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姓主要系出姬姓,是以国名作为姓氏的。出自周卿士芮伯之后。《古今姓氏书辨证•十三祭》记载:“芮,出自姬姓。周卿士芮伯之后,以国为氏。”《通志•二六•以国为氏》记载:“芮,伯爵,周同姓之国也。司徒芮伯之后也。其地即陕西芮城,为晋所灭。”《插图•百家姓》云:“源自姬姓。周武王封宗室于芮,为伯爵,西周时芮伯世为卿士,成王时为司徒。春秋时,芮国为秦所灭,其后裔以国为氏。”《姓书急就篇•上》记载:“芮伯,姬姓国。周芮良夫。宋芮司徒。《战国策》有芮采。汉芮珍。宋芮烨。”周武王姬发时,封有同姓芮国(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南,一说在甘肃华亭),芮伯在周成王姬诵时任司徒,子孙世袭周朝卿士。周厉王姬胡时,司徒伯芮(姬良夫)见周厉王姬胡和荣夷公千方百计搜刮民财,曾加以劝阻,还写了《桑柔》一诗来讽谏。芮国在春秋时被秦穆公攻灭,芮伯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称芮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指出:“左传周司徒芮伯,周同姓国也,芮伯万之后,汉钜鹿太守芮强,吴郡太守芮弥,丹阳人”。此外《通志•氏族略》也指出:“系出姬姓,芮伯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扶风”。
因此,可以把芮姓中国人的源流推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姬昌,甚至更为久远的黄帝。
这个源自周文王姬昌的古老家族,最初在陕西省境内的扶风郡繁衍滋长。然后带着“扶风郡”的堂名,逐渐播迁到全国其他地区。芮姓早在三国初期开始南迁,东吴之主孙权的手下便有一位大将芮祉。汉朝有芮珍;三国时有芮玄,九江太守芮祉;宋朝有上高知县芮及言,右文殿修撰芮煜;元朝有芮柿通;明朝有中书舍人芮善,甘肃巡抚芮钊;清朝有学者芮城;当代芮杏文也算芮姓中的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芮姓还有一个小的来源:《郑通志•氏族略》云:“明赐元人姓名:雅克实纳曰芮刚。”
芮姓郡望: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一带)、扶风郡(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芮姓堂号:桑柔堂(周厉王时,芮良夫为士卿,厉王无道,宠信奸臣荣夷公。良夫作《桑柔》诗讽刺厉王,大意是追究奸臣怂恿厉王做坏事,使国家危亡。厉王恼了,竟把良夫流放。结果厉王被直臣逼得逃亡而死)。
芮姓适用楹联:谠论忠言诗托桑柔之咏(周厉王时卿士芮良夫,曾做《桑柔》之诗刺王);才高宿学集成国秀之编(唐代太学生芮挺章,有《国秀集》)。先贤盛产赞屏后语(宋代上高县知县芮及言,尝书所坐屏后曰:“少饮酒,饱餐饭,勤出厅,公事办。”莅官三载,始终如一);世人犹思桑柔诗(芮良夫作《桑柔》诗)。州民歌慈惠(明代台州知府芮麟,以慈惠称,后为严州知府);明吏颂清操(明代甘肃巡抚芮钊,人服其清操)。地衔金作埒;水抱玉为沙(唐代国子进士芮挺章《江南弄》诗联句)。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芮姓后裔分布于陕、豫、鲁、冀、京、津等地。
责任编辑:Xiaohe
- 中外“李”姓游客可免费游览老君山 2012-05-09
- 台湾新竹县范氏同胞到范仲淹墓园寻根祭拜 2011-03-28
- 刘氏后裔祭拜明朝贤相刘文靖公 2011-03-14
-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在嵩县成立 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