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千家姓之——袁姓

     2007-07-22 22:07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万姓归宗 > 正文

    袁姓是当代第33大姓,当前人口以川、豫、赣、冀、浙居多,在台湾排第94位。姓源比较纯正。

    一、出自妫姓,是上古有虞氏部落的首领帝舜的后代。舜帝居于妫汭河滨,得妫姓。袁姓就发源于今今河南淮阳。《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胡公满裔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元和姓纂》记载的较为详细:“袁:妫姓。舜后陈胡公满之后。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愍。愍生仲牛甫。甫七代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宣仲涛涂,以王父字为氏。代为上卿。”《中国姓氏地图》云:“袁姓起源于陈郡,始祖是涛涂。其祖被周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传到18世孙涛涂时,就把其祖父庄爰的字作为姓。在古汉语中,‘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是相通的,所以,涛涂后来的子孙就分别这些字为姓,而以袁为姓的人最多,取得的成就最大。因此,后人逐渐统一以‘袁’为姓,繁衍开来。”周朝时,帝舜的裔孙胡公满被封于陈,又称陈胡公满,后传八世至诸,字伯爰。伯爰的孙子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姓爰,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袁枢年谱》亦曰:“袁通爰、辕、榬、溒、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此后,多以袁为姓,其他几个字的姓就少了,但现在京、沪、东北仍有其他几个姓。

    二、少数民族改姓。1、东汉末,四川一带的巴人板盾蛮、有杜朴、袁三大姓,为三国魏征服,被封为三巴太守(即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后迁其民于关陇(今陕西、甘肃地区),全部成为汉族。2、清朝满洲八旗中有袁姓,清末民初,旗人纷纷汉化融入汉族。

    隋唐以后,袁姓人迅速增多,分布也更广,从南方到北方,几乎无处不在。大约在明清时期,袁姓人开始迁居世界各地。洛阳袁姓,除土著居民之外,明朝时从山西迁来的不少。

    袁姓在二十五史中列传的有120多人,如西汉袁盎,本为游侠,后历任齐国、吴国宰相。东汉时,祖籍汝阳的袁安担任了汉章帝的司空、太守、河南尹,其墓地在偃师市南辛村,其子袁敝、其孙袁汤也官至司空,袁汤子袁逢、袁隗分别官至司空、司徒,这便是袁姓最引以为荣的“四世五公”。当时天下士大夫无不奔走于袁门之下,其“权之重,势之盛,天下莫得而比。”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袁绍依赖这些势力称霸于河北,袁术也称帝淮南,俩人一南一北,拥兵自保,是当时天下最具影响力得两个割据集团。进入三国以后,尽管袁姓人的势力不及东汉,但依然族多人众,特别是在西晋末年南迁以后,因为累世佐命有功,又与王、谢、肖三姓并称为天下盛门。直到隋唐时期,袁姓都一直保持其优越的地位。

    袁姓名人有: 西汉大臣袁盎,贵乡侯袁干,蜀郡太守袁京;著《后汉书》的袁松;晋代有音乐家援山松、文学家袁宏;唐代诗人袁郊,宰相袁智弘、袁恕己、袁滋,农民起义首领袁晁,火井令袁天纲、给事中袁朗;五代时后梁的袁象任镇南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朝著《通鉴纪事本末》的史学家袁枢、司空袁昂、文学家袁淑,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兄弟三人都是著名文学家,并在朝中担任高官;元朝文学家袁桷、国史院检阅官袁士元;明朝有太子少保(相当于国防部长)袁可立,曾任兵部尚书而被冤杀的袁崇焕,诗人袁凯,科学家袁黄,戏曲作家袁于令、画家袁江;清朝文学家袁枚、袁栋、袁祖光,画家袁耀,外交官袁昶;近代有河南项城人、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等。海外袁姓有不少杰出人才,袁世凯之孙、美籍华人袁家骝,是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曾多次获得大奖,为祖国建设及海峡两岸交往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袁姓先后在今河南、淮阳、洛阳、濮阳、汝南、太康、项城和江苏徐州、陕西西安、山西太原、河北东光、江西宜春等地形成望族。其堂号:卧雪堂、守正堂(东汉袁安,未做官时,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访他,令他扫一条路才进屋,他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问他:“为什么不求邻居帮忙,他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后来他做了楚郡太守,处理案子时,守正不屈,为蒙冤的人平反昭雪,释放4000多人。所以又叫守正堂)。

    袁姓常用楹联:东阳仁政(东晋东阳太守袁宏,文章艳美,自吏部郎出使东阳太守,颇有惠政,著有《后汉记》);卧雪情操(袁安的事典)。叱逆怀忠谁出其右(南朝宋太子左卫率袁淑,博学多才);负图卫主重义予生(南朝宋中书监袁粲,好学有清才。齐高帝“方图革命,粲谋攻之于朝堂”,褚渊泄露机密,袁粲被处死)。才捷当庭赋铜鼓(清朝诗人袁枚,乾隆进士,任县令时,推行法制,不避权贵,政绩名声卓著。其文学观主要表现在《随园诗话》一书中);节高卧雪对梅花(袁安的事典)。疏陈五弊(明朝进士袁恺,山东聊城人,崇祯时,由推官入为给事中,上疏陈时弊五事,因语侵佥都御史宋之普,而遭贬);曲列三绝(西晋吴郡太守袁山松,博学能文,曾著《后汉书》百篇。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明末大将军、著名军事家袁崇焕自题联)。政得民心后刺史称前刺史(前刺史指唐朝节度史袁滋,他曾为华州刺史,清简慈惠);春交郎手小登科兆大登科(唐朝名人袁筠的事典)。抚射衔道义;接武在文章(康有为撰明朝军事家袁崇焕祠联)。到处自开诗世界;无人不拜老神仙(黄之纪赠清朝诗人袁枚联)。黄初词赋空千古;白下江山送六朝(孙子潇赠袁枚联)。明德自有达人看;忠臣心求孝子门(上海袁公祖德祠联)。

    从大槐树迁民袁姓后裔分布于豫、冀、鲁、皖、陕等地。





上一篇:洛阳千家姓之——余姓  
下一篇:洛阳千家姓之——于姓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