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乎中原汉人南迁而衍生客家民系、客家人又披荆斩棘开发台湾、澎湖诸岛这一关系,便可明了河洛文化是闽台文化之根。具体来说:
1、从血缘、地缘关系上看
据前些年统计,福建省人口有汉族人295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8.45%,其中祖籍在河南固始的就有1000多万,加上客家人500多万和河南其他地区的入闽人口,河南籍后裔已占福建人口一半以上。在台湾,汉族人占83%左右,其中,80%是闽南客家移民,他们都自称自己是"河洛郎"。
2、闽、台方言同属河洛语系
历史上,河洛地区长期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八大古都中,四个位于中原,且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历史最为悠久。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中原话曾作为官方语言在全国通行,诗词歌赋以中原音韵为准。由于闽、台客家人多居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甚少等原因,从而使得客家话中保存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词汇、语音和语法,如无齿唇音、无翘舌音,单音节词比较多,因而被语言学家称为古代汉语和中原音韵的"活化石"。客家方言中至今还大量保留和使用河南方言的,如,称妻子为"老婆",称老太太为"老妈儿",称儿媳妇为"大姐",称太阳为"日头",称开水为"滚水"等等,因而闽、台人很自豪地称他们所讲的方言为"河洛话"。
3、闽、台民间习俗源自河洛古风
民俗文化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民族或民系区别于其他民族、民系的基本标志。客家人久居东南,在与当地土著(古越后裔和畲、瑶族)相互影响中产生的客家文化虽因所居地理区位的不同而有所异,但其民间风俗及大众信仰之主流,所传承的仍是中原的古朴之风。如:在婚俗上,从议婚、定亲到迎娶,其程序和各种礼仪,闽、台与中原一样,既郑重其事,又有相同的繁文缛节;在丧俗上,闽、台与中原一样,厚葬的理念根深蒂固,重视落叶归根,主张入土为安,讲究各种祭祀敬拜仪式;在岁时节令方面,闽、台地区的节庆虽然很多,但与中原一样,最为人所重的是春节。
4、闽、台民间多神论信刻印着河洛农耕文化的烙痕
闽、台民间信仰诉求的多神论深深地刻印着河洛农耕文化的烙痕。农耕文化中对神的崇敬与畏惧,源于弱质农业受制于各种自然灾害,因而农耕者渴望神的呵护与保佑。河洛地区的泛神论由客家人传承了下来,从而形成了客家文化中的泛神现象,闽、台民间除敬奉土地神、财神、阎王爷等诸多神灵之外,还敬祀妈祖、关公、保生大帝等,也完全是从生产、生活的利害出发而为之,与传统河洛民风一脉相承,并深深地烙刻着中原农耕文化的印痕。
简言之,千百年来的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灿烂的河洛文化是客家文化及闽台文化之根,不仅始终是维系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纽带,也是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认同基础。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于其后历代的河洛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的中华先民所创造的文化。它是一种地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华夏文明中处于核心地位。河洛文化之所以形成一个含义固定的文化概念,最主要的标志是"河图洛书"。
(作者杨海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Xiaohe
- 我市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启动 2011-12-30
- 洛阳福建商会成立六周年暨换届庆典大会举行 2011-05-31
- 河洛文化与台湾 2010-05-24
- 采茶扑蝶 传承中原遗风的龙岩歌舞 2010-04-10