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汉以降,以宫廷礼乐为中心的雅乐,日趋僵化式微。尤其是经过秦末、新莽、汉末三次大的战乱,显示帝王尊严的雅乐几乎一蹶不振。而来自民间的各种俗乐尤其是琳琅满目的百戏,却生机勃勃,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秦统一六国后,专门设立了乐舞百戏的管理机构。汉朝建立后,汉武帝和以后的历代皇帝,大都喜欢看歌舞百戏的演出。
东汉时期,歌舞百戏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据史书记载,每年正月初一,天子在京城洛阳德阳殿举行朝会,宴赏百官外臣。殿的周围可容纳万人,是演出百戏的理想场所。每年朝会,都要上演百戏。百戏是古代杂技的总称。在乐曲声冲,演出开始,有角力的、走索的、骑射的、玩魔术的、耍车技的,还有展示珍禽异兽的。节目之多,场面之大,技巧之绍,实属空前。东汉明帝时,在今白马寺西北的平乐村建起了华贵富丽,形制宏伟的平乐观,可算是我国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专门的百戏演出场所。
和帝时,兰台令史李尤曾奉诏作《平乐观赋》,对当时在那里的百戏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除百戏外,汉宫中还经常举办其它形式的歌舞活动。傩戏便是一种。这是一项有百余人参加演出的群众歌舞活动。傩,音nuo,本身是指旧时驱逐疫鬼的歌舞演出。它源于原始社会的集体狩猎舞蹈。后经不断演化,传人宫中。
汉末丞相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史称“三曹”,都十分喜欢歌舞百戏。史书上说,曹操“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还说他:“登高必赋,乃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多才多艺,又十分爱惜音乐百戏人才。曹丕也酷爱歌舞百戏。他在洛阳当了皇帝,不顾“国有大丧,废乐三年”的老制度,在其父曹操去世不久,就张宴设乐,大演百戏。曹植也是个戏迷,对歌舞有极高的鉴赏力。京都洛阳的平乐观,是他经常光顾观赏百戏歌舞的去处。他在{名都篇}中写道:“名都串妖女,京洛出少年。“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呜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生动地描写了在乎乐观游赏观戏的情景。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对百戏也十分重视,他效仿平乐观建造了总章观,以备百戏演出,宫中“习伎歌者,各有数千。”
责任编辑:Xiaohe
- 传世经典《锁麟囊》在洛倾情献演 2012-04-26
- 1人对决22人 象棋车轮大战吸引眼球 2012-02-06
- 我市举办中国古筝名家演奏会 2011-11-08
- 洛阳妞京城唱响《盛世牡丹》 201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