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姓来源不少,主要的一支出自姬姓,是黄帝后裔,具体情况如下:
一、《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乔氏出自姬姓,本桥氏也。后周文帝命桥去木,意取高远也。世居太原。”据汉代蔡邕(音拥)《桥公庙碑》、《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华各族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亦称子午山,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沮(音居)水穿山而过,山如桥形,故名桥山。山上有轩辕黄帝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孙中有留桥山看陵的,遂以山名为姓氏,称为桥氏。另,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亦介绍:乔姓,系出梁国郡,有熊氏黄帝欹殁(音莫)于桥山,支子守陵者为桥氏,后周桥达帝令去木为乔氏。
至于桥姓改为乔姓,是始于南北朝的魏。据桑君编著的《新百家姓》所载,东汉时有太尉桥玄(梁国人),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内史。北魏末年丞相高欢擅权,魏孝帝不堪忍受高欢的欺凌,逃出洛阳投奔宇文泰建立西魏。桥勤跟随孝武帝入关,成为西魏相宇文泰的臣属。有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极认真地对桥勤说:“你的姓氏带木旁过于笨重,不如去掉木旁,单姓一个“乔”字,一则有飞天高升之意,二则意味着桥姓人今后可以步步升迁,光宗耀祖。桥勤见他说的有理,便听从了他的建议,从此改桥姓为乔姓,这样,带木旁的桥姓便简化为乔,子孙后代并沿袭下去,是为陕西乔氏。又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乔氏即桥氏也,西魏宇文泰为相,命桥氏去木,义取高远。”以此记载看,桥改乔姓应当是始于唐朝以后的五代时期。但据有关史料看,前一种说法更趋合理。因为五代以前,已有以乔为姓的,五代以后只能说明是乔姓“大批出笼”的时期。桥勤显然是乔姓族人的始祖。史称乔姓正宗。显然是黄帝后裔。
二、其他一些小的来源:1、据《前代录》载,匈奴贵族有乔姓。出自匈奴贵族四大姓呼延、卜、兰、乔之一。2、出自鲜卑族之后。3、达斡尔族有乔氏。4、傈僳族之乔氏,出自莽氏族,因莽谐以“乔”字而为姓。5、清朝满洲八旗中有乔姓,后来同汉族混居,成汉族乔姓。
乔姓郡望:梁国(今河南省商丘南)、冯翊(陕西韩城一带)、浚阳(安徽亳州附近)。
乔姓堂号:“文惠堂”(宋朝乔行简,历官淮西转运官、参知政事。多次向朝廷上疏论时政。因拜右丞相,参知军国重事,加少师,封鲁国公,死后谥“文惠”)、“梁国堂”。
乔姓适用楹联:相推文惠(宋朝人乔行简,官至右丞相,封鲁国君,卒谥文惠);邑号神君(鲜卑族人乔智明,以德行著称,担任县令时,人称神君)。学先经术(北宋乔执中,进士出身,宝文阁待制知郓州,为官宽厚);望重威严(明朝成化进士乔宇,武宗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宁王朱宸濠反叛时,他严为戒备,威慑敌胆)。为官厚宽有仁(宋代进士乔执中,王安石执政时,被任命编修《熙宁条例》。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和郓州。他宽厚有仁,多次修改刑法典,让很多人得到重生);铃政声望犹高(明带尚书乔宇,成化进士。钨宗时官住南京兵部尚书,宸濠反叛,宇严加警备,宸濠遂不敢东进。世宗初为吏部尚书,清正廉明,有很高的声望)。壮士同得小凤;淑女俱配乘龙(指三国时吴国名人乔公之女大乔、小乔。孙策纳小乔,周瑜纳小乔)。已漏风声罢;持绳也不禁(唐代女诗人乔氏《咏破帘》诗联句)。梁木能擎成大器;乔松不老自长春(当代词作家乔羽曾为乔、梁两姓人家同住的大院书写楹联)。
乔姓的发展以在梁国时最为显赫,古今乔姓人多以梁国为郡望。《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历代名人53名,例如:三国时的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后汉袁术大将乔蕤(音蕊)、云中太守乔扈;唐朝吏部尚书乔琳、左司郎中乔知之、唐德宗期间的宰相乔琳,乔知之、乔侃、乔备三兄弟都在朝为官;宋代历任户部员外郎、太常少卿、海州刺史的乔维岳,画家乔仲常、乔三教,名臣乔渭长、乔梦等、乔行简、乔大临;元朝文学家乔吉甫、画家乔达、歌词作家乔吉;明代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的乔宇,历任右都御史、四川巡抚的乔壁星,历任山西按察使、刑部尚书的乔允升,进士乔世宁、名臣乔瑞、乔岳、乔中和;清朝历任陕西巡抚、河东河道总督乔松年,大学问家乔仅,诗人乔莱、乔世道,进士乔世臣,画家乔林,名臣乔光烈;当代外交家乔冠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乔石以及女曲艺家乔清秀、著名词作家乔羽,政界要人乔清晨,等等。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乔姓后裔分布于鲁、冀、豫、苏、陕等地。
乔姓人口在中华姓氏中排第96位,分布较广,以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居多。汉、满、回、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乔姓。海外乔姓主要分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责任编辑:Xiaohe
- 中外“李”姓游客可免费游览老君山 2012-05-09
- 台湾新竹县范氏同胞到范仲淹墓园寻根祭拜 2011-03-28
- 刘氏后裔祭拜明朝贤相刘文靖公 2011-03-14
-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在嵩县成立 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