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千家姓之——姬姓

     2007-10-13 23:29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万姓归宗 > 正文

    姬姓是上古八大姓氏(姜、姬、妫、姒、嬴、姞、姚、妘)之一,姬姓等20多个带女字旁姓氏,起源于母系社会。

    姬姓是黄帝嫡传姓氏。《说文解字•十二下•女》、《广韵•之》、《姓解》记载相同:“姬,黄帝居姬水。以为姓。”

    《通志•二七•以姓为氏》记载:“姬,姓也。帝喾生姬水,因以为姓。裔孙周文王。三十余世至赧王。子孙号姬氏。汉有周子南君姬嘉。唐水部郎中姬处逊。开元初,明皇以嫌名,改为周氏。望出南阳。”

    《古今姓氏书辨证•七之》记载(节录):“姬,姓。黄帝生于姬水,以水为姓。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是为帝喾。喾妃姜姞,感巨人迹生子,名曰弃。尧以为大农,名其官曰后稷,姓之曰姬。姬者,姓也,人本呼祖之义也。弃为后稷,有功,尧封之于有斄。裔孙公刘,迁国于豳。古公亶父避狄,又迁于岐下。亶父生王季历。历生文王昌,昌又作邑于丰,称为西伯。其子发,是为周武王。自弃至武王,十五世;武王至赧王,三十有八世而秦灭姬氏,降为庶人;或为王氏。汉武帝求周后,的姬嘉,封周子南君,以奉文武之祀。至晋,刘昆当谴姬澹率众十万讨石勒。后周有柱国姬愿。隋有东宫幸臣姬威。唐有水部郎中姬处逊,居长安。开元中,避明皇嫌名改为周氏。谨按: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大封同性以为诸侯,凡五十三国,而燕、郑又在其后。故《传》曰:‘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又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今取《春秋》三《传》、《国语》、《史记》编次姬姓之人,凡天子之国二,诸侯之国三十一,戎狄之国三。其爵、谥、字、名、世系,莫不备见,读之如指诸掌,俱载《春秋四谱》及《旁行图》云。”

    《姓氏急就篇•上》:“黄帝以姬水成,子十二,一曰姬。青阳、仓林同黄帝。汉姬嘉为周子南君。姬常为周承休公。后周有周愿。隋周威。”

    《姓觿•四支》:“《路史》:‘黄帝二十五子,为姬姓者十有二。’”

    《氏族典•四五》:“武王克商,大封同性五十有三国,而文武之胙又三十有二,故姬于诸氏中最为蕃大。但古初质朴,称名不复冠姓。又,诸国之后,皆氏于国,支分派别,散为众姓之祖。”(见《左传•昭•二十八年》及《史记•周本纪》)。

    《插图百家姓》记载:“为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姓。唐玄宗时诏令天下姬姓改为周姓,以避黄帝‘基’、‘姬’之讳,因此姬姓数量大幅度减少。北魏以来由于历代有他族改姓为姬,故在少数民族中也有姬姓。当代姓氏排列第二百三十七位。”

    《续通志•八四•有故改姓》:“金人端修,避睿宗讳上一字,改姓姬。”

    《日知录》:“按:《汲冢书》:‘卫将军文子为子南牟弥,其后有子南劲。’《纪年》:劲朝于魏,后惠成王如卫,命子南为侯。秦并六国,卫最后灭,疑嘉是卫后,故氏子南,而称君也。据此,嘉本氏子南,武帝即以其氏命之为爵。而《汉书•恩泽侯表》意作‘姬嘉’,则没有氏而称其姓也。与褒鲁之封公孙更为姬氏者正同。”

    姬姓在历史上曾形成两个郡望: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其堂号:“寿丘堂”(因黄帝生于今山东省曲阜附近的寿丘而得名)、“赤舄堂”(歌颂周公姬旦的诗有一首叫《赤舄》,故称“赤舄堂”。舄:音西)。

    姬姓适用楹联:源自黄帝;望出南阳。教稼田官,肇姬家始祖(姬姓先祖后稷被封为大农官);行仁者王,徙岐山古公(姬姓先祖古公亶父多行仁义,迁今陕西省岐山县后兴旺发达,奠定兴周灭商的基础,曾孙姬发灭商、建立周朝,他被追封为周太王)。制大礼作大乐戢大乱大德大名冠宇宙;训多士诰多云兼膺多福多才多艺昭日月(指周公姬旦制礼作乐,辅助周成王平定武庚及“三监”之乱,忠心耿耿,为世人所永远崇敬)。明代西安知府(指明朝西安知府姬敏。字好学河南孟津县人,德行纯备,节操过人);汉时信义将军(指北魏信义将军姬澹,字世雅,事桓、穆二帝,征战有功,封楼烦侯)。

    姬姓人统治周朝800多年,为王者以及诸侯国君200余人,名人众多,主要的还有: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当代有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的姬鹏飞,等等。

    姬姓是中国的重要姓氏之一,是派生姓氏最多的姓氏。从姬姓黄帝派生出1200多个姓氏,构成中华姓氏的主流。但是,当今姬姓族人却不多,仅占当代人口的千分之三,总人口大约35万,河南、山东两省占全国姬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姬姓文化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百万字的黄帝后裔姓氏文化系列丛书《千姓同根》(上卷)、《姬姓古今》(下卷)业已出版发行。





上一篇:洛阳千家姓之——郏姓  
下一篇:洛阳千家姓之——计姓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