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姓来源有二,均源于黄帝后裔。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以国为氏。《中华百家姓秘典》记载:“出自姬姓,是以国名命姓的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了舒国,为子爵位,世称舒子。至舒子平时(僖公三年),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襄公二十一年又灭于楚。原舒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遂成舒氏。”《中华五百姓氏源流》云:“舒姓源于姬姓。以国为氏。春秋时,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相传都是皋陶后裔的封地,号称‘群舒’。群舒陆续被徐、楚攻灭,他们的后代也以舒为姓,称舒氏。”《通志•二六•以国为氏》记载:“舒氏,亦曰舒鸠氏,子爵,偃姓。皋陶之后也。僖公三年(公元前657年)为徐所灭,后复立之。襄二十一年(前522年),舒鸠子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今庐州舒城,本旧名也。其地在楚、徐之间,故为二国所灭。”《氏族大全》记载:“舒子国之后。”《氏族典•六十二》、《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有相同的记载:“舒氏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封于蓼;安丰蓼县即其地也。春秋鲁文公五年,为楚所灭,其后更复为楚属国,亦名曰群舒,又曰舒蓼,又曰舒庸,又曰舒鸠,因而有五名。鲁襄公二十五年,楚又灭之,子孙以国为氏,世居庐江。”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以后,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建立了舒国,为子爵位,世称舒子。至舒子平时(僖公三年),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襄公二十一年又灭于楚。原舒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遂成舒氏。《世本》谓,舒姓出自偃姓。因为偃姓和皋陶都是黄帝后裔,所以,追根究底,舒姓也是黄帝后裔。
二、黄帝之后任姓之裔有舒氏。《左传正义》记载:“太昊后,谢、章、薛、舒、吕、祝、佟、泉、毕、过,此十国皆任姓也。”《中华五百姓氏源流》云:“舒氏出自任姓。任姓出自黄帝。周时皋陶的子孙封于舒,即今安徽庐江西,后成为侯国。僖公三年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襄公二十一年又灭于楚。国亡后,舒国子孙有的以国名为氏,而姓了舒。”因为少昊和任姓,都出自黄帝之后,所以此支舒姓也是黄帝后裔。
三、出自改姓。1、为清朝满族之舒穆禄氏、舒觉罗氏、舒佳氏所改。2、锡伯族之舒穆尔氏改为单姓“舒”。
舒姓名人有:后汉舒仲应、舒邵。唐超著作郎舒元舆。宋朝舒卜、舒焕、名儒舒亢、学者舒琳。南宋冶陶专家舒翁。明朝刑部尚书舒化、学者舒芬、四川布政使舒清。清朝舒拉当、诗人舒位。当代中共党政要员、著名书法家舒同;作家舒庆春,满族,系出舒穆禄氏,笔名老舍。
舒姓郡望: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巨鹿郡(今河北省平乡至晋县一带)。其堂号:阆风堂(宋朝时,舒岳祥官承直郎。宋亡后避地奉化,不做元朝的官,读书阆风台,著有《阆风集》200余卷)。其适用楹联:望出京兆;源于春秋。德兴廉吏(明代工部主事舒清,成化进士,曾创立“递减法”,大大减轻百姓负担,深受百姓爱戴,是当时有名的“廉吏”);元质教官(南宋宜州判舒璘,字元质,乾道进士,为徽州教授,时称“第一教官”)。牡丹音容在(现代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舒绣文,参加电影《歌女红牡丹》的配音工作);棠棣义气深(东汉名士舒邵,曾为兄长伯膺报仇杀人,事发后,与兄长争死,誉为义士。棠棣:古代昆仲之谓也。)。明安抗英称果毅(清代正白旗汉军副都统舒明安,在天津堵剿英军,有功,后谥“果毅”。);伯雄平准号文襄(清代武英殿大学士舒赫德,字伯雄,平定淮、回二部,厥功甚伟,卒谥“文襄”。)。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唐代御史中丞、诗人舒元舆《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中联句)。吟杏苑春风名荣先代(明代状元舒芬的事典);作牡丹佳赋才冠唐朝(唐代诗人舒元舆的事典)。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拚八凑文。
责任编辑:Xiaohe
- 中外“李”姓游客可免费游览老君山 2012-05-09
- 台湾新竹县范氏同胞到范仲淹墓园寻根祭拜 2011-03-28
- 刘氏后裔祭拜明朝贤相刘文靖公 2011-03-14
-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在嵩县成立 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