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恰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2015-08-20 10:56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中华圣城 > 正文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文明史5000年,城市史4000年,建都史1500年,在中国所有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历代400多位帝王中,有上百位都曾在洛阳执政。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在不到30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举世罕见的“五都贯洛”奇观。
 
  以文化人,文化天下。“亚细亚”,是一句古闪米特语,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在地球北温带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壤处,冰山雪峰中淌出来的几条大河,成为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亚细亚”是创始的地方。文明的曙光从“亚细亚”升起,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
 
  5000年过去了,曾经屹立在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古城,早已荡然无存。尼罗河畔的大金字塔,也像隐退到历史中去的一个迷梦,永远混混沌沌。忧伤的司芬克斯蹲在那里,仿佛什么也不想解释。古埃及帝国,在长达数千年的三十个王朝中,也曾经强盛得犹如那金字塔一样无与伦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站在亚欧大陆的中心,立足帕米尔高原向东望去,有一条5000余年不舍昼夜,历尽劫波悲苦奔流不息的人类文明之河,她便是以河洛文化为源头并把最为壮美的一段赐予洛阳的中华文明。
 
  中国之邦,“洛阳礼仪”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综观世界,孔子学院已成当今世界的一大文化现象,从2004年韩国首尔第一所成立至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在大学建立了几百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为世人捧出了价值观的“中国读本”,传播华夏民族礼仪之邦“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和为贵”文化基因,向世界尽情挥洒中国元素、中国气派、中国特色,更在世界精神上催动了又一次崭新的觉醒。
 
  孔子被儒家称为至圣,孟子为亚圣,而对周公则尊为元圣。“元”,万物之始誉为元,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说的“吾从周”,从的是周公制的礼,周公作的乐。《礼记·明堂》云:“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统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周公在总结继承夏礼、殷礼的基础上,在洛阳创造性地构建了一套以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和级别严格的等级制为基础的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亲疏等礼仪制度。为了体现“礼”的差异,又制定了严格的用鼎制度,按照《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所谓一言九鼎即由此而来。而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等等。鼎的大小与多寡标志着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下。
 
  “礼”,包括了有关祭祀、丧葬、军旅、盟会、朝觐、婚冠等各种典礼仪式以及社会中的各种行为准则,而不同的典礼仪式,则配以不同的乐舞,“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在孟子之前,儒学就是礼学”,“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是礼”,因此,周公制礼作乐的完成,标志着儒学的诞生。
 
  周公制礼作乐实现中国由“鬼道”向“人道”的伟大飞跃,意味着西周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了“人本主义”的时代。而那时古希腊还生活在神影之下,一直到中国的战国时代才走出神话时代,他们的神话时代要比中国长几个世纪,这也是古希腊的神话非常灿烂、非常丰富的原因。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礼仪好比国之气血,为社会补给能量,给国家增强活力。蕴含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也昭示了中国人的社会理想。正是这礼仪的薪火相传,孕育了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
 
  天地之中,“最早的中国”
 
  “中国”是华夏儿女的最大骄傲,中国是具有5000多年文明的国度,不仅拥有世界地理上的最高峰,也有过长期领先世界的汉唐、明清雄风,创造了成康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等一个又一个的“中国震撼”。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人类发展的炫目曲线,似乎就是在西方国家午餐后小憩的瞬间,中国就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东方升腾起激荡人心的中国梦,奏响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交响乐章。
 
  起点的高度,决定发展的宽度、长度。“最早的中国”诞生在何处,从何时开启,又创造了怎样的国家文明基因,使中国在长达数千年的人类发展历程上一路领先、高歌猛进,成为人类文明星空中一颗闪亮的、古老而不朽的恒星。
 
  历史古遗址,形成于历史的长河中,是还原一个时期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痕迹。“夏都”出土,“最早的中国”问世,洛阳举世瞩目。1959年,考古工作者发现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经过数十次的考古发掘,探明该遗址内的文化遗存所在时间区间上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下至东周和东汉时期,而兴盛时期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的夏文化时期。“二里头遗址”创下了5个“之最”:迄今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群、最早的宫城“紫禁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和青铜作坊,还有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和车辙痕迹。二里头遗址被称为“华夏第一王都”。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1963年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铭文中的的“中国”,就是指以二里头文化所处的以洛阳为核心的中原地区——“最早的中国”。
 
  夏朝,开创了由“多元邦国”到“大一统”的王朝,构成了华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质,拉开了中国“国家文明”的序幕。 天地之中,王者之地。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共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建都史1500多年,中国历代400多位帝王中,上百位都曾在洛阳执政。放眼中国所有古都,洛阳可谓是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截至目前,在全世界所有做过都城的城市中,能够被称为“神都”的仅有洛阳。也许,专家对武则天之所以称洛阳为“神都”的解释,更能让我们理解这座城市的神秘与神圣。在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看来,当时洛阳的地理位置在分野上与天上的太微垣星座相对应;嵩山则与天上的紫微垣星座相对应;而洛水贯都,与天上的银河相对,故洛阳具有上天所赋予的神力。
 
     世界精神大厦的“洛阳屋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011年6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任命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随后发表的就职演说中,援引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道德经》中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他表示将在会员国之间、联合国系统内部以及联合国与诸多国际伙伴之间,发挥一个协调员和建桥者的作用,强调应将这种不朽的智慧应用到今天的工作中,在百家争鸣的思想中,找到行动上的统一性。
 
  《道德经》是道家的鼻祖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周王室守藏室之史,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孔子口中的龙:“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当今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名著中,《道德经》仅次于《圣经》。《道德经》之道是“有与无”相统一的唯物主义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理政之道,“天人合一”之生态文明之道。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思想的思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天空如同卷轴般卷起,迎来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终极关怀的觉醒”。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在河洛地区创立了集法、术、势于一体的帝王统治学——“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秦朝以来的历朝政治。
 
  北宋河南人程颢、程颐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其学说又创立于洛阳,因而被称为“洛学”,他们提出了“理”的概念,因而又被称为理学。南宋朱熹在此基础上,吸收了佛、道文化的优点,进一步义理化、大众化,构筑了长期主导中国政治社会的“程朱理学”。 纵观洛阳文明史,那一件件文明创新的成果如同洪荒烈火粹炼的精金,是亘古风霜琢磨切磋的美玉,是古老中华民族献给世界文明皇冠上的明珠。它就像“永远不落的太阳”照亮了鸿蒙大地,更引领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走向“日有所长”的新生。(任德成 杨炳旭 丁清旭/文)
 
 




上一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洛阳基因”  
下一篇:千年帝都“中国梦”(上)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