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志清
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新社同志,在开发与建设大洛南的同时,着力编出《洛阳历史之最》、《洛阳历史名人》、《洛阳历史事件》等等这样一套较为全面地、系统地反映洛阳历史文化方面的丛书,实在令人敬佩。一个民族的性格,往往是通过自己的精英人物来体现的。这方面,《洛阳历史人物》和《洛阳历史事件》给人以足够的启迪。引发人们辨证的、历史的思考,它们的价值将会伴随岁月的推移,充分地显示出来。
古都洛阳,从三代算起,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决不止于100件或200件。历史学家治史,特别是大史家写历史,是面对社会现实,讲求社会功用的。史学泰斗司马迁著《史记》,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以及二十四史编撰者莫不如此。特别是司马迁和司马光,尤为注重并且非常善于叙写历史事件。他们的著作包含着两种选择:一是有重大历史意义,二是有一定的历史经验教训。比如本书开局的“大禹治水开伊阙”,就不单单的一篇传说故事,而是人类发展史上“听天由命”和“人定胜天”的重大转折。作家朱增泉来到洛阳,站在“伊阙”之下,就曾抒发了一连串充满哲理的遐思——
“人类回看自己身后的投影时,会发现那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我们的华夏祖先是从哪里出发,一路走到今天?……我找到了一个确切答案:从洛阳。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华夏祖先正是从洛阳出发,走出洪荒时代,踏上了开拓华夏文明的漫漫长路。墙上那副中国地图,我向来把它看成是一位古典英雄的宽阔胸脯,洛阳就位于他左前胸通常是挂勋章的那个位置。修造中国文明史的第一枚功勋章,的确应该授予洛阳人大禹!……
“大禹治水的胜利,意味着我们听天由命的远古祖先,在大自然的威力下匍伏了千百万年之后,终于依靠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取得了征服自然的初战胜利,从此勇敢地站立起来,同大自然开始了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伟大对话……”
本书选入的“刘邦南宫论三杰”,也很耐人品味。刘邦总结战胜项羽缘由,有着非常复杂的心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筹给养,我不如萧何:运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刘邦非常自负地说:“我能用此三杰!”一般读者阅读到此,除了佩服刘邦,也就不再深入想了。而当时的张良听了刘邦的总结,却冒出了一身冷汗,积极寻找退路,最后得以自保;韩信不悟此理,沾沾自喜,终因功高震主惨遭杀害并累及三族。封建皇帝是天下最矛盾的人,既希望“人杰”帮助他,又害怕“人杰”威胁他的宝座。哪位读者如果认为刘邦是虚心向他的下属学习,大张旗鼓地表彰三杰的才能,树立他们的功绩,这就显得有些天真了。刘邦用三杰战胜项羽是事实,但大业成就以后故意发出此等高论,只能领会为对三杰的警告。这次谈话的微妙,反映了汉初众多显赫人物的心态。《洛阳历史事件》一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认真细读,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形象地让你了解历史真相,并且由表及里地让你懂得一些经验教训,悟出一点道理,这就需要认真地进行历史思考才能做到。诸如“汉光武兴办太学”、“孝文帝南征迁都”、“嵇康魂断汉魏城”、“诗圣诗仙会洛阳”等等,都是富有思辩意义的文章。一位历史学家说得好:任何前贤都不可能穷尽对历史的阐释,当代的读者自有当代的需要和眼光。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洛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源头,从这里可以把读者的视野延伸到遥远的过去,再从遥远的过去审视现实,进而投向未来,在自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感结合的基础上,焕发出更多的期望、激情、智慧和勇气,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才能和创造精神。李新社先生是一位可敬的党政领导干部,他礼贤下士,能够和很多布衣交朋友。我热爱他的事业,也是他主编的所有读物最忠实的读者,盼望他主编的反映洛阳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一部连着一部,犹如春风吹拂百花园,万紫千红、竞相开放,使古老而又年轻的洛阳更加丰富多彩。
注:作者为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洛阳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Xiaohe
- 宜阳:寻村镇更名为香鹿山镇 2011-08-08
- 六十七、唐玄奘天竺取经 2009-09-02
- 六十六、李世民悉定河洛 2009-09-02
- 六十五、瓦岗军围困东都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