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向世界传递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
两年多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仿佛一条强劲的纽带,跨越亚欧大陆无垠的草原、印度洋潮湿的季风、乞力马扎罗的雪、安第斯山的云,激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共鸣。
从“河图洛书”到“互动的世界”
画为心声。一边是茁壮挺拔的竹干,一边是大海的波动和山岭的起伏——悬挂在联合国总部大楼二层大厅东侧“中国厅”里的这两幅艺术作品——《共同的家园》和《互动的世界》,其所展示的“中国元素”使联合国总部大楼东厅既富中国韵味,又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互动的世界》将激励联合国各会员国及所有进入联合国总部大楼的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努力,《共同的家园》则提醒人们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他认为,这两幅作品给联合国总部大楼不仅增添了艺术美感,同时折射出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文明因互动而多彩。在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以君临一切的气派端坐在那里,它是一尊东方的雅典娜,而今几乎成为中国佛教艺术乃至东方文明的象征。那颗顶着螺形发髻的举世闻名的巨大头颅、丰腴秀美的脸庞、雍容大度的气派,使至今每个第一次站到它面前的人,都会在刹那间被震撼。它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峰巅。它那神秘的、若有所思的微笑,仿佛正是一个决不拒绝外来文化的民族在自信地微笑。举世无双的卢舍那,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卢舍那,她是域外文明和中国文明大融合的创举,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晶。
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被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在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天夜里,汉明帝在南宫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人自西方飞来。有人告诉汉明帝说,他所梦见的金人是西方的神,名字叫“佛”。汉明帝听后信以为真,于是第二年便派遣18人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行至大月氏国,即今阿富汗一带,遇到两位传教的印度和尚,一位叫摄摩腾,一位叫竺法兰。两位印度和尚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一同来到国都洛阳。汉明帝礼重二高僧,便下令在东汉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修建僧院。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国家办的第一座寺院。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根据他的故事演绎成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由中国先后传入越南、朝鲜、韩国、日本以及欧美各国。中国佛教文化的特色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形成,而透过对中国佛教平等慈悲、仁爱众生、心性解脱、圆融无碍等文化特色的了解,我们也可以窥见包容守中、和而不同、人文关怀等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互动的世界》和《共同的家园》、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可谓异工而同曲,都是中华文明源头“河图洛书”穿越时空发出的“时代”强音——“和谐是美”。
大道至简。“河图洛书”,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国古代的两幅神秘图案。相传伏羲氏时,有一匹龙马从黄河浮出,背负河图;还有一只神龟从洛河浮出,背负洛书。这匹龙马的旋有次序,形数有异别。排行是一、六在后,二、七在前,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背中,这就是河图。河图中的点数是五十五,其中一、三、五、七、九是天数,二、四、六、八、十是地数,天数累加是二十五,地数累加为三十,两数之和为五十五。河图中的天数是奇、是阳,地数是偶、是阴,阴阳相索。据古代哲学家的解释,河图中上、下、左、右、中五组数目分别与火、水、木、金、土五行有关。金、木、水、火、土这几种物质基本形态的生成与转换,甚至万物发育都可以从这图上得到启示。由此定义这十个自然数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从而得出五行相生之理、天地生成之道。洛书即九宫,国外称幻方或魔方,洛书实际上就是三级幻方,它开启了幻方世界的先河,组合数学将其奉为鼻祖。洛书与河图紧密相连,是远古先民用神秘筮数的奇妙组合,来概括“天人合一”思想的宇宙图式与协和万邦的“世界观”。伏羲依此“图”和“书”画作八卦,演绎成与西方的《圣经》、印度的《吠陀经》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经之一、人类智慧源泉——《易经》。
今洛阳市孟津县,原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当地称图河,全长约20公里,流过该县朝阳镇卦沟村、送庄镇负图村等,至会盟镇雷河村附近注入黄河。古来相传,“龙马负图”就在黄河、图河交汇这一带。今洛阳市洛宁县西长水村,立有二方古碑,东西并排,面南而立。西边一方有研究者称应为汉魏遗物,正面碑文仅剩一“洛”字;东边一方为清代所立,正面为“洛出书处”4个大字。古来相传,“神龟贡书”即在此洛河段。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和传统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中华民族血液中缺少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文化基因,更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逻辑。
“一带一路”,历史传承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他这样描述人类此前从未见过的壮丽场景:“我能够清楚地分辨出大陆、岛屿、河流、水库和大地的轮廓……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与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习惯仰望星空的人们,从太空中回望才发现,这个蓝色的星球,是我们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家园。加加林的视角,正像一个隐喻:人类可以超越个人、国家、民族,可能超越制度、观念、信仰,去拥抱一个更辽阔的世界。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上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用历史的更长镜头去看,更能廓清轮廓,厘清脉络。据《穆天子传》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周穆王率领约一万五千人、五百乘车,从洛阳出发,北渡黄河,绕道河套北岸,西南入甘肃、青海,走于阗至群玉之山,经帕米尔高原抵达波斯,再绕道欧洲大平原,入雁门关返回洛阳。在昆仑弱水“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周穆王从西征到东归,所到之处受到各部落、各邦国的欢迎,纷纷献马、牛、羊、穄麦、穄米、酒、服牛、牥牛、白骖、良犬等土产,穆王则赐予黄金或黄金制品、朱带贝饰、丝帛。《穆天子传》反映了公元前10世纪左右,以洛阳为起点的中国中原地区和西域乃至中亚、欧洲间的文化交流的历史。在汉代京师郡,国民常常聚会里巷阡陌,祭祠西王母。西王母形象还频频出现在墓葬壁画和铜镜花纹中,洛阳出土东王公西王母汉代铜镜就是例证。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杜甫沉郁顿挫的诗句中表达着对寻源使张骞的敬意。2100多年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了陆上“凿空之旅”,夕阳下,悠远苍凉的牧歌声中,拖曳着张骞疲惫的身影,大漠戈壁留下他的脚印,广地万里重九泽,威德遍于四海。
条条大路通罗马,文明分为陆地文明和水上文明。如果说张骞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陆上“凿空”者,创造了陆上文明的一大奇迹,那么能使“旱地行舟”的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则无疑是人类水上文明的一大创举。公元604年7月,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继位,即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便决定迁都洛阳,并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通河于淮。隋代开凿的四大段运河中,除邗沟和江南河的御接点在京口以外,其他三段的中心御接点均在洛阳。大运河,南达扬州,北到涿郡,与黄河呈大十字交叉,连接长江、淮河等水系。
隋唐运河将无数文明碎片的大大小小运河,第一次全线贯通,构成一个以洛阳为中心的水运网,并通过海运航道,连接日本、高丽。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航线。
中国大运河——世界大地上的史诗。京杭运河,只是人们最熟悉的那部分,中国大运河还包括隋唐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数千公里广阔空间。这条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工程量最大的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是巴拿马运河的33倍。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其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这是地球上对自然地理面貌改变最大的人类工程,亚洲大陆东部的天然大河,都被它联络贯通,支流多到无法计算。这条古老的运河深藏着中国巨大繁荣的神秘信息,埋藏着中国和世界文明沟通的奇妙代码,蕴含着天地之间生命的力量。
综观中国古丝绸之路之“路”,是以洛阳、长安为东起点的驿道,西连西域,直通天竺、大秦,把当时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串联起来。以洛阳、长安为中心,隋唐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连接起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经济圈,并通过海运航道,连接高丽、日本。在唐代,中国与世界上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欧亚文明在洛阳、长安汇聚、碰撞、交融,形成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的大开放。
中国古丝绸之路之“丝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桑蚕到丝绸,从一片桑叶、一个蚕茧,再到一缕丝线、一匹绸缎,走过了数千年的历史,这细密的丝线,经纬纵横,把这大自然的宝贵馈赠和祖先的伟大智慧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络绎不绝,代代相传。丝绸以其特有的细腻、光滑的质感和实用性,为中国的物质文明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向往。可以说,丝绸的特性正反映了中国人的性格:温润、细腻、热情、浪漫,对和平与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丝绸之路,既把丝绸传播给了全世界,也把丝绸身上所承载的中国性格,传播给了全世界。
翻开东西方人类文明交流史册:古丝绸之路留下的是互利合作的足迹;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的是佛教的慈悲与智慧;郑和七下西洋,播撒的是友谊交往的种子……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伦理,塑造了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秉性;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传统哲学,孕育着中华民族推己及人的文化;协和万邦的传统历史,决定了中华民族和谐共通的和平理念。(任德成 周健 徐金星)
下一篇:没有了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