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事件》写在前面的话——李新社

     2009-04-28 17:16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纵览 > 洛阳史话 > 正文

写在前面

    司马迁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西晋左思也说:"河洛为王者之里。"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洛阳是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的中心,是中国社会兴衰治乱、政治风云变幻、人间悲欢离合的策源地。

  无数的历史事件都因洛阳而起。

  洛阳为"天下之中"。东有虎牢之险,西有崤函之固,南有伊阙之关,北有黄河天堑。伊洛瀍涧四水纵横,气候温和,土质肥沃。交通上,洛阳素有"十省通衢"之称。早在西周,并至唐宋,洛阳就是世界交通网的中心。她西通西亚诸国,南达越南,东达朝鲜半岛。尤其是隋唐大运河,全长四千多公里,连接中国五大水系,洛阳是中心枢纽。

  险要的地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使洛阳自古就成为帝王择都的"首善之区"。

  通观中国历史,正常的年代,都城均在洛阳。除西周、西汉、隋朝、唐朝在西安,东晋在南京,北宋在开封,南宋在杭州,元明清在北京之外,其余时间大都在洛阳。即使以上这些朝代,洛阳的地位有时也不次于首都。可以说,北宋以前,洛阳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副中心。我们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简略地回顾一下都城不在洛阳的历史。

     (F代表牵引力,箭头代表牵引力的方向)

  西周初期,周武王出于统治全国的考虑,早已有迁都洛阳之想法,后由周公辅佐周成王营建了洛邑。因此,当时实行的是一国二都制,后来东周时实行了一国一都制,长安淡出,从这一意义上看,说西周的都城在洛阳也不为过。

  西汉初期,刘邦首先定都洛阳,曾在洛阳南宫论三杰,只是后来听从了娄敬、张良的建议才西迁长安。但洛阳一直是西汉重要的陪都。后来,东汉定都洛阳正是历史的必然。传统意义洛阳是"天下之中",也是实际意义的"统治中心",她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进入三国后,洛阳是稳定的政治中心,渴望返回旧都洛阳一直是蜀吴两国追求的目标。

  西晋后的东晋定都南京,实是无奈。回到旧都是统治者的最高理想,多少英雄志士也曾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北魏先是定都平城,公元491年孝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迁都洛阳。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严重分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后来的历史证明了,只有迁都,才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

  隋唐二代,初期都定都长安,但后来,统治者很快就感觉到洛阳战略位置重于长安,于是就有隋炀帝杨广的营建东都的史实。隋代的短命决非选择洛阳的错误,历史学家早已有定论,而定都洛阳倒是从一侧面证明了杨广的英明之处。唐代的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就要重修洛阳宫,只因魏征的劝谏而作罢。但稍后不久,便修复了东都,自此,唐代便有了"一国两京"制,到了唐高宗,在武则天的怂恿下,干脆移都洛阳。武则天执政后,一生挚爱洛阳,把东都改成了"神都",定洛河为"圣河"。长安再一次淡出。后来的唐玄宗,前后大约有十年时间在洛阳,开启了"开元盛世",将中国的封建时代推向了极致,后来移都长安后,都城偏西,战争难以控制,很快爆发了"安史之乱",当然这里也有其它的原因,于是,中国封建时代由此开始衰落。洛阳为唐都的60多年,其中50年处于盛唐之世,达到了中华民族在都置沿革史上的顶峰。

  宋代初期,赵匡胤因出生洛阳,一直有定都洛阳的念头,只因赵光义等人的劝说而作罢。宋代中晚期,范仲淹多次上书皇帝,建议迁都洛阳,均被拒绝,范公嘱咐后代,自己死后一定要在洛阳选块墓地,以证明自己意见的正确。开封由于无险可守,过早地结束了大宋江山,史实证明了范仲淹的远见。

  南宋和东晋的情形一样,均为历史的无奈。统治者常常怀恋北方,陆游的"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可以说,只要是正常的年代,都城均在洛阳,洛阳是人们心目中的"旧都"。

  元明清选址北京,如同大运河改道,似乎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里由于各方面发生了变化,即使如此,洛阳依然有其地位,金代定洛阳为"中京",明代,洛阳是最大的"王府",其规模按仅次于都城的标准建设。城内有"伊王"、"福王"二府,尤为福王府规模宏大,十倍于常制,气派凌于河南府之上。清朝时,洛阳曾为光绪皇帝行宫,民国时期,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事变,日军进军上海,直逼南京,1月30日,南京政府发表了迁都洛阳的宣言,次日即迁都洛阳。洛阳也曾为中华民国的首都。

  大史学家司马光在洛阳写完《资治通鉴》后,吟出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此话出自史学家之口,实为可信之言。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历史上无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洛阳了。

  回望洛都,令人难禁怀恋那潮起潮落的历史长河,洛阳多少次被夷为平地,多少次在涅槃中又获新生,多少历史转折、多少丰功伟绩、多少民族光辉、多少感叹惋惜,不令我后人心潮澎湃、鉴前思今?

  走进洛阳,你能谛听到洛阳人前进脚步声中,还有着那美妙的汉风唐韵。

  洛阳人将唱着歌谣和大曲,去悟读那深伏在泥沙灰烬中、蜿蜒于伊洛盆地的辉煌历史。洛阳人还会写下新的历史诗史!

  不是吗?亲爱的朋友。
                                             李新社
                                                    冬日于洛南





上一篇:《洛阳历史事件》序  
下一篇:一、河图洛书开天地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