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腔是北方戏曲中用木梆子加强节奏的一种声腔。豫西梆子是河南境内梆子腔系的重要支脉。又叫“西府调”。其前身是“靠山簧”,或称“靠山吼”、“靠调”。其以洛阳为中心,演唱在豫西各地。豫西梆子演唱风格粗犷通俗,音乐唱腔豪放宏亮为豫西人民所喜闻乐见。上世纪30年代与豫东梆子融合成河南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梆子改称豫剧,豫西梆子便称为豫剧豫西调。
豫西梆子形成的渊源与豫西地区所处的位置密不可分。这里位居陕、晋、豫三省交界,虽有潼关和黄河阻隔,但其地理位置、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语系音调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十分相近。数百年来,作为豫西民间艺术的梆子戏,外与秦腔、蒲剧、(皮)黄戏,内与罗戏、越凋之间,来往交流渗透,互相借鉴吸收,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唱腔特点。清同治、光绪年间,豫酉梆子的势力范围以洛阳为中心已达豫西的18个州县。
豫西梆子是与相对于豫东梆子(豫东调)而言的。形成之初,戏班全由男性组成。唱腔风格苍劲、悲壮、深沉、浑厚。传统演唱法全用真声,大声大口,赝腔带“咦”,寒韵(落4、7)较多,且长于鼻音。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便于表现悲剧的突出功能。
上世纪30年代,洛阳女演员常香玉到开封演出,发现了豫东梆子的高音特点,便将它融进了自己的唱腔,扩大豫西梆子的音域。她通过东西合流的新声腔加工,创造了多套庄重、活泼,有喜、有悲,音色优美,韵味甜浓的常派唱腔。30年代末成名于洛阳的世界、华乐等剧院的“十八兰”之一的崔兰田,在豫西梆子“下五音”的基础上,吸收豫东梆子“上五音”的唱法,在浑厚圆润的唱腔里出现了清脆明丽的神韵,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豫西梆子通过它的女演员们对豫东梆子的借鉴、吸收,加之对文场器乐定调的升高,完成了旦角唱腔的革新,经东西合流使豫西梆子的旦角唱腔发展得更加成熟完美。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旦角剧目占据豫西梆子舞台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Xiaohe
- 传世经典《锁麟囊》在洛倾情献演 2012-04-26
- 1人对决22人 象棋车轮大战吸引眼球 2012-02-06
- 我市举办中国古筝名家演奏会 2011-11-08
- 洛阳妞京城唱响《盛世牡丹》 201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