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环抱的宜阳县赵保乡,有一座有着72年历史的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不同的是,这里的图书大部分是该村群众和志愿者捐献的。它也被人亲切地称为“大众图书馆”。
宜阳县赵保是豫西老革命根据地之一。大众图书馆自1939年创建后,当时对宣传革命思想,组织抗日活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书馆管理员 张春池: (这儿)原来是地下党的秘密组织。为啥设立个图书馆呢,是(为了)对外来往的人员方便。因为那时候是搞地下秘密活动,这都是培养青年输送到延安抗大为这个八路军输送人才。】
记者:后来一直办着的吗?
一直办着的,到日本来咱这儿1944年,这时候兵荒马乱的时候这图书馆(才)停了。】
解放后,曾在这里战斗过的老革命和一些群众自发的捐款、捐书,又重建了“赵保大众图书馆”。目前,该馆已有藏书1.2万册,各种报纸、杂志十几份。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读书阅报,学习知识的好去处。
【图书馆管理员张春池 咱这儿一直没间断过,经常开门,也不过礼拜天,也不过(节)啥子。早上都是八点半(开门),直到中午12点,反正这也没有啥具体时间,农村就是这,有人了就在这儿不关门,没人了就关门。】
【记者:您常来这儿读书看报吗?经常来不?
村民:经常来,没有事你就来看看这(国家)形势,国家现在发展的形势看咱河南啥样 。
记者:多了解了解国家大事是吧?
村民:嗯。
记者:您一般来这儿看得最多的是啥呀 啥类(书)啊?
村民:大河报都看 还看老年春秋、 健康知识 多了解了解】
今年70岁的张春池老人已经是这里的第十任管理员了,虽说乡里每月会给他发100元工资,但他并不看重这个,来这里为群众服务完全是图个乐子。
【图书馆管理员张春池:本来我这年龄大了也不会劳动,整天就是在这儿做点小事。(我)每天来这儿整整报纸,换换报纸,有时候他们来这儿看书给他们取点书叫他们看看,我觉得干起来也挺乐意。】
在图书馆的墙上,挂着赵保乡的各类奖状、文艺活动和历届管理员的照片。村民们说,图书馆就像个大家庭,将每一个人的心连在了一起。这里保存着乡里发展的印记。
【村民 陈留道:每年村里咱组织的文化活动,人家都很留心。把这些活动都照下来了,都在这儿保存
这等于说也是你们村的历史见证是吧?
嗯,就是嘛】
如今的大众图书馆已不仅是村民汲取知识的场所,还是乡里文艺演出的聚集地,村民们一闲下来,这里准是该乡最热闹的场所。
【村民 陈留道:都是在这图书馆里看看书看看报纸在这里汲取点营养汲取点精神回去咋种植来这儿咨询咨询。这过年过节把村里的音乐剧团集中起来集中到这门口,晚上在这儿拉拉唱唱。有这个图书馆以后,村民们也有处去了,也有处玩了。】
串(从革命老区走过72年风雨历程的赵保图书馆激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它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它更象征了一种精神,一种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作者:李欣洛 带号:李欣洛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