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千家姓之——熊姓

     2007-07-31 20:53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万姓归宗 > 正文

    熊姓人口当今排第72位,分布很广,特别是在赣、鄂、湘、川地区最有影响。

    熊姓主要源于黄帝后裔:

    一、出自姬姓,为黄帝嫡裔。黄帝为少典之子,姬姓,号有熊,其后裔或以熊为氏。姬姓熊氏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

    二、出自芈姓,为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之后。《元和姓纂》记载:“楚鬻熊之后,以王父字为氏。”黄帝的后裔中有人名鬻熊,鬻熊的后代便以熊为姓。《史记•楚世家》说,鬻熊是商、周之际人,一度当过周文王的师傅,著有《鬻子》一书,其曾孙熊绎,生活在周成王时代,因是名贤之后而被分封在荆楚地区(今湖北省西部一带),建楚国,世袭爵位,熊绎便以王父(祖父)字熊为氏。其子孙在荆楚地区发展,至春秋展国时期还成为与秦、齐、赵、魏等国齐名的大国。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灭掉,楚国贵族中又更多的人姓熊。

    三、出自罗国。《中国姓氏地图》云:还有一支熊姓源自西周时期罗国。罗国与楚国同祖,其子孙中也有熊姓,史称罗国熊姓。
 
    四、出自外族。在熊姓聚集区的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有采用汉姓熊的现象,主要表现有,西北川甘地区的白马人中的汉姓熊,湘鄂川黔毗邻地区的苗族、布依族、瑶族、水族、土家族中的汉姓熊。云南傈僳族也有以熊为姓的。

    熊姓名人:《中国人名大辞典》列入105位,突出的有:周朝楚国始祖熊绎;北朝北齐位著名经学家熊安生;东晋有会稽内史、太常卿熊远;南朝齐时主持编撰《齐典》的熊襄;北宋有名臣熊本、熊禾,大学士熊克,画家熊应周;宋元之际学者兼音乐家元朝熊朋来;明朝小说家熊大木、通俗小说编著家熊文灿、大臣熊廷弼,刑部尚书熊绣,吏部尚书、参与编修《明伦大典》的熊浃,大学士汹熊元,浙江山东按察司佥事熊鼎;清朝思想家熊伯龙、英武殿大学士熊赐履、政治家熊伯龄、直隶总督熊枚以及熊过、熊桴、熊廷弼。近当代有名将熊秉坤、学者熊十力、政治家熊贞武、南昌起义将领汹秉坤、戏曲教育家熊佛西、数学家熊庆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当代有熊复、熊斌、熊克武、熊应栋、熊希龄、熊清泉等等。
 
    195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思想家、政治家屈原,人们知道他姓屈,名平,字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在《离骚•大意》中自豪地说:“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远末子孙,我已故的父亲叫伯庸。”佰庸为熊瑕的后代,熊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楚国传到楚武王熊通时,封儿子于屈邑,熊瑕的后代伯庸以邑为氏。后来姓氏不分,就把氏当成姓了。伯庸祖上以邑为氏,屈原跟着其父自然也就姓屈了。

    清高宗乾隆皇帝南巡时,两江总督黄廷桂往下部署,所到之处必须开辟御道,丹徒县令熊会泓不愿为此平毁人家的冢墓,就让御道绕了个弯,黄总督知道后,要治熊死罪,熊县令反驳道:“皇帝从京师到丹徒,旧一直走的是直路?如果皇帝知道为他南下,我们掘人冢墓,暴人尸骨,皇上还会高兴吗?”黄廷桂对熊县令虽然心中恨之入骨,但又找不出理由反驳对方,只好无可奈何。熊县令一身正气为民着想,不惧高官的故事,至今在当地传为美谈。

    熊姓郡望:江陵郡(今湖北江陵一带)、南昌郡(今江西省南昌市)。

    熊姓堂号:射石堂(古时有一个最会射箭的人叫熊渠。有一次他夜间走路,老远看到前面有一只老虎趴在那里。他拿箭就射,老虎一动不动。他走近一瞧,果然中了,而且箭头射进去几寸,用手拔也拔不出,原来是一块大石头)。其适用楹联:西山廉士(指熊孝则);东阁直臣(指孝感人熊赐履)。唐旌孝子(指唐朝熊仁瞻);宋仰名臣(指宋朝熊禾,著有《春秋通义》)。义疏三礼(北齐国子博士熊安生,博通五经,尤精三礼);史擅九时(宋代进士熊克博闻强记,淹习典故)。象分青气外;景尽赤霄前(唐代诗人熊孺登诗中联句)。长思碧洞云窗下;曾借黄庭雪夜抄(唐代诗人熊皎诗中联句)。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享百年寿何如作百世佛(现代诗人熊亨瀚自题联)。独学参群圣;清心即半仙(熊姓名人熊香海自题联)。发粟赈饥治羡江东之最(宋代名人熊彦昭的事典);勤王斩将忠钦麾下之城(宋代名人熊飞的事典)。

    熊姓迁徙情况:先秦时期,熊氏一直活跃于湖北、湖南、安徽地区。秦汉时,熊姓的足迹已北达河南、山东,东到江苏、浙江,西抵陕南、川北,西南直入云南、广西,南至海南。熊姓在2000年前已基本奠定了当代的分布格局。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熊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冀、陕、京、津等地。





上一篇:洛阳千家姓之——薛姓  
下一篇:洛阳千家姓之——夏姓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