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千家姓之——邹姓

     2007-06-29 10:52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万姓归宗 > 正文

    邹姓为当今第70大姓,分布很广,尤在四川、江西地区昌盛。

    邹姓的“邹”字,上古时期与“驺”通用,主要来源有五支。

    一、出自姚姓。舜,有虞氏,由于出生于姚墟(今河南濮阳西濮城镇)又姓姚。舜之后有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古邾城),商朝侯国。春秋初为曹姓邾人所夺,北迁于今山东邹平南,后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二、出自曹姓。西周初年,与伯禽同时受封的,还有黄帝的嫡裔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第五子曹挟(又名曹安),被周武王姬发封于邹,史称邾娄国,其国家所在地即今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姓氏考略》记载:“邹本邾娄国,改为邹,以后为氏,帝颛顼之后所封。”是小国,春秋时期,邾娄国因国小民弱而沦为强邻鲁国的附庸。至战国初年,鲁穆公取“邾”字与“娄”字的合音,强行把邾娄国更名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国灭掉,颛顼后人记住亡国灭族之恨,也随例以国名为姓氏,分别姓邾、朱、邹。就这样,又出现了一支邹姓。

    三、出自子姓。西周初年,商朝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被封于宋国(今河南商丘南),数传至宋愍公,有后代正考父食采于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再传至叔梁纥,便以采地的名称为姓。就这样又形成了一支邹姓。《元和姓纂》、《通志》等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邹:子姓。宋愍公之后正考父食邑于邹,生叔梁纥,遂为邹氏。《史记•殷本纪》记述:宋国是殷商的后代,纣王亡国之后,被周武王封在宋地,以奉殷汤之祀,宋愍公的后代正考父生活于邹邑,传到叔梁纥时,以地为氏,这家人便姓了邹。后来的名人邹衍、邹忌都是这家人的后代。据此可知,邹姓与孔姓同出一源。孔子、孟子均出邹鲁之地。故有称颂邹鲁之辞:“邹鲁遗风,英贤不绝;济济邹鲁,礼仪惟恭。

    四、与越王勾践有关。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东越列传》记载:勾践后人越王无诸,后被贬为东海王瑶,就姓了驺,后来被误写成“邹”或“骆”,因为当时“驺”、“邹”通用,这样也出现了一支邹姓。

    五、出自蚩尤之后。蚩尤败给黄帝后,迁其民于邹屠,邹屠氏又分为邹、屠两姓,子孙分别繁衍至今。

    秦汉以后,邹姓在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形成望族,史称邹姓范阳望。后来成为南方大姓。台湾台北多邹姓。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邹姓名人104名,最负盛名的有:战国时,齐国宰相、政治家邹忌,思想家邹衍。西汉文学家邹阳,晋朝左将军邹轨,侍中、少府邹捷,衡州刺史邹儒立、漳州刺史邹颖、大理寺丞邹谷。五代时南迁入闽的邹勇夫。宋朝以孝行见称的邹异,朝奉大夫、京湖制置使邹伸之,兵部侍郎邹沨,史学家邹补之、邹輗,诗人邹定。元朝画家邹复雷。明朝学者邹守益、名儒邹亮、名臣邹元标以及都御使、云南巡抚邹应龙,画家邹吉、邹显志。清朝著名科学家邹伯奇,名臣邹一桂,著《革命军》、被南京临时政府追认为大将军的革命家邹容,中山大学校长邹鲁。近当代有出版家邹韬奋、著名生物学家邹钟琳、著名画家邹雅、昆虫学家邹树文,等等。海外邹姓华人也有不少人才,香港的邹文怀,有“香港电影王国主帅”之称。

    先秦时期,邹姓主要活动在山东地区。秦汉以后,邹姓迁到河南、湖北地区。三国两晋时,邹姓挺进到陕西和江南地区。唐朝时中原两次大移民,邹姓主力又进入江南。清朝初期邹姓进入台湾。

    邹姓郡望:范阳郡(今河北省涿州一带)、河南郡(今河南洛阳)。
 
    邹姓堂号:碣石(战国时邹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燕昭王招贤,
专门筑了碣石宫招待邹衍)、讽谏堂(战国时齐国邹忌,敢于讽谏齐威王,使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改正错误)。

    邹姓常用楹联:源自邾娄;望出范阳。谏言愿学集(明代大臣、万历进士邹元标,曾任谏官,以敢言著称,有《愿学集》);檄文革命军(近代民主革命家邹容,幼年深读经史,1904年参加抗俄义勇队,1905年死于狱中。著有《革命军》,被清朝政府视为洪水猛兽)。彭琴自荐受相印(战国时大臣、政治家邹忌,向齐威王谏说而受相印);究学成功观阳阴(战国时思想家、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道气禀江山之灵秀(明代大臣邹元标,九岁通五经。母死后,居家讲学近三十年,卒谥忠介);诗章奇月露之高华(宋代奉议郎邹定,有诗名)。上书直言真大臣风度(明代进士邹智,少能文。上疏极言时事,后被人诬陷贬广东石城而后死。追谥忠介);遗书曲谕询良友箴规(汉代汉代丞相公孙弘的好友邹长倩的事典)。士称德逸;里号宾贤(指邹异)。一篇漫咏梁园雪;六律能回亟谷春(邹衍的事典)。

    明朝初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邹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冀、浙等地。





上一篇:洛阳千家姓之——庄姓  
下一篇:洛阳千家姓之——钟姓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