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千家姓之——董姓

     2007-10-19 19:45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万姓归宗 > 正文

     董姓为当今中华第39大姓,分布很广,河北、河南、山西、云南、山东、辽宁、浙江居多。在台湾是第76大姓。其来源较多。
   
   一、出自己姓,源于姬姓。《通志》记载:“董氏,己姓。或言姬姓。黄帝裔孙有叔安,生董父,其后遂为董氏。”《古今姓氏书辨证》云:“董,已姓。黄帝之后。封国于风,其君叔安,有嫡子董父,学扰龙以事帝尧,赐姓曰董,为豢龙氏。”远古舜帝时代,有一位叫董父的人,是个驯养蛟龙的能手,其远祖是颛顼帝,近祖是己姓的叔安。有人向帝舜敬献了几条蛟龙,需要饲养训练,有人举荐他担任御龙官。在他的精心驯养下,这几条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高兴,根据他的职业赐号为豢龙氏,董姓,并把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的土地分封给他。此后,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他被董姓人尊为始祖。
   
   二、出自姒姓。禹建立了夏朝,姒姓。禹子启为夏王朝第一代君主,封其庶子于莘(今陕西合阳东南),古辛、莘二字通用,其后有辛氏。据《新唐书》、《姓氏急就篇》等所载,春秋时,董父的裔孙辛有在东周担任大夫之职,辛有的两个儿子则在晋国担任掌管国家典籍史册的职务。因“董”有掌管或监督之意,他们又被以官职相称,即“董督”或“董史”。他们的子孙世袭晋国“董史”之职,久而久之,便把自己的职务“董”当成了姓氏。至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晋卿赵盾为逃避灵公的迫害而走,还未出境,灵公便被赵盾的族人赵穿杀害。当时任“董史”的董孤认为这事赵盾有责任,便如实地在典册上记载了下来。事后,不管赵盾如何辩解灵公被杀与自己无关,还强权迫使董孤更改当时的记录,他都不为所动。因此在《史书》上秉笔直书“赵盾杀君”,以致后世人将董弧作为史学家的典范,这便是被孔子称为“良史”并广为传颂的“良史董孤”的故事。文天祥也称赞他“在晋董孤笔,在齐太史简。”公元前4世纪中叶,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瓜分,董孤子孙迁徙他乡,都以董为姓。
   
   三、《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注云:“又有陆终之子参胡,姓董,其后亦为董氏。”据《董氏世谱》所栽,相传颛顼帝的孙子吴回有子名终,因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故叫陆终。他的儿子有叫参胡,姓董,后裔以董为氏。是为山东董姓。也是黄帝之孙颛顼帝的后裔。
   
   四、其他一些小的来源。1、满族姓董鄂氏、佟佳氏、董佳氏、珠赫勒氏等,清代改为单姓“董”。2、赫哲族之“给温克氏”,景颇族之勒托氏、米董氏改为董姓。3、普米族之董氏出自“巴落瓦支”姓。4、白族有的改为董姓。5、加入董姓的少数民族还有:藏族、土著族,西汉初期的匈奴族、三国时吴国的山越族、晋时的氐族、南北朝的羌族、唐朝吐鲁蕃人的董部落、五代后梁时羌人、宋朝时的高丽人等。
   
   唐末,河南固始董姓人随王潮、王审知入闽。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董姓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董姓在二十五史中列传者有120多人,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的235名。如:汉代太师董卓、经学大师董仲舒、大司马董贤、被称为“强项令”的洛阳县令董宣,董恭、董贤父子及董贤岳父同朝为官,显赫朝内朝外;三国蜀国宰相董允;唐代音乐家董庭兰;北魏外交家董琬;西晋有经学家董景道、学者董京、将军董征、画家董展柱国公董纯;唐朝兵部尚书董晋、礼部右使董思恭、陇西郡王董昌,被称为“画坛鼻祖”的五代南唐画家董源;宋朝节度使董臣,礼部尚书董其件,刑部员外郎董俨,历任监察御史、户部侍郎的董敦逸,集贤殿修撰董必、大学士董槐,诗人董钺,画家董祥、董羽、董琛;金代戏曲家董解元;元朝山东宣慰使董抟霄;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抗倭名将董邦政,大学士董伦,宣府总兵董兴,河南左右布政使董杰,左都督加太子太保董一元,户部侍郎董应举,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画家董孝初、董廷柱、董诰、董任、董洵;清朝文学家董说、秦淮名妓董小婉、武士董海川以及董咏、甘肃总兵董福祥;当代的董必武、董振堂、董存瑞等等。
   
   董姓曾在陇西(今甘肃陇西县西南)、济阴(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弘农(今灵宝)、代郡(今山西阳高县西北)形成望族。其堂号:良史堂、直笔堂(春秋时候,董狐是晋国的史官,他写史求实存真,不怕权势。晋灵公被弑,董狐在史书上直笔写道:“赵盾弑其君”。孔子夸他是“良史”)。
   
   董姓常用楹联:千秋良史(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万代儒臣(指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天人三策(董仲舒的事典);史弟五奇(指三国魏乐平侯、司徒董昭及其弟董访等兄弟的事典)。三策仰前徽道阐纯儒学业渊源须念祖;千秋留直笔书传良史风规整肃永贻孙(董氏宗祠联)。澄澄水映千江月;淅淅风筛一岸蒲(金代戏曲家董解元《西厢记》中联语)。苍松翠柏窥颜色;秋水春山见性情(明代本寺卿兼侍读学士董其昌撰联)。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明朝万历进士董其昌自题联)。旋乾转坤移山倒海;济人利物震古铄金(董必武撰厦门集美鳌园联)。贤者亦乐此;卓尔未由从(杨涛《纪晓岚外传》第15卷“董姓厅堂联”语)。搏击咸称卧虎(东诲洛阳令董宣);文章屡世古鳌(指明代修撰董憟和董越的事典)。麝墨轻磨声韵玉;兔毫初点色翻鸦(金代戏曲家董解元《西厢记》联语)。秉笔不容情良史无私毁誉(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的事典);佩弦期易性家臣欲急作为(春秋时晋国名人董安于的事典)。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明代名人董香光撰书培风阁联)。旋转乾坤移山倒海;济人利物震古铄今(董必武撰厦门集美园联)。么治萁裘家法自我前人无非有典有则之传贻厥孙谋;堂购播获瓒绪在尔后嗣惟是善继善述之意绳其祖武(偃师大口乡董村董氏祠堂联)。
   
   从大槐树迁民之董姓后裔分布于鲁、豫、冀、陕、京、津等地。





上一篇:洛阳千家姓之——丁姓  
下一篇:洛阳千家姓之——邓姓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