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是当代中国第4大姓,在台湾排第9位。其历史悠久,来源众多:
一、出自祁姓。尧是古部落陶唐氏的首领,祁姓,名放勋,为黄帝嫡裔。夏朝第十三帝王孔甲时期,都城在斟鄩(今偃师二里头)。刘累祖上本姓祁,他出生时手中有纹,像南涧河一带的地名“刘”字,夏太后就给他定姓刘,起名为累,并把刘地(约在今偃师市南)封为刘累及其母亲的食邑。刘累擅长驯养蛟龙,被夏王孔甲任命为御龙氏,专门负责龙的饲养和训练。据说他曾奉命为夏王驯养四条龙,后因龙生病死了一条,他不敢上报,只是把龙肉做成汤羹献于夏王,声称得到了奇珍异肉。夏王不知内情,吃后感到味道不错,还专门赏赐给他一些钱物。后来夏王要看龙的表演,刘累每次只让两条龙出来,因此骗过了夏王。过后不久,夏王起了疑心,刘累看隐瞒不住,便带着家小逃到鲁县(今鲁山县),世代姓刘。至刘累五十六世孙刘荣,徙居今江苏沛县,其子刘邦,裔孙刘秀,创立了两汉政权。刘备一支迁居蜀地后,至刘禅复迁洛阳。
二、出自姬姓。后稷承袭姬姓,传古公亶父,因由豳迁到周塬(今陕西省岐山县城北),称周族,古公亶父二传于周文王姬昌,三传于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建都今陕西省长安沣水以东。武王追封古公亶父为太王,姬昌之父季历为王季。武王去世后,其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郑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因以为氏。杜预云:“缑氏西北旧有刘亭”,此姬姓之刘也。《中国姓氏大全》又称:“周匡王封其少子于刘(在今偃师市南),子孙以邑为氏。”《辞海》亦云“:“刘,古邑名。在今河南偃师南。春秋初期为郑国之邑。 公元前712年为周平王所取得。至周匡王姬班,封其少子于此,是为刘康公,传至贞定王时绝封。”经勘查,刘国故城位于今偃师市缑氏镇陶家村附近。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小弟弟姬友到郑,建立郑国,迅速发展成为中原大国。估计祁姓刘氏所建立的政权,此时被郑国吞并。刘氏世代居住的刘地,此时变成了郑国统治下的一个小邑,刘氏成员则变成了郑国统治下的普通公民。他们一部分留居郑国,后来日渐衰落,到春秋时期已湮没无闻;另一部分则可能从偃师向东迁徙到今山东曲阜附近,并在这里留下了“刘”的地名。
公元前712年,东迁洛阳的周平王为了扩张地盘,从郑国手中夺取了刘邑等4处地方,使之变成周朝新都城王畿之内的城邑。这便是《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的“王取邬、刘、蒍、邘”事件。
到公元前599年前后,周定王姬瑜又将刘邑封给他的弟弟王季子做领地,姬姓刘国就在东周王畿之内建立起来,是为刘康公,后人尊刘康公为姬姓刘氏的肇姓始祖。
刘氏家族除了要统辖自己的刘国事务外,还长期担任东周王室的卿士等官职,负责周朝王室的婚姻大事和外交礼仪。如公元前599年,刘康公就奉周定王之命出使鲁国为王室求亲。回来后,刘康公还借分析鲁国情况之机,向周王作了一番关于俭存奢亡的精彩论述,此事载于《国语•周语》中。
春秋时期,姬姓刘氏又与晋国的范氏世代结为婚姻。如始祖刘康公就娶范氏为妻,生子刘夏。范氏是祁姓刘氏的后裔。姬、祁两支刘氏家族在春秋时期联为姻亲,这也是刘姓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刘康公的儿子刘夏,又名官师,史称刘子或者刘定公。刘定公早年也在周王室中担任卿士之职,经常为周王出使各国。到周景王时(公元前544--520年),刘夏以王族元勋身份出任周王室正卿,开始操纵东周朝政,成为当时地位显赫、势力强大的贵族。
三、出自改姓赐姓:如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将鲜卑族独孤氏全族改为刘氏,成为当时最显赫的鲜卑族九姓(穆、陆、贺、刘、楼、于、稽、尉、奚)之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大举赐姓改姓,匈奴族、娄氏、项氏、乌库哩氏、王姓、冠姓、龚姓、薛姓、何姓、满族之留佳氏、伊喇氏、宁古塔氏,都有因故改为刘姓的;乌桓、羌、氐、突厥、蒙古、维吾尔、回、满等族,先后进入中原,也有不少改为刘姓,如后汉高祖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姓;清朝高丽族有刘姓等。
刘姓是一个尊贵的姓氏,二十五史中功名显赫者多达1200多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历代名人1574名,称帝者先后有66人,执政共历650多年。仅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间,刘姓人中就出了20余位皇帝,王公贵族不计其数。三国时的蜀汉、十六国时的前赵、南朝的宋、五代十国的南汉等也都是刘姓人建立的王朝。刘姓名人辈出,如建都洛阳数月的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建都洛阳的东汉光武帝刘秀、蜀汉先主刘备、西汉经学家刘向;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洛阳人刘禹锡,史学家刘知己,诗人汝州人刘希夷,文艺批评家刘勰,史学家刘恕;明朝初期大臣刘伯温(刘基);清朝有著名书法家刘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被列入“世界华人富豪榜”的有:港澳地区的刘銮雄,财富达13亿美元;马来西亚的刘耀金、刘玉波,其财富分别达13亿美元、6亿美元;还有澳大利亚的富商刘文汉、香港纺织大王刘国钧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富商刘皇发等。
刘姓郡望多达25个,其中著名的有18处,如:弘农郡(今灵宝市一带)、梁郡(今商丘一带)、顿丘郡(今清丰县一带)、南阳郡(今南阳市)、河南郡(今洛阳市)、尉氏郡(今尉氏县)等。其堂号:彭城堂、豢龙堂、藜照堂等。
刘姓常用楹联,如:姓启刘国;望出彭城。雕龙名著;殷虎英风。纵观古代执政将近七百载;累计先君为王已逾六十人。敷政南阳太守蒲鞭示辱;校书天禄老人藜杖吹光。孔氏玹歌鲁国新声闻壁内;汉家箫鼓祖庭余韵在人间。藜阁启书香人文奕憩源流长;蒲鞭留惠政世胄云礽似续长。三章早沛秦川雨;五夜长明书室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敦本本自宗须向祖宗绵旧德;发云云有路好从诗礼向前程。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刘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冀、鄂、湘等地。
责任编辑:Xiaohe
- 中外“李”姓游客可免费游览老君山 2012-05-09
- 台湾新竹县范氏同胞到范仲淹墓园寻根祭拜 2011-03-28
- 刘氏后裔祭拜明朝贤相刘文靖公 2011-03-14
-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在嵩县成立 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