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谟是唐玄宗时期名扬天下的洛阳吹笛高手。笛,又称笛子,在中原地区有悠久的演变史,如在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墓葬中,就出土了距今约8000年的“骨笛”。汉代以后,笛已在宫廷、军队的鼓吹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到了唐朝,笛的形制与现在的形制基本相似了,并且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乐器。唐朝宫廷的十部乐中,笛成了一件不可替代的乐器。同时,笛子演奏在洛阳民间很活跃,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洛城,即洛阳城。折柳,即乐府横吹曲《折杨柳》,内容多抒离别之情。
一支简单的笛子,并无半音、和声以及复调,却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而且较之其他的乐器来说,笛子更具抽象、含蓄、朦胧的艺术特质。唐代已出现一批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如李谟、孙楚秀、尤承恩、云朝霞等。其中,李谟的演技最高,其笛子演奏在开元年间号称“天下第一”。
有关李谟的传说很多。唐代诗人张祜曾有一诗,题目就是《李谟笛》。诗是这样写的:“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张祜诗中提到了李谟偷曲的故事。据说,在一个元宵节的前夜,唐玄宗在东都上阳宫中命乐师谱写了新曲《紫云回》,并亲自演奏。次日夜,玄宗微服出外观灯,从一家酒楼传来《紫云回》的笛声,玄宗大吃一惊。次日,玄宗秘密派人捉来吹笛者,追问其详。来人称是李谟,前夜在上阳宫外听到此曲,因此学会。玄宗又命他吹奏其他曲子,果然技法高超,笛声优美,因此就将他留在宫中,成为一名宫廷乐师。关于此事,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曾替李谟辩护。他说:“上阳宫宫院深深,笛声无法传出,李谟无从偷曲。且李谟为教坊弟子,演奏新曲是其本职工作,不必窃曲!”辨析了李谟偷谱之事后又说:“李谟曾吹笛于江上舟中,能使微风骤至,舟人贾客有怨叹悲泣之声。”李谟的笛艺,真可谓非同寻常。
但是,胡震亨的见解并不正确,在夜深之时,笛声确实可传播甚远,李白不是说“散入春风满洛城”吗?
有一次,李谟在越州演奏笛子,众人纷纷称妙。在场的一老者却道:“先生的笛子吹得好是好,只是夹有龟兹乐的音调,在第十三段也吹错了一个调,不知先生察觉否?”李谟大吃一惊,于是就请老人吹奏以正视听。老人说:“你这笛子虽好,然而经不起高音,吹到高处必破无疑。”老人接过竹笛,稍一凝神,便吹起来,笛声比李谟的更为嘹亮纯正,众人听得发呆,当吹到第十三段时,旋律急促高昂,只听“叭”的一声,竹笛果然爆裂。此时老人从怀中掏出一支紫竹笛接着吹,这回的声音与前时不同,高急处如雏凤婉啼,低回处则如游龙戏水,一曲终了,李谟及众人瞠目结舌。李谟请求拜师,老者正色说:“如若拜师,可于明早到寒舍一见。”第二天一早,李谟来到老者的茅屋,但人去屋空,只留下那支紫竹笛在桌上,笛上新刻四个小字:“艺无止境。”李谟恭恭敬敬地收起竹笛,连夜赶回洛阳去了。从此,李谟更加谦虚好学,技艺大进。
责任编辑:Xiaohe
- 传世经典《锁麟囊》在洛倾情献演 2012-04-26
- 1人对决22人 象棋车轮大战吸引眼球 2012-02-06
- 我市举办中国古筝名家演奏会 2011-11-08
- 洛阳妞京城唱响《盛世牡丹》 201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