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千家姓之——丁姓

     2007-10-19 19:42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万姓归宗 > 正文

     丁姓是当代第46大姓,汉、彝、瑶、回、傈僳、东乡、土家、保安、蒙古、鄂伦春等民族都有丁姓,华侨华人主要分布于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其来源众多。      

      一、据《姓氏考据》载,出自商朝丁侯之后裔。至少在商朝中期已经有古丁国,其国君不服商朝统治,商王武丁曾出兵讨伐。周武王姬发伐纣时,丁侯仍然不与配合,后为武王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

   
   二、宋国大夫丁公子孙以丁为姓。
   
   三、为孙姓所改。《三国志》注引《江表传》栽:“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三国时,吴国有位将军孙匡,在典军时不小心烧了粮草,孙权一气之下把他改为“丁”姓,以示不愿与他同姓。从此,孙匡因祸改姓,子孙也姓丁。据考,孙匡是周文王姬昌第8子康叔的后代。
   
   四、齐国太公吕尚后裔,周康王专门为曾任朝中重臣的吕尚之子吕及赐谥曰“丁公”,吕及子孙后代以此为荣,便改吕姓为丁姓。
   
   五、其他来源。宋朝于庆因故改姓丁,子孙也以丁为姓。西域胡人的姓名读音,翻译成汉文时末尾多带“丁”字,后为省繁就简,便省略为“丁”,后边再加名字。明朝丁鹤年的姓氏就是这样省略而来的。阿拉伯人来中国经商,改汉姓为丁,回族,起初多居苏州、福建。明朝赐元人姓氏。回纥族、清朝高丽族有丁姓。
   
   丁姓在济阳形成望族,史称济阳堂(今兰考东北)、驯鹿堂(后汉丁茂,幼时丧父,家里很穷,对母最孝,母亲死后,他自背土筑坟,又在墓旁栽了松柏。白鹿自山上来到墓旁守墓。太守举他为孝廉,拒不受)。
   
   其常用楹联:麟分帝里(西汉司马丁复,以越将从高祖起兵,至霸上,入汉,定三秦,破龙且于彭城,为大司马,讨平项籍,封阳都侯);凫宿家池(东汉孝子丁密,性清介,毫发之馈,不受于人。遭父母丧,并庐墓三年,有双凫游庐旁小池,见人驯伏,人以为教感)。汉时将宋时主飞珠定四海;活为臣死为神威名震三江(三国丁公(奉)祠联。祠在湖北嘉鱼陆溪口。丁奉,以骁勇闻,累立战功,官至右大司)。同飞翰范时名重;遍立朝端主意深(唐代诗人丁稜《和主司王起》诗联句)。圣哲承休运;伊夔列上台(唐代诗人丁仙芝《越裳贡白雉》诗联句)。豪游畅比王乔鹤;良晤欣同范蠡舟(清代篆刻家丁敬书联。他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形成“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藏书八千卷(晚清藏书家丁丙,善藏书。沿用其祖“八千卷楼”为藏书室名);同堂三百人(宋朝名人丁隽,兄弟十七人,义聚三百口,五世同居,家无闲言。大中祥符中,诏其门,旌曰“义和坊”)。学透春秋;大儒景仰(东汉学者丁恭,习公羊严氏春秋,学义精明。为谏议大夫博士)。昔日洪洞留青史;于今西亳振家声(河南偃师城关镇许庄丁氏家庙门联)。会读书耕田即是尊祖敬宗;能保国友家便为孝子贤孙(偃师邙岭乡牛庄丁氏祠堂宗轴联)。
   
   丁姓名人不绝于书,《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181名。如:汉代帮刘邦打天下、被列为“十八元功”的丁复,项羽的大将丁固、项羽部将丁公、著名经学家丁恭,司徒丁鸿,又有丁义;三国时吴有名将丁奉,颇受曹操赞赏的丁仪、丁廙等;东晋时有任驸马都尉、广武将军、尚书的丁潭,任广平太守时被称为“政理平和、狱案清明、道化大行”的丁绍;唐代有任太子文学、给事中的丁公著,任左拾遗的丁柔立;宋朝宰相、封晋国公的丁谓,任翰林院学士、尚书右丞的大学问家丁度,历任右谏议大夫、右丞兼枢密使的丁大全;明朝有任刑部侍郎、刑部尚书的丁铉,任南京工部尚书的丁宾,成化进士、画家丁云鹏;清朝有任四川总督、大修都江堰的丁宝桢,名将丁汝昌,篆刻家丁敬,任江苏巡抚、南洋巡抚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大学问家丁日昌,还有丁宝桢、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耀亢等。
   
   从大槐树迁民之丁姓后裔分布于豫、冀、陕、鲁、京、津等地。





上一篇:洛阳千家姓之——杜姓  
下一篇:洛阳千家姓之——董姓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