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虞姓的来源,《通志•同名异实》记载:“虞氏有二:姚姓之虞,舜后;姬姓之虞,仲雍之后。”可见,追根溯源,这两支虞姓源于姬姓,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得姓较早得第一支虞姓是舜帝的后代,是出现于距今大约四千二百年前的河南省虞城县。《姓纂•上》载明:“舜有天下,号曰虞,子商均封虞,因以为氏。”《中国姓氏地图》云:“虞姓的先祖是上古的圣君虞舜。虞舜年老时,主动将天下让给夏禹。夏虞将他的儿子商均封于虞地(今河南虞城),建立虞国。此后,商均的子孙就以国号为姓。”当时,虞舜刚刚把天下禅让给夏禹,夏禹就把虞舜的儿子商均封于此地,号为虞国,而商均的子孙后代,不久以后就“以国为氏”而姓了虞。之所以说此支虞姓是黄帝后裔,是因为虞舜系黄帝之后。
二、第二支虞姓出现于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取得天下之后,是后稷的后代。《郑通志•氏族略》云:“周太王之子泰伯之弟仲雍,是为虞仲,嗣泰伯之后于句吴,武王克商,封舜之后胡公满于陈,封虞仲支庶孙于虞城,以为虞仲后。虞仲国于吴,其支庶封于此。故亦谓之西吴,此姬姓之虞也。今陕州平陆县东北六十里有谷虞城,子孙以国为氏。”《中国姓氏地图》又云:“出自姬姓。据史载,周武王灭商后,大封诸侯,将自己的仲雍的后人封于虞国(今山西平陆东北)。后来,仲雍的子孙就以国号作为自己的姓。”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介绍:“虞姓,系出太伯弟虞仲雍之后。”后稷的第十二代孙名古公亶(音旦)父,有子三,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古公亶父振兴周部族,称太王。因戎族和狄族的侵扰威逼,太王由豳(音彬)迁到岐山下的周塬(今陕西省岐山县北)。此后,周逐渐强盛。周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仲雍与其兄泰伯同避江南。季历生子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执政后,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建立虞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春秋时期虞国被晋国消灭,虞国王族便以国名“虞”字为姓。
这两支虞姓,得姓得先后有别于,地点不同,但殊途同归,追根溯源,都可以直溯到五千年以前的黄帝。
三、其他小的来源。鱼姓有的改为虞姓。满族虞佳氏也改为虞姓。
虞姓名人有:春秋时楚国虞丘子;战国时赵国著名的上卿虞卿;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西汉著作通俗演义《周说》的小说家虞初,被后人奉为小说家之祖;东汉丞相司直虞俊,又有虞延、尚书令虞诩;三国时吴国经学家虞翻;后汉有虞啸父;唐朝大书法家虞世南,为十八学士,又为二十四功臣;宋朝南迁初期的名臣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史书推崇为“慷慨磊落言动有则”,被宋高宗夸赞为“朕之裴度”,更有人从内心赞美他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今日大功乃出儒者,我辈愧死矣!”元代学者、书法家虞集;明朝有虞顺日以及监察御史虞信;清朝有画家虞景星、女画家虞朗,当代有政界要人虞云耀,等。
虞姓郡望: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地区)、会稽郡(今江苏省苏州市)、济阳郡(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其堂号:五绝堂(唐朝虞世南,唐太宗时为弘文馆学士。太宗夸他:“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意思是在这五个方面没有比他更好的)。其适用楹联:三绝扬四海(清代诗书画家虞景星,康熙进士,官吴县教谕,工诗,精于书画,有“三绝”之誉);十子占一人(清代诗人虞黄昊,康熙举人,与丁澎等称“西泠十子”)。虞氏春秋传万代(战国时赵国上卿虞卿);质夫文辞前一名(金代宰相虞仲文)。御赞五绝(唐初大臣虞世南);官升九卿(东汉官吏虞经)。桃源春泛深闺秀;伯施文章翰墨香(清代女画家虞朗)。弄珠月冷识游女;沉剑潭深知卧龙(元代学者虞集《张令鹿门图》诗联句)。山连阁道留辇;野散周庐夜属橐(元代学者虞集诗联句)。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元代学者虞集《折桂令》词联句)。错节盘根别朝歌利器(东汉尚书令虞诩的事典);出将入相建采石宏勋(宋代左丞相虞允文的事典)。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虞姓后裔分布于豫、鲁、冀、陕、东北等地。
责任编辑:Xiaohe
- 中外“李”姓游客可免费游览老君山 2012-05-09
- 台湾新竹县范氏同胞到范仲淹墓园寻根祭拜 2011-03-28
- 刘氏后裔祭拜明朝贤相刘文靖公 2011-03-14
-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在嵩县成立 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