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树临风
洛阳郊区有个村子叫夜叉磨,传说很早以前村口有个水磨坊,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掌管着水磨坊,村里的人谁家过红白喜事,当天晚上把粮食放在门口,第二天粮食就磨成了面粉。人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个姑娘,只知道有个夜叉在保护着姑娘。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也因夜叉磨的神奇被叫做夜叉磨村。后来几百年,谁也没见过水磨坊,只有村子和村名一直保留了下来。夜叉磨村究竟有没有过水磨坊?到底有没有一个漂亮的姑娘掌管着磨坊?到底有没有夜叉在保护姑娘,村子里的老人说有,可是没有物证,传说虽然美丽,但不足以让人信服,所以,几百年来关于夜叉磨的传说一直是个难解的谜。
公元两千零三年,夜叉磨村和他们耕种了几千年的土地被规划成了新区建设用地,不到半年时间,夜叉磨村子和庄稼没了,一条条大路在原野上伸展,一幢幢高楼在夜叉磨村废墟上拔地而起,一个老汉望着那些吼叫着的施工机械流泪了,夜叉磨村没了……。
忽然有一天,一个挖掘机操作手感到挖掘铲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他又重复了好几次,挖掘铲还是挖不下去,他开始绕着周围挖下去,同样碰到了坚硬的东西。不肯服输的操作手加大马力挖下去,一块大青石被挖了上来。老汉看到了这一幕,同时神使鬼差地让他看见了大青石上的雕刻。老汉不顾一切地跑了过来,叫停了操作手。老汉看不懂石头上的图案,老汉给文物考古队打了电话。文物考古队的人来了,料定下面有古迹,全面叫停了这个地方的施工,并开始了人工挖掘。
一个月后,这里成了新闻的发源地,许多记者都来报道这里的重大发现。我们栏目总是迟新闻一步,不过,我们并也不以为是失误,新闻是轻骑兵、先头部队,而我们是大部队,他们只是给个信号,我们却能给大家详细内情。
文物考古队队长是个看上去有点滑头的人,其实他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考古工作者,只是常年挖坟掘墓的,与黄土、白骨、随葬品打交道,不得不学一些幽默和滑稽,调节一下常常紧绷的神经。那天,我和另一位同事开着车到考古队拉上他直接来到了挖掘现场。到了现场,我发现,挖掘工作已经停止,只有错落有致的大青石块(每一块大约有两吨,有长方形的,也有正方形的,还有圆台形的)静静地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仔细观察这些石头安放的形制,中间好像是个圆,南北好像是两条石槽,石头上有人工开凿的圆洞、凹槽,、石纹。这是一个什么设施呢?队长告诉我说:“我们挖掘完后,专门从北京请了几位专家来看,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水利调节设施,理由是,此处距隋唐城遗址不远,历史记载,隋唐城里水系非常发达,因为洛河水夏季和冬季水量不同,需要一个调节设施,从而保证城内水系常年保持一个相对平均的水量,所以,这可能就是当时用于调节水量的设施;另一种说法是水能利用设施,这里当时很可能是一个大型面粉厂,利用水能进行面粉加工。
对于这两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定论。
那么,你倾向哪一种说法呢?队长开始玩花头了,他说:“传说虽然美丽,但考古不相信传说,科学虽然严谨,但考古受传说的诱惑。”
他等于什么都没说。
和他不一样的是前面提到的那位老汉,他在我们镜头前是振振有词:“这就是水磨!我们村的人都这么说。你看,这是安装水轮轴的石口,这是房子顶柱的基石。这肯定是水磨!”
那块刻有图案的石头呢?据说队长说,他们搬回队部了,他们研究了老半天,并没有看懂那图案,有人说是夜叉,有人说是一种装饰。据老汉描述,这是一个好象一个举起的拳头,拳头上蒙着一块丝帛,正中央有一只眼睛,图案只是这种形状的素描。夜叉到底是什么呢?夜叉是梵文(yakas)的音译,意译是“捷疾鬼”,佛经说它是一种吃人的恶鬼,但也被列为保护佛教的《天龙八部》之一。佛经说,拥护佛教的有诸天和龙等八部,即:天、龙、夜叉、乾哒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候罗伽。夜叉既然是鬼,其模样就难以料定了。
假如,发现的水利设施是一座大型水磨,那么流传很长时间的传说之谜就揭开了。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是夜叉磨!”
老汉为何如此坚信这个传说呢?
“村子没了,子孙们会忘记村子的,忘记他们的根。有了它,根子就在。”
其实,我看这个发现意义还要大。现代化城市有了这个遗址,使这个城市有了历史的纵深感和文化的厚度,高楼不再孤立,人们不再乏味,尽管这只是几块石头,但由于它的传说,由于它的沉睡,由于它还有很多迷没有解开,使它具有了历史文化的价值。我觉得“水调说”也好,“水能说”也好,都不如传说好。
可能是这个遗址太小,不足以开辟成旅游胜地,就是说没有经济开发价值,我只在考古队看见过修整规划图,看见过因此而拐了一个大弯的道路,而没有看见过修整后的夜叉磨遗址。不过我相信它一定能修整好,绝对不会再被破坏,因为,夜叉磨村的村民在保护着它。
(作者系河洛文化网牡丹论坛网友:河树临风。感谢支持 。)
责任编辑:Xiaohe
- 一块古碑见证清代商业贸易 冯安和老汉热心保护捐献 2012-11-23
- 龙门擂鼓台建筑遗址考古新成果 2012-11-15
- 走进午夜守墓人 2012-03-13
- 偃师发现一明代秦家大院 201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