗然。大臣们又掀起了力劝皇上遣福王就藩的高潮。神宗无奈,只好让福王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三月就藩洛阳,福王临行出官门,又被“召还数四,期以三岁一入朝”。为了安慰爱子,神宗又下诏赐福王庄田四万顷。朝廷重臣认为超过常例太多,神宗不许。后朱常洵本人也觉得有点太过分,上疏奏辞,才减为二万顷。为划定这二万顷庄田,把中州的沃土肥田占净仍不足额,无奈又到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圈定了一部分。另外“帝所遣税使、矿使遍天下,月有进奉。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山积,他搜刮赢羡亿万计,至是多以资常洵。”((明史·朱常洵传))而朱常洵仍嫌不足,又上奏神宗,要求把原来抄没宰相张居正的财产,以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并四川榷茶、盐井收入全赏给自己,又请淮盐引千三百,设店洛阳,垄断洛阳盐市。天下皆知“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大内。”((明史·朱常洵传))

 

不仅仅是福王,其他像周王、郑王、崇王、唐王、潞王等都封在河南就藩,他们的田庄遍及各地。当时仅十五家贵族就占去河南一半以上的土地。严重的土地兼并,使得农民大量破产流亡。而明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还要拼命加派赋税,名目之多,不胜枚举,数量之大,无法计算。河南人民无以生计,广大农村呈现出“村落丘墟,人烟断绝”的凄惨景象。就是繁华一时的洛阳附近,也是一片荒凉,十室九空。

 

崇祯十三年(1640),“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洛阳地区五谷不收,贫苦之人把树皮、草根食尽后,就吃干牛羊皮、雁屎等。洛阳周围死人相弃于道,无人埋葬。而福王“不忧念宗人百姓”,还依仗权势,加紧对人民进行搜刮,自己“闭阁饮醇酒,所好惟妇女倡乐”,过着荒淫无耻的糜烂生活。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聚众造反,并日夜盼着李白成农民军的到来。

 

就是在此情况下,1640年秋,“自成……以五十骑突围走,由郧、均向伊、洛,河南饥民相率归之,复大振”,使起义队伍迅速壮大。李自成还根据河南的实际情况,适时地提出了“除暴恤民”,“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开仓济贫”等口号。他还特别强调部队的纪律,提出“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这一系列政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李自成农民军进入河南西部后,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迅速东进,1640年十二月中旬,大军抵宜阳城下,并连续攻城,拿下宜阳县城。接着,又横扫豫西,连连攻占卢氏、陕州、灵宝、渑池、新安、偃师、密县、宝丰等地,使洛阳成为一座孤城。

 

面对李自成农民军在豫西的迅猛发展,洛阳城内的福王和大小官员恐慌不安。为了保命,他们急忙请求明政府火速派兵增援。明祟祯皇帝大为震惊,遂于祟祯十四年(1641)元月急命“参政王胤昌帅众警备,总兵王绍禹、别将刘见义、灵泰各引兵至”洛阳,又纠集了一些地主武装,加强对洛阳的防守,并开挖护城河,修筑城垣,企图进行顽抗。

 

李自成率兵到洛阳城下,将洛阳团团包围起来。朱常洵感到大势不妙,急忙“召三将人,赐宴加礼,精醪犒军”,企图以此骗取明军为他卖命,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福王并不相信守城明军,拒绝三将人城。后来不得不将王绍禹放人城里,但仍将刘、罗之军拒之洛阳城东关之外,让其抵抗起义军。这些兵将早就对福王恨之入骨,他们不满地说:王府里藏着金银百万,却叫我们饿着肚子和农民军作战,谁愿白白地去为他送死。于是全军骚动,整个洛阳城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正月十七日,李自成命农民军全面攻城,守卫在东城门外的敌军将领刘见义、罗泰等自知无力抵御,遂决定发动兵变。十八日夜,他们放火烧掉土门,率部众绕道向西而去,到达七里河投降了农民军。李自成命刘、罗率部反击明军,回头进攻洛阳城。十九日,起义军兵分四路,从东、西、南、北四门同时发动攻势。经过一昼夜激战,虽未能攻进城内,但摸清了城内敌军兵力的布署情况。东门守备较强,北门兵力较弱。于是,李自成当机立断,改变战略布置,下令收缩兵员,集中主力,进攻北门。当时守在北门的是总兵王绍禹。他平时肆虐残暴,克扣军饷,部下怨声载道。这天半夜,守城明军发动兵变,杀部分守堞士兵,放火烧了城楼,于城上倒戈,大开洛阳北城门,起义军蜂拥而入,迅速攻占了福王府及各城门,占领了洛阳城。义军打开福王府和官府的仓库和地窑,取得粮食数万石、金银数十万及各种财宝无数。除留下一少部分作为义军粮饷外,其余全部分给贫穷百姓,并放火烧毁福王府,大火三日不绝。

 

起义军攻克洛阳,福王朱常洵和他儿子朱由崧化装缒城而出,隐藏在城东郊的迎恩寺(今洛一高)里。后来朱由崧潜逃,而常洵因体态特肥,无力逃跑,被义军搜捕归案。次日,在城西周公庙广场,李自成亲自主持群众大会,宣布了朱常洵“剥削穷人,视其冻馁”等累累罪状,并当众处死了这个罪大恶极的明朝藩王及明朝前兵部尚书吕维棋、河南知府亢孟桧等反动官僚。喜讯传开,闻讯而从几十里、几百里外赶来的穷苦百姓,纷纷要求参加起义军。史载:“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豫变纪略》)    李自成攻克洛阳之战,是明末农民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史称“洛阳新破,所在震惊”,“中原一块土地,朝不保夕”,“自是而后,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敌,诸将皆望风走。”崇祯皇帝听到洛阳失守,叔叔福王朱常洵被杀的消息后,气急败坏,下令将总兵王绍禹立即处死,将河南巡抚李仙凤逮捕治罪。兵部尚书杨嗣昌也吓得被迫自杀。农民军攻克洛阳,鼓舞了士气,壮大了队伍,扭转整个战局,从此以后,农民军开始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劣势变为优势,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兵攻克京城北京,明朝彻底灭亡。





上一篇:洛阳英雄抗倭寇  
下一篇:捻军与洛阳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