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千家姓之——邵姓

     2007-08-25 23:34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万姓归宗 > 正文

    邵姓人口在中华姓氏中排在第84位, 在华东沿海地区和甘肃河西走廊有一定优势,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以及欧美一些国家,香港、澳门也有一定数量的邵姓同胞。

    召(音shao)、邵原为一姓,古时通用,后分两姓。因召姓多改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见了。邵姓的姓源有三大支:召方、姬姓和外族改姓。

    一、出自召方。召,商朝时活动在今河南郾城东召陵一带的黄帝部族的一支,史称召方。因屡遭商的征伐,西移到渭河和泾水之间(今陕西凤翔东南召陈)。商末周国兴起,周文王封其子奭于召,史称召公奭,召方族人归顺于周,后来有的改姓为邵。

    二、出自姬姓的有两支。这是邵姓的主流。1、召公姓姬,名奭,是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的同胞兄弟,因食邑于召,被称为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劳。他的子孙袭召公一直是周朝的执政大臣之一。周王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之东移,迁徙地在今山西省垣曲东。燕国被秦国所亡后,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偃师姓氏源流》云:召公长子封南燕,次子留济源,三子南迁南召,以别济源的北召。春秋时南召被楚国并,陕西的召被秦国并,前513年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被杀,召国亡,子孙四散,遂以地为氏。后来,便在“召”旁加上“邑”字,使二字合而为一,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姓氏。2、据《姓谱》云: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季载后裔中也有邵姓。

    三、出自改姓。清朝满洲八旗乌雅氏族在改汉姓时,一部分人选用了邵姓,族人后来多转化为汉族。
 
    邵姓郡望:博陵郡(今河北省蠡县南)、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安阳郡(今河南省安阳)。

    邵姓堂号:安乐堂(宋时邵雍,好《易》理,名所居“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程颐称赞他有内圣外王之学)。

    邵姓适用楹联:东陵衍派(秦代东陵侯邵平,隐居长安城东,以种瓜为生,据说他种的瓜很美,有五色,世称“东陵瓜”、“青门瓜”);皇极传经(北宋哲学家邵雍,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壌集》等)。花含步辇空间出;树杂帷宫面里行(唐代诗人邵升《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诗中联句)。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向人言(著名新闻论者邵飘萍自题联)。卫商十载(南宋抗金英雄邵兴,陕州失陷,南下商州,保卫十年。宋金议和后,仍出境袭金,被秦桧毒死);博学五经(宋代学者邵光祖,河南人,从父宦游吴,遂家焉。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被称为“五经师”)。疏许立身一饭心常悬北闕;功臣讲学半弓地已辟东林(明代尚书邵宝,成化进士,累官江西提学副使,卒谥文庄。本联为邵文庄公祠联)。丹阳龙图学士(宋代进士邵必,善篆隶,累官京西转运使。后以龙图学士出知成都);芜湖桑枣园丁(清代诗书画家邵士燮,号范村,又号桑枣园丁,芜湖人,善隶篆刻,尤嗜画)。如玉如金诗文藉藉(堂代国子监邵谒,博通经史,为诗多刺时事);有家有室瓜瓞绵绵(秦代东陵侯邵平的事典)。人称其才我称其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清代名人刘墉赠邵志平联)。

    邵姓名人:《中国人名大辞典》邵姓历代名人124名,著名的有:西汉水利专家邵信臣(当时召、邵分姓不久,有的视他为先祖之一)。东晋历任右将军、冀州刺史、平北将军的邵续;南朝齐人邵荣兴,八世同堂,共320口人,各有分工,朝廷下诏表彰,免除其租税。唐朝有吏部侍郎、州刺邵说。宋朝著名哲学家邵雍,晚年居洛阳,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邵晔历任监察御史、右谏议大夫,还有名臣邵必、邵宏渊、邵焕、邵炳、邵轸、抗金义军首领邵兴,开封知府、枢密副使邵阮。明朝工部郎中、兵部尚书邵辅忠,画家邵弥,名宦邵捷春、邵元节、邵伯正、邵南、邵智、邵坚,进士、官至户部侍郎的邵宝,著有《清政举要》、《定性书说》、《容春堂集》,布衣戏曲艺术家邵灿著有《乐善集》和传奇《香囊记》。清朝邵嗣尧,历任御史、直隶守道、江南学政,被康熙皇帝誉为廉吏;诗人邵长蘅,文学家邵齐焘,史学家邵晋菡,经学家邵懿辰,名臣邵大叶,画家邵云,名士邵燮、邵瑞彭。民国国民党中央要员邵力子、省长邵式平。当代文艺理论批评家、作家邵荃麟,历史学家邵循正等等。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的华人邵逸夫。

    邵姓迁徙情况:先秦时期,邵姓人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至秦汉,邵姓依扩散到江苏、安徽。两晋南北朝时,邵姓越过长江进入湖南、江西,北到河北。唐朝时期,中原邵姓两次移民福建、广东,清初迁往台湾。

    明朝初期,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邵姓后裔分布于东北、冀、鲁、豫、 陕等地。





上一篇:洛阳千家姓之——盛姓  
下一篇:洛阳千家姓之——石姓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