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曾有一种说法:“在道相逢皆叔侄,问知身世是陈亲。”陈姓是当今第5大姓。汉、满、回、蒙、藏、苗、畲、水、彝、鲜、壮、京、瑶、仡佬、佤、哈尼、羌、东乡、鄂温克、鄂伦春、布依、高山、土家等民族皆有陈姓。其来源有10几个,主要支派出自妫姓,源于黄帝。
一、 相传,舜帝部落居于妫水旁(今山西蒲州镇南),其氏族以水名为姓曰妫。舜幼年丧母,继母对舜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父母,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把自己的皇位相传。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之他与人民大众同甘苦,深得人心。传至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姬发分封于陈(古宛丘,今淮阳县),建立陈国,被封为胡公,又称陈胡妫满。陈国一度强盛,为西周时期的十二诸侯国之一。东周之后国势衰落,春秋末期为楚惠王所灭,陈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陈氏。胡公满之后陈完,出奔到齐国,传至陈桓子,为齐大夫,食邑于田,遂又改为田氏。至7世孙田常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公元前404年田和废姜姓齐王自立为君,史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至16世孙田建齐国为秦国所灭。田建之子轸出逃楚国,被封为颍川侯,重又恢复了陈姓。刘邦称皇帝后初居洛阳,田齐之后田横率500人东逃入海,潜居海岛之上,刘邦遣使召田横来洛阳,行至偃师尸乡,耻于向刘邦称臣,自刎而死,随行的二食客自刎从葬,留在海岛上的“田横王百士”闻讯也全部自杀。偃师城西赫田寨村南,原有田横墓和墓碑,已不存。
除此,还有三支陈姓:一是陈哀公时因陈国内乱,其子陈留避居郑国的陈留,仍以陈为姓;二是陈缗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今原阳县境),其后融入颍川陈姓支派之中;三是陈缗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今固始县),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亦融入颖川陈氏。
后来,又从陈姓派生出田、孙、王、胡、袁、薛、敬、仲等姓氏,譬如:孙武本姓陈;王莽称帝后向部下介绍:自己是田齐王室之后,为避难才改姓王的。
陈胡公满的后人占当今陈姓人中的绝大部分。
二、另外还有不少改姓支派:《河南官氏志》云:“侯莫陈之后也改为陈氏。”侯莫陈,代北地区三字姓,在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汉化运动中被改姓陈,此系源自洛阳的陈姓。唐朝初年,原秋兹王的后裔帛永贵入仕内地,因姓氏罕见怕受歧视,于是改姓汉族大姓陈氏。明太祖赐西域胡人姓陈;明成祖时,灭南安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清时满族陈佳氏后简化为单姓陈。为蒙古族姓名、谢姓改陈姓。彝族姓“柴家”者改陈姓,佤族之陈姓,由“思恩饶”氏所改等等。
陈姓的主要源头在今河南省淮阳。其名人,仅在二十五史中有显赫功名的就有650多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历代名人1218名。陈寔,曾在洛阳读太学,后任太丘长。有盗贼夜入其室,躲在梁上,陈寔叫来子孙教训盗贼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其本性未必坏,习以成性,遂至于此,这便成了梁上君子。贼人大惭,自投于他,陈寔令给绢两匹放归。从此全县再无盗窃案发生。陈寔之后陈康,“食邑周南,子孙因家,又为缑氏人也。”陈康之孙唐玄奘 (俗名陈祎),是伟大的佛学家、旅行家、世界文化名人。从秦朝末年揭杆反秦的陈胜到灭梁建国的陈霸先,都曾是“一国之尊”的帝王。汉相陈平,在洛阳著作《三国志》的陈寿;宋朝宰相陈尧叟、陈尧佐等都是誉满天下的名臣。“开漳圣王”陈元光等都是勇谋兼备的将帅之才。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宋代道学家陈抟、文坛怪杰陈师道、画家陈洪绶、学者陈寅恪等人都各有成就。从宋朝学生领袖陈东到革命党人陈其美、著作《警世钟》的陈天华等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从爱国华侨陈申到实业家陈启源、陈嘉庚等都是身在异域的侨界名流。陈诚、陈独秀、陈布雷等,更是当代影响重大的政治名人。旅居海外的陈姓华侨以及居住在台、港、澳的陈姓同胞,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明朝琉球有爱国华侨陈申,清末菲律宾有为华人争得权利的陈谦善,近现代美国有造福桑梓的陈宜禧,最著名的是新加坡实业家、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的竟有38位陈姓人。
陈姓郡望甚多,如: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汝南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等。其堂号,除以上述郡望命名的,还有:德星堂、德聚堂、渑武堂。
陈姓常用楹联有:太丘德望;颖水渊源。笔新墨奇避乱草;光远正大铺山中。张楚开纪元;文佳第一人。同安出英豪;集美献爱心。鼎甲绵绵接武尊祖宗二字格言曰勤曰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河南偃师庞村镇窑沟陈氏祖茔联)。
责任编辑:Xiaohe
- 中外“李”姓游客可免费游览老君山 2012-05-09
- 台湾新竹县范氏同胞到范仲淹墓园寻根祭拜 2011-03-28
- 刘氏后裔祭拜明朝贤相刘文靖公 2011-03-14
-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在嵩县成立 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