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一百多年前,当周武王大兴正义之师征讨无道的暴君纣王时,突然有一位在纣王座前官拜太史的大臣,自动跑到周营来归附。当时周武王衷心大悦,曾特别诏告天下的诸侯说:“商王大乱,旦己为政,守法之臣,出奔周国!”因而,更增加了这一支正义之师的声势,加速了纣王暴政的灭亡。那位太史,据说姓向名挚,他的事迹,当为我国向姓之国老的最具体说明。
得姓历史至少在三千年以上的向姓家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考证,向国是“祁姓,附庸之国,子孙以国为氏。”换言之,他们是源于古代的一个祁姓附庸之国,是唐尧的后裔,而所谓祁姓,相传是五千年前黄帝所分赐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一漾》记载:“向氏,子姓。”而唐尧是黄帝的后裔,子姓源于黄帝,所以向姓是黄帝后裔。
另,据《姓苑》曰:“宋桓公支子肸,字向父肸。肸孙戌为左师,以王父字为氏。”追根溯源,因为宋国公族源于黄帝之后,所以此支向姓也是黄帝之后裔。
由此可见,我国的向姓家族是由两支主流组织而成的:一支源自古代的祁姓附庸国;一支则系出周朝时由商汤后裔所传的宋国。如果追本溯源,以上两种源流的向姓,都是黄帝之子孙后代,具有极为光彩的源流。
向姓的源流是如此的古老而光彩,到了周武王兴周灭纣之后不久,殷商王室的后裔之中,也有一部分改姓为向,使得整个向姓家族自此茁壮不少。关于殷商后裔的以向为姓,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记述得清清楚楚。譬如《通志氏•族略》指出:“宋桓公之后,公子肸,字向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宋桓公后食采于向,遂为向氏。《姓纂》也更详尽地记载说:“宋桓公子向父肸,肸孙向戍为左师,子孙氏焉。向魋(音腿),宋司马向戍之曾孙,向为人,向宁、向正、向宜,并其后也。”
向姓的响亮声名,自此千秋万世地世代流传了下来。一直到今天,向氏家族仍然大名鼎鼎,尽人皆知。秦、汉天下一统之后,向氏的表现一天比一天精彩,汉代的向长和向栩,就是两个十分响亮的名字。三国时蜀汉有中领军向宠。晋代名列“竹林七贤”的向秀,不但以拔俗的风韵而名垂千古,对于我国精彩的“老庄”传统哲学,也有很大的贡献。他所著的《庄子》,发明奇趣,振发玄风,被后世学者推崇备至。可惜,其中的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卒,被当时另一学者郭象窃以为己注。因此造成了后世对于《庄子》一书的向、郭二注。实际上这两种注解的内容几乎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宋朝有宰相向敏中、诗人向子諲,还有向长道、向敏中。清朝有画家副将向腾蛟。向姓当代名人有:中共中央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向忠发、中共早期革命家向警予、解放军中将向仲华、曾任第二炮兵、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还有向传义,等等。
向姓郡望: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山阳郡(今山东金乡西北)、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
向姓堂号:中和堂(后汉向长,隐居不仕,性尚中和,通《老子》、《易经》。他常常说:“富不如贫,贵不如践”。他在儿娶女嫁以后,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淑均堂(蜀汉将军向宠,为中部督。诸葛亮对后主夸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性行是性情和行为,淑均是美良和善)。
向姓适用楹联:七州历仕称德政(宋朝知县向综,历随、鼎、漳、汾、密、棣、沂七州,官至中散大夫);九世同居号义门(元朝名人向逊,九世同居,人无间言,称为义门)。海明雄踞安定(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向海明,追随者数万人,转战于扶风、安定之间,自称皇帝,年号白乌。后为隋将杨义臣所败);君玉功播涪州(南宋名将向士璧,字君玉,绍定进士,进直龙图阁,秘阁修撰、枢密副都丞旨。援助涪州之战,迁湖南安抚副使,升湖南制置副使、兵部侍郎兼转运使)。行阵肃清见称蜀帝(向宠的事典);城池破陷不屈金人(宋朝知府向子韶,元符进士,知淮宁府,金人犯边,他亲率诸弟守城,城陷,不屈死。谥忠毅)。云笺自题二万轴;风骚以及四千言(清朝咸丰举人王闿运赠清朝名人向晴峰联)。烈士荣存长江报;诗人喜诵寓廉集(明朝进士廉州知府向锦,有诗《寓廉集》)。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之向姓民后裔分布于冀、京等地。
责任编辑:Xiaohe
- 中外“李”姓游客可免费游览老君山 2012-05-09
- 台湾新竹县范氏同胞到范仲淹墓园寻根祭拜 2011-03-28
- 刘氏后裔祭拜明朝贤相刘文靖公 2011-03-14
-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在嵩县成立 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