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千家姓之——卫姓

     2007-08-05 22:05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万姓归宗 > 正文

    卫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一百大姓,主要源于黄帝后裔。

    一、出自周文王第九子康叔之后。卫姓的开山祖是周文王姬昌第九个的儿子康叔,他先封于康,因助周公东征平叛有功,改封于原商王朝都城一带卫地(今河南淇县东北朝歌),建卫国,史称卫康叔。传国四十余代,战国末期为秦所灭。其后代子孙以国为氏,称卫姓。武笛时七征匈奴安定边疆的大将军卫青即是此支。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东石坝《姬氏志》均记载:“文王子康叔封于卫,其后以国为氏。”《通志•二六•以国为氏》记载:“卫氏,文王第九子所封之国也。武王克商之后,以商馀民封纣子武庚禄父,以奉先祀。武王又命其弟管叔、蔡叔相之。管、蔡疑周公,挟武庚禄父作乱。周公以王命伐之,而以殷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之间故商墟。至懿公,为狄所灭。齐桓公率诸侯城楚丘(今河南滑县东)而立文公。卫成公始迁于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至卫君角之九年,秦并天下,子孙以国为氏。至汉,有建阳侯、丞相卫绾。”《古今姓氏书辨证•十三祭》记载:“姬姓。周文王后妃太姒生十子:长伯邑考,次武王发,次管叔鲜,次霍叔处,次康叔封,次聃季戴。武王封纣子武庚为商侯,使管、蔡、霍三叔监之。成王即位,三叔以武庚叛。周公相成王诛之,立康叔为卫伯,居河、淇之间,故商墟也。成王举康叔为大司寇。六世孙顷侯,进爵为侯。顷侯孙和,历相厉、宣、幽王,谥曰武公。武公之后传国至卫君角,为秦二世所灭,为庶人,子孙以国为氏。陈涉起兵时,燕人卫满,避地朝鲜,自王。再传国灭。”据《姓纂》的考证,是周文王姬昌第九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繁衍了四十余代,直到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为姓。因此,卫姓出于姬姓,起源于河南。卫姓从河南发祥地向外发展,有一支逐步迁移到河东郡,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卫姓之郡望为河东。显然是黄帝后裔。

    二、出自姚姓。《偃师姓氏源流》云:“舜帝生于姚墟,得姚姓。其后裔活动于卫地,建立卫国。后灭本族之裔,原卫人一支以果为氏,称卫姓。”因为舜帝是黄帝的后裔,所以此支卫姓也是源于黄帝。

    三、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有改姓“卫”的。昌黎卫氏、长水卫氏出自东汉时匈奴族。五代辽州刺史出吐浑人。台湾土族、土家族、满族等民族均有卫姓。

    卫姓郡望:河东郡(今山西西南部黄河以东地区)、陈留郡(今河南开封东南)。

    卫姓适用楹联:长平列爵(西汉名将卫青,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沫土分封(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原封于康,后来在沫建立卫国)。诗咏柏舟义全贞妇(东汉卫宏,少学《毛诗》,作《毛诗序》,后学《故尚义》,光武帝时任中郎、给事中。《柏舟》为《诗经》篇名,《诗序》说:“卫国世子兰伯早亡,妻子守节,父母让她再嫁,她誓死不肯,所以作此诗而自绝。”);图成笔陈传自夫人(东晋书法家卫夫人,汝阳太守李炬之妻,工书法,尤善隶书,王羲之小时曾拜她为师)。

   姓卫的人,最具赫赫声名的,恐怕要算是汉武帝的大将军卫青了。卫青是平阳人,七次征伐匈奴,把那些一高兴就跑到中国边境来骚扰的凶悍野蛮人,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他威震边域。东汉有文学家卫宏,西晋有书法家卫恒、画家卫协,又有卫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世所共推,而他们究竟师承何人?却不大有人注意,更很少有人知道。说来令人不敢置信,他们父子的老师,竟然是一位出自卫家的女子。这位不大为人所知的才女,叫做卫铄,后人尊称为卫夫人。是东晋望族之淄阳公卫灌的女儿,卫铄在当时不但文武彪炳,而且写得一手好草书。卫夫人家学渊博,她所写的隶书与正书,更冠绝一时。曾有“粹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宛然芳树,穆若清风”的时誉。《书断》一书,也特别推崇她的字说:“卫夫人隶书尤善规矩”。有这样的好老师,怪不得王氏父子的字写得那样好了。汉朝有卫子夫,武帝后妃;五代南唐有画家卫贤;唐朝有卫伯玉,代宗时荆南节度使。北宋有著名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卫朴;明朝有卫颖、卫靖。当代有国民党将军卫立煌,还有卫恒等。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卫姓后裔分布于豫、冀、鲁、苏、鄂等地。





上一篇:洛阳千家姓之——伍姓  
下一篇:洛阳千家姓之——乌姓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