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罕见姓氏。上海松江,天津武清,河北景县黄骅,山东鱼台、平邑,辽宁清原,安徽泾县,四川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蒙、鲜、白、壮等多个民族有此姓。
来源较多,主要源于黄帝,具体情况如下:
一、《通志•二八•四•以谥为氏》记载得很清楚:“宣氏,姬姓。鲁大夫叔孙侨如之后。侨如谥宣伯,以谥为氏。《汉•年表》有南安侯宣虎。望出汝南。”鲁桓公之子叔牙的后裔,有一支称叔孙氏。至叔牙四世孙叔孙侨如,乃鲁庄公时执政大臣之一,欲除孟孙氏和季孙氏,因失败而被逐,逃于卫国为卿,死后谥号宣伯,子孙便以其谥号为氏,称宣氏。因为周公长子伯禽代其受封为鲁国始封君,故此支宣姓是周公姬旦的后裔,也是黄帝后裔。
二、《风俗通》认为他们是“周宣王之后。”周宣王名姬静,在位14年,死后谥宣,他的后代子孙有的就以“宣”为姓氏。则此以谥为氏,系出姬姓,为周公姬旦后裔,也是黄帝后裔。
三、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则介绍:宣姓,“源于姬姓,系出始平郡,卫宣公之后,以谥为氏。”因为卫国是姬姓诸侯国,此支宣姓也源于姬姓,也是黄帝后裔。
四、《路史》却指出其为“宋宣公之后。”宋宣公在位19年,死后谥号为宣,他的子孙就用“宣”作了自己的姓氏。追根溯源,因为宋国公族系黄帝后裔,故此支宣姓也是黄帝后裔。
此外,《姓纂》和《姓氏考略》等书各持一说。
在这样一个撩乱的众多头绪之中,要想找出宣姓的真正来处,自然不是易事,不过从他们在早期历史上的活动资料研究,也许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宣姓在我国历史上成名,是为时甚早的,尤其在汉代,宣姓的著名人物更散见于各种经传史籍。计有撰《老子始终记》一卷的宣虞,著《周易象论》二卷的宣聘,备受尊敬的高逸之士宣明,乃至光武年间官拜大司徒的宣秉,又有宣虎,晋朝有宣聘,宋朝有高逸之士宣明,明朝有勤政善政、重视学校教育的宣仲庸以及宣国柱,等。这些明登经传的人物,大多是当时齐、鲁一带的人。譬如名气最大的宣秉,是云阳(现在山东省曲阜市西北)人,字巨公,一家人在东汉初期一直是名声响亮异常的。宣秉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高节之士,早年对于王莽的征召,不予置理。到光武中兴汉室,才应徴(音指)出任御史中丞,并且以秉性俭约,所得俸赐尽散亲族,家无担石之储见称。据说有一次光武帝临幸其舍,看到他家中四壁萧然的情形,曾经叹说:“楚国二龚,不如云阳宣巨公”呢!汉朝还有南安侯宣虎、土军武侯宣义、彭城令宣聘以及宣瑶、宣酆,等。
宣姓郡望:始平郡(今陕西咸阳、户县一带)。根据《姓氏考略》一书的记载,宣姓“望出东郡”。“东郡”指的是今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西部。其适用楹联:才推人表(南宋庄元府人宣缯,因成绩优异而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宰相、观文殿大学士);德重主知(东汉云阳人宣秉,王莽征他做官,被拒绝。刘秀立东汉,任他御史中丞。生活极为俭朴,刘秀曾到他家,为之叹息,赐给他布帛帷帐等物。后任大司徒)。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宣姓后裔分布于鲁、冀、豫、苏等地。
责任编辑:Xiaohe
- 中外“李”姓游客可免费游览老君山 2012-05-09
- 台湾新竹县范氏同胞到范仲淹墓园寻根祭拜 2011-03-28
- 刘氏后裔祭拜明朝贤相刘文靖公 2011-03-14
-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在嵩县成立 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