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千家姓之——翟姓

     2007-06-29 10:37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万姓归宗 > 正文

    关于翟姓的来源有三,其中两支源于黄帝后裔,具体情况如下:

    一、直接出自黄帝之后。《元和姓纂》记载:“黄帝之后。代居翟地。”《氏族大全》记载:“黄帝裔孙居翟地,因氏。”《中国姓氏地图》云:“古代北方有个翟国,相传为黄帝后人所建。春秋时期,翟国被并入晋国,以后翟国人陆续迁居各地,为纪念故国,翟国人以‘翟’为姓。”因为黄帝本姓公孙,后因长居姬水而改姓为姬,故此翟姓源于姬姓。姬姓黄帝之后有居于翟地者,建立翟国,世代居于中国北方。春秋时期,晋国灭掉了翟国。到秦朝时,原翟国人分散到各地,大多居于晋地和江南一带,他们以原国名为姓,形成翟姓。后来居住在汝南一支,姓氏转为“宅”音,又别为一支。见《国语》、《通志》,参见贾逵《国语注》。翟与狄同,古翟国即狄国,春秋时一直居于北方,历代视为少数民族,实为黄帝之胤,同是炎黄子孙。翟姓望出南阳郡。《中国姓氏大辞典》亦记载:“这个家族,根据考证是黄帝的后裔,在春秋时代以前,一直世居于北地,号称翟国。到了诸候攻伐不休的春秋时代,由于国家被晋国所并灭,而播迁到晋国所在的山西落籍定居,并逐渐繁衍到江南各地。”《国语》云:“翟国为晋所灭,齐有翟楼。”

    二、出自周成王姬诵之后。《姓考》记载:“周成王封次子于翟,后以国为氏。”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亦介绍:“翟姓,源于姬姓,周成王姬诵之子,封於阳翟,后以国为氏。”此支翟姓显然是黄帝后裔。

    三、出自隗姓。《中华百家姓秘典》记载:“春秋时,隗姓狄人部落活动于齐、鲁、卫、宋等国之间,称为翟国。后被晋所灭,翟人多融合于晋人。”“翟”初读音作“狄”,后转为“翟”音,其实二者为一姓,同出一源。春秋时期有一少数民族居于北方,中原人称之为“狄”或“翟”,有人即以“翟”做了姓氏。

    四、出自少数民族改姓。白族螺蛳氏改翟姓。瑶、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翟姓。

    两三千年以来,翟姓自北而南地发展。战国时期,魏文侯的直臣翟璜,以及汉文帝时“门可罗雀”成语的出典者翟公,都是当时的下圭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的渭南县人。到了西汉末,于汉成帝永始年间拜相的翟方进,以及曾经致义兵讨王莽的翟义,都是河南上蔡人。宋代以后,翟姓在江、浙等地纷纷出现。随着翟姓后人的广泛播迁和繁衍,这个家族的声誉一直传遍大江南北长久以来都为人所熟知。

    翟姓名人还有:战国时魏有翟璜;南郡太守翟宣,东郡太守翟义,汉代丞相、高陵侯翟方进,其子翟义,官至汉朝东郡太守;晋代名士翟汤;隋朝末年瓦岗军首领翟让;唐朝有画家翟琰,又有翟璋,陕州刺史;宋代有名将翟兴及其弟翟进、古董鉴赏收藏家翟敦仁、副宰相翟汝文;明朝有翟良,又有兵部尚书翟鹏;清代有画家翟大坤及其继昌、女书画家翟曹娥、学者翟灏、画家翟大坤,等。
    翟姓郡望: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一带)、汝南郡(今河南平舆、新蔡一带)。

     翟姓堂号:传诗堂(汉朝翟辅,四世传授《诗经》,征拜教郎,迁侍中,策试第一,拜尚书。安帝崇任外戚,辅力谏。宠臣虽厌恶他,但又怕他,所以又叫“宠畏堂”)。

     翟姓适用楹联:姓启翟国;望出南阳。兄弟双名将(宋代中将翟兴与翟进,时号“大翟小翟”);父子两画家(清代嘉兴有翟大坤及其子继昌,父子皆山水画家)。游学成名上蔡通明相业(汉代翟方进,少孤,在太守府作小吏,相卜者说他有“封侯骨”。后至京城学习《春秋》十余年,以射策甲科为郎,后至丞相,封高陵侯);归根食力寻阳世代隐沦(晋代名士翟汤)。封侯可证骨相(翟方进的事典);署门以示交情(西汉翟公,文帝时官廷尉,整日宾客盈门,罢官后,门可罗雀;后再为廷尉,又恢复前状,门庭若市。他用大字署于门:“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家在云衢外;涛来江水中(清代画家翟大坤自题联)。兰亭书逸致;京兆笔摹神(清代女书画家翟曹娥自题联)。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翟姓后裔分布于豫、冀、鲁、陕、皖等地。





上一篇:洛阳千家姓之——祖姓  
下一篇:洛阳千家姓之——祝姓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