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洛阳 瞭望远方

     2015-08-28 09:24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中华圣城 > 中华圣城 > 正文

专家学者热议《瞭望》杂志专刊《洛阳:以文“和”天下》系列文章


   8月17日,新华社《瞭望》杂志增出专刊,发表《洛阳:以文“和”天下》系列文章。全文2万余字,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强调了洛阳的文化自信,指出文化复兴是洛阳崛起的必由之路。本报陆续转发系列文章后,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掀起一场对洛阳文化复兴的大讨论。


  26日,我市召开文化界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共谋洛阳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大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炳旭在讲话中表示,《洛阳:以文“和”天下》系列文章点明了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为我市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勾勒出崭新的发展蓝图,对增强洛阳文化软实力,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杨炳旭强调,洛阳要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切实增强保护传统和创新开发洛阳历史文化的责任感,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凝聚正能量;要坚持传承创新,探索崭新模式,讲好洛阳历史文化故事;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推动我市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建设,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把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产业实力,使文化资源优势与实体经济优势互补,并转化为综合经济优势。


  副市长魏险峰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本文撷取与会者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刘占斌:文化发展关键靠人才


  “《瞭望》杂志洛阳专刊系列文章浓墨重彩地梳理了洛阳厚重的文化资源,洛阳文化发展关键要靠人才。”市社科联副主席刘占斌说。


  当前洛阳的文化产业没有“活”起来,虽然我市集聚了一定的研究力量,但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品的创意人才相对短缺。刘占斌建议,只有更多地引进、支持创意人才扎根洛阳,使洛阳的文化资源实现产品化、产业化,洛阳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


  刘占斌表示,市社科联将从河洛文化的思想角度,加强对洛阳文化的研究,结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发掘河洛文化价值。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市社科联计划依托河洛文化旅游节,举办“河洛文化与一带一路”论坛。


  ●赵跟喜:仿古建筑风格应统一


  千唐志斋博物馆原馆长赵跟喜表示,《瞭望》杂志洛阳专刊系列文章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对洛阳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在文化资源活化过程中,洛阳应尽快成立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对仿古建筑的规划建设进行统一筹划,体现洛阳统一的仿古风貌与气象。


  洛阳遍地都是历史遗存,任何一个地方都跟历史紧密联系。在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方面,近年,我们已经对隋唐洛阳城遗址进行部分活化,城市的仿古建筑越来越多。赵跟喜建议,相关部门应统筹考虑洛阳历史文化保护的核心所在,在仿古建设项目中邀请洛阳文史方面的专家建言献策,尽量体现千年帝都的皇家气象。此外,赵跟喜建议,从“丝路起点”“隋唐大运河中心”等历史文化遗产点入手,在洛浦公园王城大桥至西苑桥之间打造一段夜景河,让上阳宫向这段河道延伸,在这一段河的某一处建洛神像,每500米安置一个音乐吧、茶吧、咖啡吧、书吧等,先把这段搞活,再向东、西两端延伸,就可以解决洛阳游客不停留、游客不住宿的瓶颈问题。


  ●王恺:打造中国“佛都”


  中国唐史学会洛阳唐文化中心秘书长王恺认为,复兴洛阳不只是复兴一座城市,更是复兴我们民族的根文化。


  对传承和利用洛阳文化,王恺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我市应充分利用白马寺、龙门石窟、玄奘故里等佛教文化优势,打造中国佛都。二是加强洛阳人文高校建设,洛阳非常重视经济发展,但缺一个人文学科类综合性大学。如果能在太学遗址上复建洛阳太学,请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来管理,就可以把洛阳的人文资源彻底带“活”。三是恢复洛阳名园金谷园,这个项目做好的话,绝不亚于开封的清明上河园。 “一座城市永远需要新的梦想。”王恺说,洛阳应成为我省的文化“龙头”,先行先试,建成中国的“文化特区”,让世界重回洛阳。


  ●赵金生:借人借势创作文艺精品


  市文联纪检组组长赵金生认为,《瞭望》杂志洛阳专刊系列文章,既有对洛阳厚重文化的赞美,又有对当前洛阳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的肯定,阐述了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示了河洛文明的魅力,对洛阳把握现阶段文化发展脉络和文化产业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赵金生认为,与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当前我市文化精品不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薄弱,文化市场不够繁荣。洛阳应以创作文艺精品为着力点,推动新形势下洛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建议,要尽快建立文化精品创作激励机制,为创作文艺精品搭建平台;运用现代新媒体,大力宣传洛阳文化精品,鼓励我市文艺院团和精品节目出市、出省、走出国门演出交流,扩大影响力;拓宽渠道,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资金扶持力度,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幅度,设立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为文艺精品创作提供资金保障,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机制,借人借脑借势,吸引领军人物到洛阳,为洛阳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举办高水平的文化研讨会、展览会等,为洛阳文化发展助力。


  ●扈耕田:活化文化遗产中的“正能量”


  洛阳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扈耕田认为,当下我们要活化文化遗产,首先要突出对文化遗产中的“正能量”进行保护开发。


  “比如北魏孝文帝是民族团结的典范,我们要集中力量打造,力争得到国家民委的支持。此外,洛阳还有很多名人,对世界科技发展等产生很大影响,如蔡伦造纸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等,把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名人集中起来进行资源开发,会产生很大冲击力。”扈耕田说。此外,要以新的思维搭建洛阳旅游的线路框架,实现真正的五都贯洛。洛阳还要密切联系高校,举办高品位的学术研讨会,依托国家级的一些学会来办,邀请国内权威学者专家参与,提升洛阳的形象。


  ●刘三献:用现代手法推介洛阳


  “深圳把文化‘沙漠’耕作成了文化‘绿洲’,我们洛阳人怎么办?应该想尽办法打造文化创意谷,让文化产生经济效益。”市文广新局局长刘三献说。刘三献建议,洛阳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用文化创意的手段把洛阳历史文化制作成视频、微电影等,通过微信、微博传播出去,用互联网+文化的形式,宣传洛阳文化;洛阳要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和大运河沿线重要城市文化发展联盟,每年进行文化互动交流,既可以节约资金,又能宣传洛阳文化;还可以编写一本洛阳简史,把散落的文化珍珠串起来,把洛阳名人等放进去,让外地游客人手一册,便于携带,在短时间内了解洛阳。


  ●郑贞富:用老城带活五大都城遗址


  我市历史学者郑贞富说,发展洛阳文化产业首先要分清我市正在做的文化产业的中心、主次关系。我们提出的五大都城遗址,体现这五大遗址枢纽的支点就是洛阳老城。洛阳老城建筑历史很长,把老城建设好了,北可以带动上清宫,西能带动隋唐洛阳城遗址,东边带动汉魏洛阳城遗址,让一座老城带活东西南北。


  具体到老城的保护整治项目,郑贞富认为,首先,应将其定位为文化遗产活态博览园,包括西大街91号院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雀金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活态传承;其次,要在老城打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性论坛,向博鳌论坛看齐;再次,要把洛阳老城建设成免费的、开放式5A级旅游景区,通过老城这个中心带动周边的旅游项目。此外,郑贞富说,洛阳的文化产业目前与兄弟城市相比差别很大,判断文化项目成败的唯一标准就是市场。从文化角度来说,文化成功,创意第一,所有的项目策划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策划过程一定要慎之又慎。


  ●蔡运章:发展文化产业要软硬件一起抓


  市文物管理局研究员蔡运章表示,《瞭望》杂志洛阳专刊系列文章中提出的“洛阳基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提法新颖,通篇内容跟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中国梦相契合,衔接比较好。


  蔡运章说,洛阳的文化产业没有做强、做大,和宜兴紫砂壶、景德镇瓷器相比,产业规模非常小,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要打造洛阳佛教圣地或中国佛都,白马寺目前的硬件建设是其他许多景点比不了的,但最关键的是软件要跟上;天堂景区的开发利用比较成功,但明堂的内涵需要提升。


  ●安锋:建立周公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安锋说,《瞭望》杂志洛阳专刊系列文章深刻阐述了洛阳精神的时代价值,把洛阳精神中当今时代最需要的精神食粮进行了整理和呈现;文章充满了创新的古今契合,不仅仅局限于对洛阳历史的梳理,更重要的是与时代主题很契合。对洛阳文化今后的传承发展,安锋建议:一是宣传造势,把《瞭望》文章进行梳理后,制作成电视专题片,打造一部属于洛阳的电影,带动旅游业发展。二是在项目运作上,要围绕“一带一路”,打造洛阳独一无二的品牌项目,比如“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都跟洛阳有关,要做成项目,为洛阳历史文化立碑,显现在洛阳发生的名人和事件,让游客看得见;三是建立周公学院,打造国际学术高地,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最高学府。


  ●徐金星:文化项目要分轻重缓急


  洛阳汉魏故城文物管理所名誉所长徐金星认为,《瞭望》专刊文章高瞻远瞩,表达新颖,行文方式和思维很新,把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与洛阳连接起来,符合洛阳实际。徐金星说,洛阳近年搞了很多文化产业项目,但没有形成体系,在国内叫得响的很少,我们可以按照轻重缓急把这些项目排排队,举全市之力先做成几件大事。比如可以围绕周公文化做很多事情,建周公学院,举办高规格研讨会,拍摄周公题材的电影,与学校结合举办成人礼,围绕周公文化开发旅游衍生纪念品等,集中力量先做成几个,然后慢慢一点点开发。


  ●叶鹏:弘扬礼乐文化讲好“源头”故事


  原洛阳师专校长叶鹏说,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格尊严意识的觉醒,它把社会管理纳入人情、人性、人道之中,不完全是封建专制的“帮凶”,而是限制官员、教育官员的行为准则。弘扬洛阳文化,就要真正摆脱固有的一些不准确的观念,把礼乐文化宣传好了,洛阳文化的形象就树起来了,才能真正把华夏文明的源头故事讲清楚。叶鹏建议,在洛河两岸建起百个洛阳名人雕塑,展示洛阳创造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记忆;在白马寺建立万国寺院,建立30个至40个国际佛教寺院。(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见习记者 李梦龙)






上一篇:新文艺复兴的“洛阳引领”  
下一篇:没有了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